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覺得您很優秀,希望您能來面試。”網上投過簡歷的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生王芳,最近每天都能接到十來個類似的短信和電話。“開始挺興奮的,但后來一聯系,才知道都是招賣保險的,我根本沒向他們投過簡歷呀,是誰泄露了我的信息?”
八成大學生有網投經歷
由于網絡的快捷方便,信息海量,網上投簡歷已成為大學畢業生普遍的求職方式,有調查顯示,至少八成大學畢業生有過網投簡歷的經歷。
有些大公司會要求求職者把簡歷發送到公司人事部門,但為了增加命中率,更多的學生選擇到招聘網站去投簡歷。“就業形勢這么嚴峻,求職的學生只能被人挑,我們恨不得簡歷漫天撒,讓用人單位多看兩眼。”王芳說。
一些招聘網站上的簡歷模版要求應聘者不僅填寫個人電話,還要寫清楚家庭電話,家庭成員,甚至婚姻狀況等。為了能讓用人單位及時聯系到自己,求職者盡可能地詳實填寫,他們沒想到,自己對招聘網站的信任卻沒有被好好珍惜。
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求職者在海量網投簡歷后,和王芳一樣遭遇過海量騷擾。
信息泄露遭遇詐騙
陳秀是四川大學的畢業生,從去年年底就到北京找工作,元旦時她父母接到一個電話,稱陳秀在北京生病了,讓趕緊把醫藥費匯到一個賬號上,對方對陳秀的畢業學校專業、愛好特長了如指掌,這可讓陳秀的父母著了急,“好在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才知道遇上騙子了。”陳秀的媽媽說。
“估計是我的個人信息泄露了,在網上投簡歷的時候,曾被要求詳細填寫家庭電話,父母情況。”陳秀分析道。
小偉在北京某知名高校學攝影,他的經歷更加“驚險”。積極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的他,有一天接到自稱“豐潤文化公司”的錄用電話,雖然工作地點在唐山,但報酬豐厚,還不用筆試面試,小偉決定去看看,這一看就掉進了“傳銷陷阱”。
整整10天,小偉的證件、錢物全被收繳,每天都被逼著背傳銷講義,賣傳銷產品,稍不順從就被毒打。晚上甚至會被綁上手腳以免逃跑。后來,小偉在同學幫助下逃離。
“我從沒向這個公司投過簡歷,肯定是招聘網站泄露了我的信息,甚至現在我還能在網上公開搜索到我的身份證號和電話號碼呢。”小偉心有余悸地說。
一元不到就能買份簡歷
記者以一家企業用工人員的身份咨詢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得知,只要在工商注冊的公司企業,付費后即可查閱求職者包括姓名、專業、身份證號碼、電話、郵箱、個人經歷、興趣愛好等一切個人信息。
“企業注冊后,一月500元就能下載應聘者簡歷,平均也就一元一份。”一家招聘網站的客服人員說,該網站號稱擁有3000萬份簡歷,且簡歷以每天超過4萬份的速度增長。
甚至很多小型網站價格更是低廉,0.1元至0.5元就可買到一份簡歷,而且并不核查招聘企業情況,甚至不要求工商注冊,“給錢就能看簡歷”。
雖然有些正規的大網站允許設置加密,求職者可以只讓投送簡歷的企業看到自己信息,但招聘網站幾乎都沒有對信息轉移做出說明,求職者也不清楚信息會被泄露,輕易地放棄加密。甚至有些網站“加密”只是幌子,企業只要交錢,不管簡歷是否加密,都能下載。
網站泄露個人信息也要定罪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規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法律業內人士表示,地產中介、招聘網站等企業濫用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也應該據此定罪。
但部分招聘網站只要求用戶“必須如實填寫信息”,但自己卻有諸多免責條款。大部分網站沒有就所收集的信息是否交與第三方給出明確說明,用戶并不知道信息是否限于本網站使用;大部分網站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保密性,甚至公然告知:“在本網站所登錄的任何信息,均有可能被任何本網站的訪問者瀏覽,也可能被錯誤使用。本網站對此將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人力資源專家也提醒大學畢業生,目前國內招聘網站魚龍混雜,求職者應仔細閱讀注冊協議,謹慎填寫個人資料,除必要聯系方式外,盡可能少透露信息,并做好保密設置。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中國人喜歡熱鬧,辛勞耕作一整年,盼的就是“尾牙”軋鬧猛。借著一點酒性,在舞臺上盡情宣泄一番,又或是難得惡搞頂頭上司一次,直至最后抽獎時分,猛然酒醒,眼巴巴盼著幸運女神的垂青……五花八門的精彩節目只有尾>>>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