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備受關注的北京“治堵方案”開始征求民意,征集活動19日結束。市民可登錄首都之窗網站了解方案規定的28項具體措施,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此,主持人趙普表示,希望北京治堵方案征求民意不是走過場。昨天,本報對北京治堵方案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引起較大反響。
-部分治堵措施
副市長牽頭成立治堵小組
治堵方案提出,建立完善緩解交通擁堵會商機制。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由主管副市長牽頭,相關部門及各城區政府主管領導參加的市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推進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各區縣政府、市屬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具體工作落實。按照誰審批、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規劃、立項、征地拆遷、建設等4個階段分別由相應的職能部門作為第一責任單位牽頭推進。
擁堵程度分黃橙紅三級
治堵方案提出,根據擁堵程度,劃分黃色、橙色、紅色三個等級,分級啟動上勤方案和疏堵措施。此外,大范圍擁堵情況下,由市應急委統一協調指揮。要發布道路交通擁堵指數,動態發布交通運輸信息和交通預警、預報信息,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把交通擁堵納入應急處突范疇,制定城市交通嚴重擁堵應急預案。
CBD將建自行車示范區
方案提出,啟動地鐵4號線、5號線和八通線公共自行車試點,先期投入200余個站點、1萬輛左右自行車,方便短途出行和公交接駁。在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等重點地區、重點大街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建設一批步行、自行車示范區。
近年來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下降很快。最近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自行車出行環境滿意度最差,不滿意率達到39.8%。
-記者觀察
方案不夠詳盡恐給市場添擾
在北京治堵綜合措施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人們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限購”、“限行”上。此前,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每年擬限制機動車數量尚未最后確定,但肯定每年可以增車15萬以上”,使得人們對政策詳細內容充滿好奇和期待。
然而,昨天開始征求民意的這份5000余字的意見稿,對公眾關心的這幾個問題都沒有具體、明確的表述。對于人們最為關注的車輛“限車”問題,只是提到要“合理調控小客車總量增長速度,緩解機動車總量過快增長”。
如何調控?怎樣緩解機動車數量過快增長?盡管治堵方案語焉不詳,但是,傳說中各種前所未有的嚴苛措施似乎又隱藏在字里行間。除了“限購”,市民對北京治堵措施的關注熱點還有“限行”和“擁堵費”。征求意見稿中只是籠統地提出,“必要時”將對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昨天有網友提出疑問:此舉目的是不是測試民意?是不是為政策出臺造勢?
北京治堵勢在必行,這一點無需征求意見。公眾普遍關心的是,政府究竟會采取怎樣的手段來治堵?人們更迫切地需要一份詳細、具體的方案。如果方案比較籠統,恐將引發市場猜測。
對于這份措辭嚴謹的治堵方案,百姓還會擔心,在公開征求意見之后,公眾反饋又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最終的方案?有關方面將會在何種意義上對待各界意見?
此外,不同利益群體,公車一方、私車一方,黨政干部、專家學者、普通市民,有車族、自行車族、行人各有其權益訴求,從各自角度看都很正當,治堵舉措又將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
公眾希望最終的方案,能夠實現治堵主體各方的大致平衡,而不是犧牲某一方的利益,抑或保全特定方的利益。
-車市反應
政策預期促汽車消費井噴
記者從一位汽車經銷商處了解到,昨天“治堵方案”公布后,不時有客戶致電詢問治堵措施是否對購車有所影響。經銷商表示,由于政策公布才一天,時間較短,對汽車銷售的影響暫時未能正確評估,但可以確定的是,政策公布前,一些原本準備明年購車的消費者,出于限制機動車牌照的擔憂,提前訂購了汽車,使得近期汽車銷售量大增。
來自北京市交管局車管所的數據顯示,11月22日至28日,北京新增機動車2萬輛;11月29日至12月5日,北京新增機動車2.1萬輛,平均日增機動車3000輛。截至12月5日,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71.1萬輛,凈增機動車70萬輛。
業內專家分析稱,關于明年車輛“限量限購”的各種政策傳聞,是促使年底車市銷售“大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專家觀點
軌道發展為控車創造條件
長安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長段里仁認為,本次公布的“治堵方案”很好,體現了注重建設、加強管理和限制機動車的思路。在限制機動車措施中,將著力點放在了公務用車上,首次提出公務用車“零增長”,為交通擁堵現象“對癥下藥”。段里仁稱,為控制機動車總量,必須限制集團購買力,特別是用財政方式實行控制,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即是限制集團購買力的有效方式。
對于頗受市民關注的限制私人小汽車的措施,段里仁認為,北京暫時不會采取限制牌照的方式來控制機動車總量。
隨著公共交通的大力發展,特別是軌道交通的加速發展,這將為控制機動車總量創造條件,北京沒有必要采用強制性的限制牌照方式來控制機動車總量。他認為,通過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用等措施,可以起到引導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控制機動車總量的效果。
“治堵”目標
一是改善交通運行狀況。確保中心城特別是核心區交通運行狀況不惡化,重點路段交通狀況得到改善,方便市民出行;確保為國務國事活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
三是減少機動車主要污染物排放。到2015年,機動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高于目前水平。
四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交通安全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到2015年,萬車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7以下。
微博話“堵”
車輛總數不下來,幾百萬輛車在路上跑,再好的管理和規劃也沒有用。
——銀翼的天空
治理擁堵就要大幅度增加郊區公交車線路,現在城里基本都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郊區的人卻只能開車,所以每天早上進城堵,晚上出城堵,如果多開郊區車,很多人自然就會選擇公共交通,這樣城里的車也會少很多。
——大柚子
也請我們的領導們來個綠色出行。不要動不動就交通管制,還有,可以和大家一起乘坐公交車或地鐵出行嗎?
——雙月映雪
北京治堵需先治特權,其次發展公共運輸,再者倡導獎勵綠色出行!綠色奧運口號喊了一段時間,但綠色意識在北京人的腦海里似乎還沒真正生根發芽!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張朝陽:我說過,中國互聯網行業是競爭最充分、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造就了這個行業的繁榮和巨大的競爭力,但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嚴重缺乏將成為這一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 精彩推薦 張朝陽 與硅谷差距在哪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