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提供了不同于現實環境的虛擬空間,網民可以“隔空”形成小團體,和其他網民發生關系。發端于“黑客”的網絡“客文化”,反映的是網絡虛擬空間里網民的一種新的交往方式。一個“客”字,已經不僅僅是原始英文字節“er”的音譯,更在于一種“說話投機”的認同感。
不過,眼下大行其道的各種網絡“客文化”,卻也悄悄成為各種形態利益追逐的對象。切客、試客、拼客、奇客的圈子里,不僅有“意見領袖”,還有“廣告臥底”。披著“同好”的外衣,掘客、粉客等“職業客”的出現,正在用所謂注意力經濟,感染以話題和興趣愛好為紐帶的圈子文化。
2010年被稱為微博元年。隨著蘋果等智能手機的備受追捧,各種軟件“塑造”的網絡圈子文化,也因為和生活形影不離,開始向現實蔓延。
切客、奇客、試客、拼客、賬客、拍客、綠客、沙發客集中爆發。這些“客”中,有不少早在網絡普及之前就已經存在,伴隨網絡論壇和博客的流行,老的小的“客”都找到了新的支點。技術進步,幫助匯聚了來自各個角落的同好。意氣相投者用個人計算機、手機、掌上電腦時刻在線保持聯系,圈起了屬于自己人的圈子文化。
2010年11月,北京小伙湯姆,用電子地圖上近千個簽到點,為女友珊珊組成一張電子賀卡“生日快樂,我愛你”。僅賀卡上的一個感嘆號,就需要在30多個地方“簽到”;賀卡外框畫的一個圈,實際對應的真實周長就有將近50公里。他的“壯舉”,不僅讓他女友成為最幸福的人,也讓“切客”一夜之間成為網絡最熱話題。
切客是眼下眾多“客文化”中,流行比較早的一例。有人會在手機上裝5個不同網站的“切客”軟件。“切客”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社交的一部分。每到一處,就要在手機的切客軟件上簽到一下,告訴所有朋友,“我在這里”。同處一地的朋友知道了,就很有可能過來打個招呼。據說,最“走火入魔”的切客,是每天上下班乘地鐵時,換乘地鐵都要簽到。
幫助切客等諸多網絡“客文化”實現革命的,正是網絡的“移動交互”方式。這種技術不只是從個人計算機界面轉向手機界面,還將虛擬的網絡溝通,與現實的人際交往聯系在一起。一張龐大的虛擬關系網,通過電子地圖等虛擬社區,在真實的生活中慢慢鋪展。“客”不再是宅在家里的怪人,而是一群本來就喜歡現實生活的網客。各種客文化,圍繞的核心也非常現實,衣、食、住、行,交朋友、談戀愛。網絡成為社交的橋梁工具,最終各種各樣的客,大多數會選擇面對面的現實交往。網絡社交不再“身體缺席”,虛擬和現實雙重“存在感”的標榜,讓網絡社交迎來指向傳統的回歸。
不過,虛擬混合現實的交流,也比原來想斷就斷的“虛擬關系”,復雜耗神許多。很多“切客”網友已經開始感到“簽到疲憊”。玩了一段時間切客網絡,有很多人選擇退出:“如果每天一上網,看到的消息都是某人在某地"簽到",感覺和面對垃圾信息沒有任何不同。"簽到"上癮,到最后不是你玩它,而是它玩你。那樣的"簽到"到底有什么意義,只是證明到此一游?”
