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愜意還沒完全散去,一場與投行的微博罵戰卻引起了眾多人士的圍觀,當當網CEO李國慶(微博)瞬間成為焦點,“大摩女””(“迷失的帷怡”“露西婭的天氣”)也成了標志性詞匯,這期間看熱鬧的有,冷靜觀戰的有,借此賣弄的有,唯獨缺少股民的謾罵聲,眼看著股價嘩嘩地跌。其結局當然是喜劇,雙方罵戰后即刻“握手言歡”,畢竟是這條利益鏈上拴著的兩個螞蚱。
上市企業與投行互為不滿,將丑事抖露無遺,看著股票下降近8%個點,雖然投資者大多是國外的機構,被別人拿捏,自己沒有發言權,像李先生這樣的“血性”漢子自然不滿,感覺自己像是被困住的野獸,我想散戶也不在少數吧,試想此丑聞都上了《華爾街日報》了,那該多無辜啊!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所謂最為知名的國際投行,竟然能睜眼說瞎話,隱瞞此投行亞洲區高管“大摩女”的身份,并對此矢口否認,或者我們可以相信,如此難堪且被廣泛傳播的事件,已讓以理性嚴謹呈現于世人面前的投行氣急敗壞,又不得不維持虛偽的面子。
罵戰升級的背后,不可掩飾的是長久以來行業間壟斷與被壟斷的復雜關系,筆者以為,既然是圈錢,又何必在意自己當了一把“孫子”。本身目的都不單純,誰智商和市場絕對地位高,誰利益大,個人投資者才是“冤大頭”呢,又有誰來歸還投資者的知情權呢,沒有知情權哪來利益追索呢?
不過,聰明的投資者會看門道,在知曉了交易內幕和規則之后,從中更多學會的是如何“巧取豪奪”。
其實,此事因投行壓低發行價惹怒李先生,按其解釋來說,企業上市稀釋20%股份,常理估值越高,20%融來的錢越多,投行手續費越多。但投行銷售天天面對基金,遇到破發,基金就賠,故他們更多為長期伙伴基金著想。
作為大摩,利益驅使是唯一指引方向,原則上無可厚非,是商業公司就會效益為先,但商業也需要有度,眼下中國一些不錯的企業到美國上市,這樣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大家都在一個競技場了,指不定哪天風水輪流轉呢,國際板一開,咱們國內投行是不是也有機會了,等企業路演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壓低發行價,讓中國的基金公司也買個好價錢。
“罵戰”雖已過去,強勢的大摩,讓我想起了本報主辦的2010強勢資本排行榜,其實,首當其沖該給大摩頒個最強勢投行資本“搶錢”榜,實至名歸!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微博已成最受關注的網絡交流平臺,但大多數人只是通過微博記錄生活點滴,對于一些公司而言,那些擁有上萬粉絲的微博卻是具有廣告價值的載體。昨日,Q友“樂天”爆料,稱其收到一廣告公司的微博廣告報價單,對方表示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誰來歸還后IPO投資者的知情權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