優酷大勢正在形成,此時探討其市值中有無泡沫,其實已經沒有那么重要。
不同的行業,或許因為其屬性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分布狀態。在古永鏘看來,一開始創業選擇行業時,有一點必須要清楚,那就是有些領域天然會集中,有些領域卻是天然分散的。
比如,電子商務因為地域和商品領域的繁多而品類龐雜,較易因為所處地區的用戶特點、所生產銷售的商品特點,而做出不同特色。B2C永遠不可能只有幾家,即便有些平臺占據了市場壟斷地位,新晉者也容易以創意謀求特色,創造機會。因此,它的行業屬性是自然分散的。
與電子商務類似的是游戲,以及電影、電視劇等文化創意產業,難以用一種方法、規模制勝。
但是,門戶、搜索、視頻卻是自然集中的。這三者媒體屬性較重,用戶在同類網站中的體驗差別較小,馬太效應明顯,最終是品牌制勝,用戶在一個網站能解決所有相關需求。
自然集中的還有微博、SNS、即時通信等人際關系平臺,用戶不需要在各種不同平臺打理相同的關系,比如兄弟之間、夫妻之間,聯絡方式會逐漸向一個微博、一個SNS和一個即時通信軟件靠攏。
具體到視頻行業,古永鏘提出了“同心多元化”的概念,即圍繞視頻這一個中心,娛樂、綜藝、體育、UGC、短視頻長視頻等,會多元化發展,并最終做到“全視頻”的程度,讓用戶只要看視頻就記住一個品牌即可。由此出發,他認為所謂“長視頻專業門戶”等概念,都是偽命題。
這一概念事實上早有例證,如谷歌和Facebook圍繞搜索和人際關系的核,構建出一系列強化這個核、又各有特色的多元化產品。
優酷是什么?媒體。媒體如何盈利?廣告和用戶付費。這是優酷誕生之初就明晰的方向。由此可以推導構建起優酷這樣視頻網站正向循環發展的,有兩種盈利方式:一種是由內容、技術開始,吸引足夠多的用戶進而形成品牌,用戶消費內容并為之付費,賺的錢再投入內容和技術,繼續吸引用戶;另外一種,則是在品牌之后,用戶的增長帶來廣告主的進入,廣告收入繼續投入。
2006、2007兩年,優酷主要戰略要地是內容和技術,服務器、視頻,用戶體驗、視頻根據熱點有針對性的運營。在良好的融資節奏下,生存問題暫時解決,用戶和品牌成為爭奪要點。
在視頻這個自然集中的行業,不能快速建立優勢就只能被淘汰。這樣的壓力對優酷而言,一直延至2008年,在眾多的“局部戰役”累積中的品牌開始確立。但這時候并沒有用戶付費的環境,優酷的盈利只能從第二種循環想辦法,用各種方案接觸廣告主,逐漸獲取認同,謀求收益。
收益以及未來的潛在收益,毫無疑問將對投資人構成吸引。資本的進入在上市之日引爆達到高點,而此時的優酷開始真正有能力以資本杠桿向兩個方向發展:用更高的代價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內容,催熟用戶的付費習慣,推動用戶付費的正向循環;進一步推動品牌,提高市場集中度,直至在視頻行業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絕對領先”,變成這個自然集中行業中的最核心標桿。
如果說一個行業的生命周期是鐘形曲線,則目前優酷在用戶和品牌上已經在接近高點;盈利能力要滯后于用戶、品牌的形成,但它的上升曲線更為陡峭,增長更快。從另一個角度看,用戶和品牌的形成,實際上是優酷的成本,當盈利不斷追趕成本,在盈虧平衡點剎那相交之后,優酷的盈利能力將會得到釋放。
優酷在做的事情,是盡可能將這個交點向后推,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優酷將會不斷加大投入,盡量在形成絕對領先之后迎來盈虧平衡點。當然,資本不可能永遠慷慨,再有耐性的投資人也會有急迫的時候,所以上市之后,優酷在收入的增長上必須同時加快。
因此,投入加大,追趕更高的市場份額;收入的增長要更快,追趕投入。這正是優酷目前所面臨的“雙追”局面。
這樣局面下,優酷有兩個利好。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好的廣告展示位”相對集中,如門戶的
推薦閱讀
當騰訊介入到團購市場時,起碼說明了兩點。其一、騰訊真的來了,說明這個市場的成熟度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其二、團購市場的變盤也即將來臨。 雖然小馬哥曾說過,要創新,要給出更多的新型模式發展區間,讓市場生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優酷盈利原理:互聯網對視頻的需求還在上升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