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早上,快遞員將一摞快件重重地放到了安定門外三義大廈當當網公司前臺的桌面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當當網一切如常。
此前一晚,當當網聯合總裁俞渝如期宴請了為當當網做上市的摩根斯坦利(以下簡稱“大摩”)團隊,與他們“把酒言歡”。這個時候,距離當當網另一位聯合總裁李國慶在微博上與所謂“大摩女”的唇槍舌戰僅僅4天。
大摩內部有人士表示,投行作為一個中介機構,是上市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要讓兩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這次的事件中也有和當當網的溝通不到位的原因,否則不會出這種事。如果能夠確定“大摩女”真是大摩的員工,肯定開除。另據記者了解大摩已經向警方報案,警方是否受理暫未獲悉。
李國慶的手機這兩天一直無人接聽,他的公關部干脆地回答“不接受任何采訪”。
事實上,李國慶的微博已經首次把赴美IPO的中國公司與美國投行之間的矛盾擺到了桌面上——此前,中國企業大多在吃“啞巴虧”。那么,桌面下到底發生了什么?李國慶與大摩之間到底達成了哪些桌下之盟?
包銷魔咒
“中國的企業在美國上市都要被扒下一層皮。”一位不久前在美國上市的某公司財務總監無奈地說。
一位曾經在高盛工作的人士透露,大摩、高盛們在企業IPO過程中主要的收入就是來自于按照IPO公司總融資額收固定比例的傭金,比例一般在1%到2.5%之間。
但一位剛剛在美IPO的中國公司財務人士透露,中國赴美上市的公司現在的傭金比例大多在5%到7%之間,多數為7%,只有那些質量特別好的公司傭金才能與大投行談到5%,如果是小投行才可能談到3%。
按此道理,投行應該想讓IPO公司的股價越高越好,這樣可以賺取更多傭金,但看起來很多IPO公司并沒有這樣的感受。而李國慶對大摩的一切抱怨正是源自他認為當當網IPO過程中股票定價過低。
如何定價才合理被業內很多人士稱為“偽命題”。因為在美國,上市股票的定價主要考慮贏利水平、發展潛力、發行數量、行業特點、股市現狀、凈資產幾個因素。各投行都有基于以上六類因素的自己的定價模型,預測股票發行和上市價格的合理性。
但中國企業赴美IPO有幾個問題無法解決才是他們股票無法擺脫被壓低命運的根本。
首先就是包銷模式。中國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網專家組副主任王煒稱,在美國股票發行有兩個途徑:包銷和代銷。包銷商主要是指證券發行商,即投行,例如大摩,他們預先支付股票發行價格的全部或部分資金,把公司發行的股票一次性的全部買入或部分買入——盡管現在海外投行大多不這樣說,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包銷的實質。而代銷則是由IPO公司自己發行股票,由證券發行商代為推銷,有收入后,再向證券發行商支付手續費。
由于中國在美國IPO的企業大部分都在美國沒有知名度,沒有股票價格預測的技術,也沒有足夠多的股票承銷渠道,企業為了保證能夠發行成功,通常會選擇讓投行部分或全部包銷。
包銷的發行模式等于投行要買了IPO企業的股票,然后再到二級市場上賣出去,同時由于中國IPO企業的先天不足讓投行在發行價格上的建議權越來越重要,即投行既是買東西的人,又是給這個東西定價的人,不可避免投行會有意壓低發行價格。一方面可以保證股票能有足夠多的股民買;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大摩在銷售股票的過程中有好的回報,價格越低,獲利空間越大,對大摩越有利。
“采用包銷方式發行股票,如果股價上市后能夠迅速高漲,則大摩們的實際收益要遠高于5%左右的傭金。從當當網上市開盤價24美元,高于發行價16美元50%,就可以看出大摩們顯然將從包銷中獲得更大的收益,而這收益的前提就是股票發行價和上市交易價要有足夠大的價差。大摩們狠壓發行價格是為己方利益做出的正常選擇。”王煒稱。
而此次當當網的招股說明書第134頁,頭一段中有這樣一段話:“瑞士信貸、摩根斯坦利等公司作為代表,可以購買并且我們和我們的股東同意銷售給他們如下顯示的股票數量……”(記者譯)
這意味著,當當網與大摩、瑞士信貸他們之間,就是采用的包銷模式。
但這并不是大摩們壓低當當網股價的全部原因,除了包銷模式的因素外,還有兩股勢力在影響投行的壓低行為。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蘇紫紫還是一個“空中飛人”,她在人人網上不斷直播她飛往各地的動態:回宜昌老家探親,到上海住總統套房(據稱是攝影師付費),去三亞海邊度假,到杭州給林心如做替身裸背。在這里,蘇紫紫還透露,她與男友在國貿開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