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IT業界多事,硝煙四起,群雄紛爭。李嘉誠曾說:“要成為領袖,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要比競爭對手做好一點。”IT行業亦然,英明的企業家認為,產業競爭與弈棋、賽球并無二致,只要入局,就應該是一場志在必得的壯烈斗爭。
也許正因此,2010年的IT業界才會看到如此多的“巔峰對決”,雖稱不上“你死我活”,但激烈程度卻是近年來前所未見。2010年的國內形勢恰如一個宏偉的競技場,企業等盡可以在那里進行爭取勝利的較量,粗放的產業環境、過剩的資金、不完善的比賽規則和缺乏人情味的商業倫理,讓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對決多少顯得有些慘烈,講究雙贏、共贏的美式商業競爭規則并未有機會發揚光大。
電信系VS廣電陣營 體制改革難過技術創新
每當行業的積累和壁壘都很深的時候,要過河就必須跳過去,已經沒有石頭可摸。
本來,“融合”二字應該被看成“三網融合”工程的關鍵字,然而在這項大規模技術和體制革新的背后,電信運營商和廣電企業很難將彼此當成“合作伙伴”,競爭的硝煙依然彌漫城市的街頭巷尾。
從今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三網融合整體方案開始,短短五個多月時間內,廣電和電信共戲劇性地密集遞交了六稿試點方案計劃,雙方圍繞內容播控權等敏感問題爭奪激烈。一方是“不差錢”的資金實力雄厚的電信運營商,一方是自打娘胎起就掌控音像媒體宣傳的廣電部,雙方都想取得三網融合進程的主動權。
6月6日,在電信和廣電營壘無休止的拉鋸戰之后,國務院牽頭閃電定案,并隨后確定了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和地區。從目前情況來看,除武漢電信已與地方廣電成立三網融合合資公司外,上海于近期實現雙方合營的可能性亦較大,而其他省市仍處于“三網融合靜悄悄”的局面。除了在寬帶、IPTV等市場爭奪用戶資源外,地方三網融合領導小組在協調和監督電信、廣電的能力方面仍顯得力不從心。
當前形勢下,廣電大力建設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而電信方面也全面展開其光纖網絡建設,目前這兩張網絡都能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三網合一”, 讓全國人民都用自家的網線看電視、打電話和上網。不過在許多城市,這兩張網絡將長期同時存在,兩張網絡間的“對決”仍將繼續,而此狀況是否有違三網融合的初衷,還有待產業發展的檢驗。
對老百姓來說,唯一的好處是,業內呼喚多年的“光纖到戶”建設終于在兩大陣營的博弈中蓬勃開展;更快的上網速度、更便宜的資費,將成為兩大陣營斗法后留下的必然結果。
黃光裕VS陳曉 一部講游戲規則的商業大片
國美“內戰”猶如一出商業大片,各項必要因素統統具備。有大腕:曾經的首富黃光裕和陳曉;有情節:黃光裕鋃鐺入獄,陳曉接任后逐漸“去黃”,導致矛盾激化,再加之創始股東和財務投資者之爭、機構投資者和小股東之爭等等,熱鬧非凡;有觀眾:不僅財經媒體、IT媒體、大眾媒體甚至普通百姓都將目光緊緊盯在陳黃之爭上。
這里不再贅述陳黃之爭的前后始末,也不討論誰是誰非、誰贏誰輸。這里想說的是,陳黃之爭為何會吸引人?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是場透明的爭斗,沒有潛規則,觀眾可以明明白白地觀看。雖然慘烈,但是陳黃雙方始終遵循香港公司法及公司章程未越雷池一步,在當代中國商戰中為“罕見中之罕見”。
責與權對等,有股票就有權利,有多大發言權靠贏得多少股權或股東支持,這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權利規則”。黃與陳雙方都在這條規則之內出招拆招。他們都非常清楚9.28臨時股東大會的重要性,在此之前雙方動作頻頻。第一種手段屬于溫情牌,雙方都曾向國美員工和股東發表過公開信尋求支持,黃光裕甚至發表了“我的道歉和感謝”的口述信件。第二種手段是資本牌,支持陳曉的貝恩資本毫無懸念地將16億元債務投資轉化為股權,只為增加手中籌碼和話語權,黃光裕方面則多次增持以防止股權被稀釋。第三種是威脅牌,黃光裕方面稱如果不罷免陳曉將剝離370家非上市門店,而陳曉方面也則強硬對待,要求黃光裕方面收回非上市門店。
