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針對騰訊逐步推進開放平臺一事,部分受訪開發者表示這是巨大利好消息,并擠入這一熱潮期望加入騰訊開放平臺,而另外亦有開發者對騰訊是否能推進徹底開放抱有質疑。
此前曾對騰訊開放平臺抱有擔憂態度的奇矩互動CEO陳書藝認為,騰訊現在在開放平臺方面積極的推進態度表明“開放”已經提到集團較高的戰略層面。
“以前我們跟騰訊談開放合作,雖然騰訊的商務合作部門比較積極,但因為缺乏內部其他部門整體的支持,整個審批的流程很長,溝通也很復雜。而現在在與騰訊談合作,我看到騰訊內部對推進開放合作更為積極,執行反應速度也更快。騰訊的逐步開放是開發者的福音,也有可能比其他的SNS開放平臺做得更好。”陳書藝稱。
一直與騰訊有著深度合作的五分鐘未來將會把更多產品放到騰訊開放平臺上。五分鐘COO徐城表示:“騰訊向Facebook方向的開放轉型對中國的開發者具有重大的意義,騰訊公司現在非常重視開放,我們也在跟騰訊進行合作,預計春節后將會在騰訊空間或其他產品中看到五分鐘的其他產品。”
另有來自騰訊內部的消息稱,騰訊已經將“開放”作為內部最高戰略。有趣的是,這一開放策略也引發了部分騰訊技術人員離職創業,成立SNS游戲研發團隊,以期能夠憑借對騰訊開放策略以及內部流程的熟知,更順暢地加入騰訊開放平臺“淘金”。
不過,另有開發者對于騰訊開放的力度以及執行力度表達了擔憂。
陳書藝坦言,騰訊作為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自身的IM具有較強粘性,同時用戶規模龐大,很難做到平臺的徹底開放。
亦有不愿披露姓名的開發者稱,騰訊的開放平臺在執行中也存在一定難度,比如騰訊平臺產品過多,每個產品商務合作及技術審核人員有限,這必然造成內部資源的浪費和產品審核周期過長,會打擊開發者的熱情。另外,騰訊旗下已經有了很多游戲產品,并具有很強技術研發能力,騰訊如果對自主研發產品提供更高力度的推廣或推出排他協議,也將使平臺的開放性大打折扣。
去年11月,在3Q大戰之后,馬化騰發出的反思宣言稱騰訊將進入半年開放轉型期,2011年6月會看出結果,騰訊將從客戶端模式向服務式轉型,并對外部開放。馬化騰稱,騰訊需要學習Facebook向第三方完全開放的模式,向一個開放和分享的上游平臺方向發展。
1月12日,騰訊正式推出“連接QQ空間”服務,并在部分第三方網站上開始測試運營。作為騰訊開放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服務將允許第三方在其網站上實現QQ的一站式登錄。”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在被亞馬遜收購之后,有了外資身份的卓越攻勢兇猛。“我們價格戰的核心策略是‘天天低價’,別人打一天、兩天,甚至是一星期、兩星期都有可能,但是炒作成分很大,不給力。”郭朝暉評論說。 2010年底開始的網購價格戰>>>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