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球十大網商巡回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論壇上,福建近3000家小企業就“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抵御通脹壓力”展開討論。
隨著CPI持續走高、通脹壓力繼續增大,國內的中小企業在生產環節的各項成本不斷上升。市場普遍預測,11月CPI將繼續走高,單月CPI有可能上升到5%。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都感受到了CPI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包括上游原材料價格傳導、員工工資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今年企業的成本同比上漲大概在10%左右。” 廈門伊爾信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林思明無賴的講到。
國內宏觀界主流觀點認為,本輪通脹屬成本推動型通脹,生產環節各項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物價全面上漲;而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過剩,則為通脹的形成提供了外部環境與助力。一般來說,制造類企業的材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0%-80%,如果CPI上漲5%,意味著企業總體成本將上漲2.5%-4%。今年國內CPI的持續增長給絕大多數制造企業帶來嚴峻挑戰,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據記者調查,面對通脹壓力,企業們通常采取以下兩種做法:一是提高售價,將上漲成本轉移到客戶手中,由客戶承擔最終壓力,由于通脹的持續性,這一做法顯得過于簡單粗暴,容易引起了經銷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的極大反感,也對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帶來極大沖擊。而另一種便是企業自己承擔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通過生產制造、期間費用等環節的改善進行內部挖潛,抵消一部分,用自身利潤彌補一部分,然而面對如此頻繁、巨大的上漲幅度,生產制造與期間費用的空間有限,使得企業陷入了用自身利潤應對通脹的尷尬境地。
在此環境下,電子商務無疑成了閩企最好的救命稻草,福建的中小企業紛紛通過上網轉型,借助電子商務來化解通脹帶來的壓力。
廈門伊爾信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林思明告訴記者,“電子商務不僅幫助企業做加法,增加企業的訂單,還為企業做減法,幫助企業降低超過50%的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運營利潤。”
他和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展會費用方面,原來每年前往香港參加兩次電子展,每次的成本是20萬,有了電子商務之后,每年去一次就夠了;在差旅費用方面,以前每個業務員能夠維護10個左右的客戶,經常要出差去維護客戶關系,而現在一個業務員可以維護上百個客戶,直接通過電子商務來維護,這樣差旅成本就降低了50%。
“現在很多客戶部不需要來驗廠,這樣業務招待費用就少了很多,一年大概可以節省一百萬左右的招待費。”林思明說。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需要提醒用戶的是,目前有一些非官方飛信偽裝成“破解版”、“完美修官方”等經過二次打包的軟件,所以用戶最好不要在其他不良網站下載軟件。 精彩推薦 偷菜、發微博、瀏覽網頁、網絡聊天這些已經不再是互聯網的專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閩企轉型升級 討論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抵御通脹壓力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