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悟本被爆偽養生
事件回放:著暢銷書、辦大講座、開養生方,建悟本堂,把綠豆的市場價格攪翻天。從2009年11月出書、出名到2011年6月悟本堂被拆。
點評:與張悟本掀起的“養生熱潮”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僅為6.48%。張悟本事件告訴我們:健康傳播、任重道遠。
二、超女王貝整容致死
事件回放: 超女王貝在武漢中奧整形醫院接受整容手術時發生意外,經轉院搶救無效死亡。
點評: 在“美女經濟”這條產業鏈上,整容機構是否恪守了職業規范和道德底線?媒體是否忽視了理性審視與引導?主管部門是否遺漏了本該有的監管和責任?但愿王貝是最后一個。
三、數起疫苗問題引關注
事件回放:3月,山西在疫苗管理上的問題被媒體曝光,部分兒童的傷殘與接種疫苗之間是否具有直接相關性,成為爭議焦點。3月底,江蘇兩家藥企生產劣質人用狂犬病疫苗被罰三千余萬。9月初,中國對適齡兒童開展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遭遇“陰謀論”。
點評:疫苗是中國免疫體系的核心和基礎,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武器。而有效的監管、信息的科學和透明是公共衛生良性推進的先決條件。
四、多國出現超級細菌病例
事件回放: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級病菌,從南亞地區一路肆虐,波及全世界多個國家。
點評: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惡劣醫療衛生條件,抗生素的濫用,是出現“超級細菌”的深層次原因。
五、進食小龍蝦致肌肉溶解
事件回放:9月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稱23人確診食用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綜合分析,這些病例均屬于哈夫(Haff)病,致病毒素很可能來自小龍蝦個體本身帶來的毒素。
點評:未知毒素引起的哈夫病,僅僅是個“初步”結論,對小龍蝦致病原因的探索不應就此止步。
六、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
事件回放: 8月,武漢3名女嬰疑因食用圣元奶粉導致性早熟,經報道后引起廣泛關注。此后江西、山東、北京等地女嬰相繼發現多名食用圣元奶粉后激素檢測超標的疑似早熟病例。8月15日,衛生部通報調查結果:湖北3嬰幼兒乳房早發育與食用圣元乳粉無關。
點評:“三聚氰胺”之后,中國乳業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足以讓廣大消費者杯弓蛇影。
七、地溝油回流餐桌
事件回放: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一教授估計,我國每年有200萬~300萬噸地溝油流回餐桌,而地溝油中有害物質黃曲霉素,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點評:眼下,檢測地溝油的技術和標準遠遠滯后,如何科學處理日益增多的餐廚垃圾迫在眉睫。
八、蜱蟲叮咬致人死亡
事件回放:9月,河南商城縣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點評:相較于城市對非典、甲流的抗擊,對蜱蟲疫情的防治在農村顯得相形見絀。信息的閉塞,讓群眾缺乏應有的警惕與防治知識。
九、城市壓力人群睡不好
事件回放:國內31個省區、直轄市的近百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城市白領精英人群飲食睡眠不規律占八成,慢性病高發,中年人的“生理年齡”比出生年齡大10歲。
點評:警示公眾,“定期體檢,預防為主”的重要性。
十、反式脂肪酸堪比殺蟲劑
事件回放: 植物奶油因富含反式脂肪酸,媒體報道稱其危害堪比殺蟲劑。
點評:同樣一款食品,出口的包裝上,明確標示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國內的包裝上,卻是霧里看花。如果沒有明確的標示制度,消費者根本沒有知曉的前提,更談不上選擇的權利了。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總的來說,這一周頗顯平靜。騰訊的小企鵝變了身,換成了微信,稍稍地露了露牙齒,不想卻鬧出來本不想有的動靜,被外界評論為小企鵝“挑戰運營商底線”,與小企鵝的“悄悄”不同,聯想在收購IBM的6年后,又開啟了大動>>>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