還有一些“簽到”族為了積分獎勵,以及虛榮心,玩起了“穿越”游戲。所謂“穿越”,就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方“簽到”,仿佛擁有多啦A夢的“任意門”一般,其實哪兒也沒有去,完全是通過軟件實現的足不出戶走遍天下。這樣的簽到,更是直接將切客精神的初衷格式化。
盡管和現實有所交融,但是網絡客文化的技術性,讓不少人會覺得圈子里“此處有高人”。熱衷整天發布信息的網民,往往會被其他人捧成“客文化”里的“意見領袖”,而更多人卻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很懂技術,或者干脆就是懶惰,在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看客”。
不過,各類興趣團體話題的客文化圈子結構,也成為資本獵取的目標。掘客和粉客的出現,成為售賣各種客文化注意力的槍手和推手。“一切皆是廣告”,“客文化”也難逃厄運,意見領袖的寶座上,正襟危坐的很可能不過是個廣告臥底。
臨近年關,不少購物網站推出限時搶購的“秒殺”,令不少網友怦然心動。不過,每件“秒殺”商品的背后,幾乎都有數萬名網友“虎視眈眈”。為了秒殺成功,很多人自己苦守著電腦,也有人雇請“代秒客”。所謂“代秒客”,就是專業“秒殺”商品的人。他們其實就是幾年前備受爭議的“秒殺客”,只不過這些人更加專業,并以此為生。“代秒客”的操作流程中,可以沒有普通拍客委托,看到秒殺產品,先一鍋端,然后慢慢消化自己用或者轉賣。據說每月賺數千元到上萬元易如反掌。
文化學者分析說,網絡“客文化”的交往活動中,價值的表現,在于不確定社會階層、職業、目的的人,通過興趣愛好的唯一紐帶進行交往。而一群有共同興趣的人,就同一話題集體圍觀,恰恰也是廣告學中“細分市場”概念的最好樣本。
化妝成意見領袖的偽“掘客”應運而生。掘客不直接販賣觀點,而是通過炒熱某種“客”或者“客”的圈子,以吸引廣告。套用營銷理論,就是所謂的“二次銷售”模式:用信息換來注意力,再將注意力轉換成廣告資源。網絡媒介經濟的最佳偽裝,莫過于促進網民的廣泛交往,逐步引起“電子關注”和“電子輿論”,最終達到匯聚注意力的效果。掘客的誕生就是為了匯聚注意力。
“掘客”原意是發掘信息的意思,一開始并沒有商業成分。發現新聞-上傳博客-用戶閱讀,網絡客文化圈子的游戲規則開放自由,功能是“信息分享”。而掘客在如今的商業時代,也成了營銷的一部分。某一主題的掘客網站,在獲得了相當高的關注度和點擊率之后,往往會成為廣告發布的平臺。
比較有趣的是隨著客文化的流行,網絡水軍也有一部分扮成了“粉客”。“粉客”是一群“職業粉絲”,他們在相關的網站上發帖子、做網頁、寫博客,以此來吸引其他網民的注意力,推動某人某事件的走強。掘客和粉客的互動,已經演化成相對成熟的模式。
顯然商業上的成功對客文化本身是一種解構。有人構建了一種可笑的網絡客文化場景:一唱一和之間,意見領袖漸漸成為廣告臥底;一呼百應之后,聽者如云原來只是按時計件收費的水軍,穿著粉客的馬甲。網絡經濟時代,客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迅速商業化。(半方)
形形色色網絡“客文化”
切客:我在某地情緒不錯想法很多
淵源:英文Checkin原指簽到,借讀音成為一種時尚。
解釋:隨時隨地,利用移動互聯網終端,記錄生活軌跡的都市潮人。
武器:各類移動設備,如iPhone手機,筆記本電腦等。
陣地:開心網、人人網、微博、豆瓣網等各類社交網站。
特色:各種“簽到”,我身處(地理位置):正在(心情感想)。
2010年11月,北京切客湯姆給女友趙珊珊制作了一張電子生日卡。賀卡中,湯姆在北京電子地圖上,利用切客簽到點,組成兩行漢字“生日快樂,我愛你”。全卡片對應實際地理位置周長超過50公里,簽到點總數近千個。
技客:我教你炸油條你教我微積分
淵源:英文Geek,一開始“奇”的是智商,現在“技”的是能力。
解釋:智能各有所長的精英互換技能,是實物交換的“升級版”。
武器:你身上的特長。目前主力軍為白領和大學生群體。
陣地:各種技能交換網站和論壇,大學BBS,求職網站。
特色:用于交換的技能五花八門,甚至連炸油條都可作為交換技能。
