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逛完北京剛回到美國,Facebook又玩出了新花樣。
美國時間1月4日,Facebook從高盛和俄羅斯投資公司DST處獲得了5億美元的投資,估值高達500億美元。其中,高盛投資4.5億美元,DST投資5000萬美元。高盛同時在向其最富有的一些客戶推銷價值10億美元的普通股。
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認為這相當于融資15億美元。“這可能是Facebook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謝文認為,Facebook這一輪投資者不會為上市等待太長時間,“要么是今年,要么是明年”。
估值500億美元,Facebook創造了互聯網公司公開上市前的估值紀錄,這引發全球驚嘆。謝文認為Facebook500億美元估值并不高,“今后能賣出更高的價錢就不算高,保守估計,Facebook上市時市值會超過千億美元。高盛是個精明的投資者”。
奇虎董事長周鴻祎則遺憾“中國沒有Facebook”,并“老調重彈”地表示,中國沒有Facebook的原因是大公司壟斷了網絡資源,擠壓了小公司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幾乎在Facebook發跡的同時,中國也在2004年掀起了一股互聯網web2.0狂潮,類似的社交網站集中涌現。但六年后,美國誕生了天價Facebook,而中國尚無可望其項背的追隨者。
對此,謝文認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習慣抄襲,創新少,“不是世界的”。
Facebook天價估值
500億美元估值對于Facebook的最新一輪投資者來說是不是有風險?謝文說:高盛這波投資者,“就等著數錢了”。
謝文拿中國的騰訊做比較,騰訊不重復用戶是3億多(注:注冊用戶超過10億,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億)。而1月6日高盛在給一份給客戶的文件中稱,Facebook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6億。目前騰訊市值超過3300億港元,約為430億美元,這樣簡單對比,Facebook的估值又能高到哪里去?
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說,更可怕的是增長速度。2010年7月,Facebook剛剛宣布活躍用戶突破5億大關。
據國外媒體報道,高盛從1月6日開始以快遞的方式向客戶寄送101頁的私募配售備忘錄文件。其顯示,Facebook 2009年營收為7.77億美元,利潤為2億美元。在2010年前9個月時間里,Facebook的凈利潤為3.55億美元,營收為12億美元。有分析人士預計,Facebook今年的營收有望達到20億美元。
謝文說,Facebook用戶有四分之三都是海外用戶,增長速度驚人,用戶超過半數的人是掛在線上時間很長的用戶。
市場咨詢公司comScore Inc提供的數據顯示,現在世界上的網民們每個月投入Facebook的時間已經超過了Google旗下全部網站的總和。
謝文說,500億美元的估值平均到每個用戶不過100美元,而Facebook手中的用戶資料卻包括:你是誰,你是做什么的,你喜歡什么等等。廣告客戶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向這些用戶推銷各種各樣的商品,且定位精準。
MarketWatch專欄作家亞蘭茲認為,“這個目標很容易實現”,如果想要獲得20%的年度回報率,Facebook每年必須拿出100億美元的凈所得,即在每個用戶身上賺20美元,或者在每個用戶花在網上的每小時上賺7.1美分。
謝文說,每輪Facebook投資者入場,都有質疑稱估值過高,但每輪投資者都賺了錢,包括微軟,包括李嘉誠。
2007年10月,微軟收購Facebook1.6%的股權,使其估值達到150億美元,投資金額約為2.4億美元,現在微軟仍持有其1.3%的股權,價值6.5億美元。香港富豪李嘉誠隨后于2008年3月向Facebook投資逾1億美元,擁有0.75%股份,目前價值3.75億美元。2009年,DST以2億美元投資Facebook,獲得2%的股權,目前的價值為10億美元。2006年雅虎10億美元要約收購Facebook,被其拒絕。
美國投資者追捧
呂伯望說:從投資者的踴躍程度就知道美國人對Facebook的追捧。
1月6日,高盛宣布投資Facebook僅三天,用于投資Facebook的10億美元專項基金已經被訂購一空。
據國外媒體報道:高盛一位投資者稱,高盛已經收到了投資者數十億美元的認購請求,由于認購踴躍,高盛已決定于1月5日停止Facebook投資基金的發行工作。同時,由于超額認購,已經認購成功的投資者,可能只會得到認購額的一小部分。
這些投資者與高盛簽定了保密協議,根據保密協議,不能透露相關細節。
呂伯望說,最后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成功申購。由于需求巨大,認購額在300萬美元以下的都不會被接受,客戶們最終獲配售的金額將遠遠小于實際認購金額;認購成功的,在2013年前不得出售。
呂伯望說:高盛已經開始賺錢了。高盛將向投資者預先收取4%的交易費,以及將來任何收益的5%。謝文認為,高盛至少可以賺三筆錢,上市套現后的投資收益,此輪投資的交易費,以及未來可能承銷Facebook公開上市的發行費用。
呂伯望認為:經過此輪合作,高盛取得了承銷Facebook首次公開發行的優先權。
中國為什么沒有Facebook?
Facebook成立的2004年,web2.0風潮席卷中國,但六年過去,中國沒有出現Facebook,一些貼著“中國Facebook”的社交網站無法與真正的Facebook相提并論。
事實上,大洋彼岸的數字傳奇不止Facebook,不斷被推高估值的公司還有Twitter、團購網站Groupon、商務社區網站LinkedIn等。
Twitter于2006年成立,比Facebook晚兩年。2010年12月,Twitter在新一輪融資中獲得37億美元估值。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與團購網站Groupon的估值都獲得了類似的驚人上漲。Groupon已經拒絕了谷歌總額6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隔洋相望,這些令中國互聯網汗顏。謝文認為,中國沒有Facebook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中國公司不會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喜歡抄襲,一個創新出來,一群人抄,市場被分散。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也能產生一定規模的公司,比如數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公司,但很難產生規模上千億美元的公司。即使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個百億美元級的公司,也頗為“例外”。
其次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太“中國”。這使得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本土很難打敗本土互聯網公司,但也使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很難真正走出國門。
技術底蘊也是一大問題。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在技術變革的最前沿,中國的公司沒有進行這樣的嘗試,也罕有這樣的實力。謝文說:“Facebook的成功,是一系列技術革新的結果,接下來會進一步開發郵件系統、虛擬支付、基于社交的新一代搜索技術、人工智能、數據挖掘。”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從“回家吃飯”到“給力”,從“以淚洗面”到“神馬都是浮云”,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而最近,一句“錢還夠用嗎?”又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尤其是歲末將至,更深有感觸。 從回家吃飯到給力,從以淚洗面到神馬都是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Facebook天價估值:IPO時市值或超千億美元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