雙方之間雖偶爾有言語攻擊行為,但更多的是在為了爭奪投資者的支持,有多少股權就有多大的話語權,讓股東去判斷,這是股東的權利。讓市場去選擇,更顯示市場的理性。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股東的尊重,是對游戲規則的尊重。“明爭”勝于“暗斗”,這就是陳黃之爭引人關注之所在。
騰訊VS360 拿隱私當幌子的流氓戰爭
有2億用戶的360與有6億用戶的QQ掐了起來,這戰怎么可能打得不激烈?不過打了一個多月,在工信部的關注之下,兩家算是暫時消停下來。在記者來看,如果把話說得難聽一點——3Q大戰是一個老流氓和一個剽竊慣犯之間的戰斗,而被當成炮灰的則是無辜的、不明真相的群眾。
也許在網民的眼中,打著保護用戶隱私的360至少要高尚一些。別傻了!3Q大戰根本的起因是一向挖人墻角的360,這次被騰訊以同樣的招數教訓了一把,所以360憤而反擊,“隱私保護”的說辭只不過是一塊拿來遮羞的布而已。中國那些大互聯網企業能真正把隱私保護放在心中的,一個手掌就可以數得過來。
大戰中,除了以前吃過360啞巴虧的一幫企業出來當騰訊的幫手之外,為什么就沒有其他同行愿意為其說上一句話。可見“騰訊過處,寸草不生”并不是一句玩笑話。而一向在公眾面前低調的小馬哥,這次卻暴露出本性,不惜以“艱難的決定”為由來綁架用戶,在網民心中失分不少。
另外常在網絡上混的網民,也會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水軍的厲害,這尤其是以360在此戰中的表現尤為典型。水軍在論壇、微博上灌水刷票,傳播各種或真或假的消息,貌似姿態草根,其實卻是為利益所驅動。經此一役,以后網民也許都會提高警惕,再看到所謂的報料都要留上一個心眼?陀^不客觀,大家心里都得裝上一把秤。
盜版VS被盜版 IPO后登堂入室 視頻網站變干凈了
北京時間12月9日,優酷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優酷網CEO古永鏘春風滿面,自此國人可以自豪地稱,“你有Youtube、Hulu,我有優酷”。國內視頻網站業內為之振奮,土豆等也大有迅速跟進納斯達克的意思。
說起來,優酷的今天,還得多感謝國家版權局和司法機構的“嚴加管教”。就在一年前,中國幾乎所有大型視頻網站都卷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盜版”混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從優酷、土豆,到“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成員搜狐等全都有了新的“雙重身份”——即版權訴訟的被告和原告。版權方和盜版方的這場“貓鼠游戲”愈演愈烈。
就拿優酷這個如今的上市公司來說,當時就曾背負“反盜版聯盟”發起的111部盜版影視劇起訴,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原告方的訴狀,酷6、樂視等也均曾對優酷發起訴訟。
在2010年,國內視頻網站仍沒有停止盜版的意思。當時一位律師曾表示,自己手頭有1000多個案子,400多個正在訴訟過程中,而且全是有關版權糾紛。不過視頻網站對此并不在乎,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2009年以來,即便敗訴,被告視頻網站一般僅需支付每部電影1.2-2萬元賠償金,比購買正版版權便宜多了,而《非誠勿擾》拿到的15萬賠償金已在業界被認為是“天價”。
2009年末至今,風云突變,廣電總局、風險投資、影視版權三方合力,已為視頻網站套上越來越牢的緊箍咒。現在,視頻網站上已經沒法再看盜版美劇了,新上映的院線大片也難覓蹤跡,網站變干凈是好事情,不過也有人開始為其贏利擔心,古永鏘坦言,視頻網站已從以往的版權之戰、收費模式之爭轉移到更深層次的資本層面。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在支付層面,用戶可通過“網易寶”提供的“網易寶”余額支付、各大網銀、支付寶、手機支付等各種常見的支付方式完成付款。此外,網易機票業務正計劃推出移動iPhone等應用版,屆時,網易機票業務將支持手機客戶終端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決戰IT之巔:2010業界十大對決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