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是指國內兩家著名的互聯網服務企業——奇虎360和騰訊QQ的一場商戰。今年6月,以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為主的騰訊QQ突然推出了一款具有查木馬、查插件等多種功能的電腦安全軟件,與奇虎360的拳頭產品“360安全衛士”構成直接競爭關系。國慶之前,奇虎360稱,發現QQ軟件私下里會掃描用戶硬盤,侵犯用戶隱私。為此,360發布一款軟件監控此類行為,但騰訊對360的指責予以堅決駁斥。
11月初,3Q間持續一個多月的口水仗急劇升級。360在新推出的“扣扣保鏢”軟件中加入了自動阻止QQ廣告彈窗的功能,可能對騰訊的廣告收入產生巨大影響。于是,QQ在第二天發布聲明,稱“剛剛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與360安全衛士軟件互不兼容,要用QQ,必須卸載360。由于QQ和360是國內占有率最高的兩款客戶端軟件,涉及數億用戶。他們的互不兼容,將導致大量用戶要么無法用QQ聯絡網友,要么讓電腦暴露在網絡病毒、“木馬”之下。
“3Q大戰”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較量,最后在政府主管部門的介入下突然偃旗息鼓,但它所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比如反壟斷法如何有效發揮作用、互聯網公司該形成怎樣的企業文化、廣大網絡用戶的利益如何保障等,將長期影響中國IT界。
網絡“藍海”緣何“互掐”
長久以來,互聯網領域一直被認為是一片“藍海”,相比于傳統制造業,互聯網企業不必死拼成本、一味打價格戰,互聯網本身的技術特性和用戶的多元性,都蘊含著無數商機,錯位競爭的空間非常大。
但透視“3Q大戰”可以發現,現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從理念到方式,已經和傳統“紅海”時代別無二致,甚至更加粗暴野蠻。“3Q”挾用戶為人質,強迫用戶作出 “斷左臂還是剁右手”的取舍,令用戶想“作壁上觀”都不行,被迫卷入這場風波。
“3Q大戰”當事人之一——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鴻?曾談及,5年前至10年前的門戶網站時代,國內各大門戶網站之間固然有競爭,但也經常會開展合作,小公司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而現在,大公司之間一邊互相防備,一邊又悄悄侵占對方的領域,逐漸變為惡性競爭。
中國互聯網的競爭氛圍緣何發生如此變化?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律專家胡鋼律師認為,這是互聯網用戶的“人口紅利”逐步減少帶來的必然結果。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國內網民總數達4.2億,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客觀來說,網民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當網絡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后,增速放緩在所難免。歷年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08年至2009年,每隔半年全國網民數量可增長逾13%,此次最新統計,增幅回落到9%,有理由預期,這種放緩趨勢會持續一段時間。
正因此,對廣大客戶端軟件企業來說,如何從現有網民中爭取到更多用戶,成為市場戰略的主攻方向,在蛋糕總量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同行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
粗暴競爭誰來監管
“3Q大戰”最廣受詬病之處,在于中國互聯網企業綁架用戶利益、野蠻打壓對手的不良文化。這場紛爭雖然暫時和解,但在現有的互聯網大環境下,類似的惡性競爭隨時有可能再次上演。
此類競爭誰來監管?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但是這部在2008年才開始執行的法律,自身尚有許多不完善之處,2年來也幾乎沒有比較典型的判例,與國外長達數百年的反壟斷司法訴訟相比,仍顯得過于“稚嫩”,用它來裁定技術、市場都在不斷變化的互聯網領域的糾紛,可操作性不大。
那么,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該怎么定,由誰來定奪?對于這個問題,業內專家都表示短期內很難找到一個有效途徑。據北京方面的律師透露,軟件、互聯網方面的行業協會正在起草相應的行業自律規范,希望對相關企業起到警示作用,防止類似“3Q大戰”的惡意競爭再次發生,預計明年年初將正式對外公布。
專家認為,除了硬性條款和規則外,行業內的企業和從業者,尤其是那些具有“壟斷地位”的領頭羊是否有足夠的自覺做出表率更加重要。因為真正能夠制定出最符合市場和各方利益規則的人,還得是市場中的參與者。
“當你在沒有成為行業老大的時候,你跟別人爭個你死我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你到了一定位置,當你是一個行業最大玩家的時候,你就有責任去維護整個行業,應該有道德的約束。”著名互聯網問題專家劉興亮如此說。
何時告別低端競爭
“3Q”的硝煙尚未散盡,類似的“掐架”事件又不斷重演。隨著歲末購物季的到來,以京東商城和當當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的互掐同樣吸引了大眾眼球。京東原來的主營范圍是數碼家電類產品,當當則以圖書為主,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家企業,為了爭奪更多客戶,硬是把業務范圍向對方領地衍生,而拿出的競爭“利器”,仍是非常低級的價格戰,所幸此次用戶利益暫時沒有受到損害。但對于行業來說,這種“窩里斗”沒有多大的積極意義。國內知識產權專家王正發在相關論壇上感慨,國內企業熱衷于互相掐架、斗氣,真的碰到國際糾紛,在強敵面前,即使對方“理虧”,敢于積極應戰的也寥寥無幾。
不少互聯網專家認為,鑒于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現狀和企業文化,要從根本上杜絕互聯網企業間的低端競爭,還得從源頭“創新”抓起。一方面,企業擁有創新能力之后,自然會不斷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一味想著從別人地盤上挖走用戶;另一方面,當整個業界形成一種創新文化,勢必會形成多家公司分庭抗禮的局面,像騰訊QQ這樣挾持用戶利益搞壟斷的做法,不僅出現概率大大降低,也會遭受來自業界的嚴格監控和巨大壓力。
遺憾的是,創新能力恰恰是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弱項。僅以網站為例,縱觀近年來的成功案例,無一不是復制或者“借鑒”國外已有模式而來:“開心網”之于Facebook(“臉譜網”)、“新浪微博”之于twitter(推特)、“街旁網”等位置社交服務網站之于Foursquare(“四方網”)……哪怕是如日中天的騰訊QQ,其“發跡史”同樣和一款叫做ICQ的國外軟件不無關聯。
也許,這正是處于青春期的國內互聯網企業共同面臨的征候群,也是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張朝陽作為IT網絡行業的資深專業人士,“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的倡導者,對于業內存在的盜版現象及盜版者規避法律責任和監管的運作模式十分熟悉,其言論是號召業界共同抵制盜版行為,不是為了商業競爭而貶損對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Q大戰”后,互聯網需要怎樣的競爭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