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近幾日中國多數地區驟冷的天氣一般,麥考林近兩個月來在美國納斯達克的遭遇,也經歷了一波從廣受追捧至驟遭冷遇的行情。
10月26日,麥考林登陸納斯達克,頂上了“中國B2C第一股”的光環,由于中國電子商務的概念受到追捧,其市盈率一度曾高達157倍。也因此,在其背后投資方、紅杉資本的沈南鵬“點石成金”的案例里,又多出可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到了12月初,風向大變,麥考林接連被傳出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的消息。與之相應,麥考林的股價隨著其首份財報的出爐而出現高臺跳水。
更為關鍵的是,在麥考林身后正有大批的中國電子商務企業齊齊向美國證券市場涌來。“由于急于IPO,企業往往過于注重短期獲利,而難以踏實的持續運營和開展業務。”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不無憂慮的表示,而這恰恰是在國內的電子商務企業普遍存在的短板。
圍攻麥考林
12月7日,北京雷曼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打開電腦,看到了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以投資者的名義對麥考林發起集體訴訟的消息。郝俊波的第一反應是能否在國內尋找到曾認購過麥考林股票并出現虧損的投資者,一起參與到美國律師發起的集體訴訟中,如果官司打贏他也可以從中獲益。
“在美國,類似的集體訴訟案例比較多,而且前期的訴訟費用一般由律師事務所墊付,因此投資者提起訴訟時一般不存在財務風險。”郝俊波說。不過,當他與一位國內投資麥考林的知名電子商務企業CEO聯系時,身為麥考林同行,對方并不愿意參與這起集體訴訟。“這個事情鬧大了,對整個行業都不好,畢竟后面還有幾家同行正排著隊準備上市呢。”該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在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麥考林在納斯達克的經歷像坐上了過山車。10月26日上市當天,收盤價達到17.26美元,比發行價高出57.36%,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市盈率更是高達157倍。而隨著麥考林上市后首份財報的出爐,隨后其股價出現急跌。不僅如此,連續三例美國投資者對其的訴訟也將麥考林圍困其中。
美國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律師事務所KSF以及KSF合伙人Charles C. Foti, Jr(路易斯安那州的前首席檢察官)對麥考林就公司股票問題提起集體訴訟。僅隔一天,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也以投資者的名義對麥考林發起集體訴訟。12月6 日,美國律師事務所Sarraf Gentile也向美國紐約南部地區地方法院提起了針對麥考林的集體訴訟。
麥考林公關公司匯志傳媒上海分公司杜蓓 怡隨后向本報發來的針對訴訟事件的聲明稱,公司認為相關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準備針對該訴訟請求進行有力的辯護。該公司內部人士私下向記者表示,之前新浪和分眾都曾在美國遭遇過類似的集體訴訟,最終新浪勝訴,而分眾案也以庭外和解結束。這類訴訟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而據杜蓓怡稱:“目前公司及其任何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均未被送達任何訴訟請求”。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有這樣一類公司,通過追蹤你的網上行蹤,挖掘和收集你“線下”生活中的種種信息,然后賣給廣告客戶或各種有需要的機構組織。只要你在某個網站用電子郵件地址注冊了用戶,這些公司就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建立起一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資本魔鬼使麥考林驟遭冷遇 曝電子商務短板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