最有名的技客,要算《生活大爆炸中》滿嘴物理理論的謝耳朵。現實生活中的謝耳朵已經從奇客變成了技客。譯名的變化,融入了更多中國特色——大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能力,于是“奇”不如“技”:有助于求職的技能,尤其是英語,成了技客交換的熱門“技術”。
換客:你眼中的草,是我心中的寶
淵源:以小換大,漸漸增值的游戲。
解釋:以物易物,只換不買,在互聯網上交換物品和服務。武器:閑置可換之物,從別針到汽車,只要你愿意拿出來交換。
陣地:交換網站,電視綜藝節目。
特色:需要決定價值。己所不欲換給別人;各得其所換得雙贏。其中還有過程的快樂。
經過16次交換,加拿大人麥克唐納用一枚紅色大回形針換來了一套雙層公寓兩年的免費使用權。國內的不少綜藝電視節目,動員明星出面用小東西換大東西,或者直接換錢,然后捐助給慈善事業。
試客:吃“免費”午餐,交評價作業
淵源:英語單詞“Shokey”由shopping(購物)和key(鑰匙)兩個單詞組合而成,原意為購物指南。
解釋:購物網上癡迷購物的用戶圈,互相交流互聯網上免費索取使用贈品的團體,先“試用”,后購買或不購買。
武器:互聯網各類相關商家的試用品、贈品。
陣地:購物網站、試用網站,試客圈子。
特色:消費者前沿人群,在品嘗“免費的午餐”的同時,也需要撰寫試用評價。試用網的盈利主要來源于合作企業的品牌推廣和數據購買,最終實現口碑營銷。
有報道說一些“月光族(每月工資全部花光一族)”,盯上了“試客”職業。在試客網站注冊試客身份后,開始向試客網上的化妝品、時尚用品經銷商,索取“試用裝”。省錢還能嘗鮮,何樂不為?
拼客:能拼的拼,不能拼的,撕開來拼
淵源:拼客之“拼”,意為“拼湊,拼合”。拼的東西幾乎無所不包。
解釋: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動,實行AA制“消費”的一群人。
武器:拼車、拼飯、拼玩、拼卡、拼團旅游、拼房。
陣地:拼客網站,拼車網站,小區業主論壇。特色:你我花小錢湊“巨款”,做成想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快樂。節約的時尚。
拼車飽受爭議,卻依舊進行。如今還有人“拼婚”。聽著雷人,其實是年輕人自發找到幾對婚期接近的新人,一塊兒拍婚紗照、買家具、租婚車、訂酒店等,不僅有團購價,還能互相取經。
沙發客:從搭順風車到睡路邊床
淵源:全球自助旅行一族帶來的互助模式。
解釋:“沙發”可能是一張床或者一間客房。一種類似搭順風車的自助旅游模式。
武器:家里的沙發、客廳。
陣地:全世界沙發客的家。
特色:兩個不同國家的人,通過“沙發客俱樂部”這一網絡平臺相識,你到對方所在的城市旅游時睡他家的沙發,免費享受最貼心的導游服務,吃最地道的當地美食,甚至可以像老朋友一樣用他的車子和電視;對方千里迢迢來旅行時,也睡你家沙發,你也盡到地主之誼。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可否在此借宿一宿?”師徒4人有了免費的住處,主人還有茶飯招待。如今,唐僧式求得一晚免費住處的模式,已被推廣開來,成為一種旅游時尚。
真真假假的“意見領袖”
掘客
“ 掘客”最初是信息價值判斷的一種新手段。由英文Dig演化而來。申請微博一樣,申請成為 掘客,也只要在相關網站上注冊開通一下即可。然后你就以 掘客的身份,上傳信息,以及參與評論別人的信息。
掘客網站中的編輯幾乎都由 掘客用戶自己完成。用戶可以隨意提交文章,然后由閱讀者來判斷該文章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不錯,那么就可以“dig”一下,當“dig”數達到一定程度,那么該文章就會出現在
推薦閱讀
據報道,谷歌正與美國司法部談判,希望其停止對谷歌收購ITA軟件的反壟斷審查。去年7月1日谷歌曾宣布以7億美元價格,收購航班信息公司ITA軟件。 1月30日消息,據報道,谷歌正與美國司法部談判,希望其停止對谷歌收購I>>>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客文化”是“意見領袖”還是臥底?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