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時間1月20日,Google(谷歌)公司在新一季財報發布會上宣布,公司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將自今年4月4日起接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CEO)。
施密特擔任Google公司CEO已經十年,此時讓賢退居“顧問”看上去頗為突然。取而代之的是給人印象“做事相對更為隨性”的佩奇,未來Google公司在發展策略將會產生怎樣的轉變?
互聯網資深業者謝文認為,此舉是戰略轉變的信號。他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分析認為,WEB2.0的勢不可擋已經對Google模式產生了強大的威脅,Google必須要考慮加強技術和產品的能力以應對挑戰。
也許只是巧合,Google中國區總裁劉允剛剛在兩天前召集媒體,總結自去年1月總部對中國實施戰略調整后這一年來的運營情況,他稱2010年是“最壞的”一年。此番施密特讓位,無論是對于Google中國還是Google在中國市場的利益相關者,不能說是一個好消息。
鐵三角換位
2001年,施密特出任CEO時,不過46歲,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佩奇才剛剛30歲出頭,是互聯網中出了名的“怪才”。施密特在商業運作上的經驗,換來了兩個技術派創始人的尊敬。彼時,Google的搜索產品揚名天下,急需引入像施密特這樣更具商業頭腦的角色,幫助解決公司“如何賺錢”的問題。
此后,Google最高決策層一直由施密特扮演“商業教練”,與布林和佩奇組成在外界看來相當穩定的“鐵三角”組合。
此次Google公司的最高決策層的變動,施密特的位置只退后一步,卻是一次大調整。兩位創始人之一布林,被委以“聯合創始人”的頭銜,將全力投入到戰略項目中。施密特評價布林是“創新者”和“創業家”,并認為“聯合創始人”“這個角色簡直太適合他了”。
但是與晉升為CEO的佩奇相比,布林這個“聯合創始人”聽起來則似乎更像是為其從決策層淡出而特意準備好的一份榮譽頭銜。
一位曾在Google總部工作過的資深互聯網人士向本刊記者分析指出,即使CEO易人,施密特的位置略顯靠后,但“鐵三角”內部的關系至今仍穩如泰山,此前三人共議Google大計的決策模式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
“現在就把CEO的職務交給佩奇,還是有些太早了。”他認為,相比激進的布林,佩奇的個性穩重,但又略偏內向。而且佩奇在此前并沒真正在Google目前的規模下擔任過任何管理的職務。遙想當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退休前,曾對接班人鮑爾默百般培養,讓其在產品管理、市場銷售等多個職務上鍛煉運營公司的經驗。這些功課,佩奇都還尚未涉及。
過去十年中,施密特憑借其職業經理人經驗和儒雅的外交家風范,在Google公司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從不曾改變。而佩奇和布林與施密特的感情之深,完全可以用“如兄如父”來形容,因此內部不和而導致CEO易人的猜測,可以被直接排除。
一種猜測是施密特有可能即將選擇去從政。“他心里其實還有很大的抱負尚未實現。”一位與施密特共事過的前Google公司高管向本刊記者猜測,早在美國上屆大選前,公司內外就有人判斷施密特極有可能離開Google而從政。施密特與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私人關系極好,從能力和政治背景上看,施密特如果選擇從政之路,對諸如加州州長或商務部部長一類的職務都將具備一定的競爭實力。
潛在的挑戰者
評價“鐵三角”中施密特位置的后退,有人認為為時過早,不過相左的聲音亦同時存在。謝文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評論認為,Google“早就應該考慮換掌舵人了”。
盡管Google在過去十年都是引領互聯網的老大,但是自2007年以后,全球互聯網技術產業中最為風光的,無疑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絡。目前Facebook已經被業內認為是最有潛力挑戰Google的公司。Facebook甚至公然拒絕Google搜索對其內容的抓取。Facebook的“硬實力”是其擁有強大的平臺,依此平臺,Facebook可以集結數不勝數的產品應用來對抗Google的產品。
2009年下半年以來,Google宣布重啟并購計劃,在隨后一年中幾乎每個月都有多達兩三個并購項目迅速完成。這些收購未來是否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Google如何拿出更有力的產品來迎戰Facebook的挑戰,都是外界對佩奇能力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
不看好Google、或者Google的王者地位勢必會被Facebook所取代的呼聲似乎越來越高。但是,必須看到Google還有很多強大武器尚未真正發揮出吸金威力。比如移動互聯網環境中,隨著采用Android系統的智能終端日漸龐大,其盈利能力越發前途不可限量。除了收取版權傭金,Google還可以對Andriod進行產品內置。PC環境中的各種Google產品,如Google搜索、Google地圖等產品,可以借助Android系統在移動互聯的環境中進一步擴充用戶半徑。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吳波表示,Groupon入華后首先影響的不是拉手網,而是那些成百上千的小團。吳波還呼吁Groupon入華后要守中國的法律,不能連辦公室都沒有在酒店里就開始招人。 1月24日消息,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獲得近6000萬美元融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世紀周刊:Google鐵三角變陣 警惕潛在的挑戰者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