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已經告一段落,雙方軟件恢復兼容,但是雙方戰爭對用戶傷害造成的后遺癥正在顯現。2010年11月11日,一直沸沸揚揚傳言的新浪與MSN的合作終于被證實。根據合作協議,新浪與MSN將在諸多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涵蓋微博、博客、即時通訊、資訊內容、無線等方面。業內人士稱,蟄伏多年的MSN終于發力,這樣的合作,必定會給國內互聯網格局帶來新的變量,事實是否如此?這場豪門聯姻能否給騰訊以即時通訊(IM)為核心平臺的地位以致命沖擊……太多的疑問,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
一、豪門聯姻,能為用戶帶來什么?
據了解,此次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達成,將實現MSN與新浪用戶在微博、博客、即時通訊等多個產品方面的一站式體驗。用戶通過任何一方產品登錄后,都可以實現與另一方用戶的溝通。 雙方最關鍵的合作是新浪微博和MSN即時通訊工具的互通。雙方合作后,用戶在新浪微博更新的內容將同步顯示在MSN聊天工具上,同時用戶可以直接通過Windows Live ID登錄新浪微博,直接與“新浪微博”的在線用戶進行即時溝通。 由于此前微軟全球宣布將關閉已有六年歷史的Windows Live Spaces服務,這部分用戶的日志、照片等資源的歸宿問題,一直是困擾MSN中國和國內用戶的一個大問題。此次雙方的攜手,無疑會令該問題迎刃而解。
二、豪門聯姻,能為新浪帶來什么?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新浪將由此形成“微博+博客+UC+MSN+門戶”的平臺矩陣,進一步成為平臺級互聯網企業,可以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一拼。成為四大平臺之一,真正進入平臺化競爭層面。 他表示,這也體現出一種趨勢,新浪在鞏固媒體優勢的同時,已經逐步脫離了與網易、搜狐在門戶矩陣層面的業務競爭,開始部分進入社區化發展層面,尤其是微博業務的發展,與MSN的合作將加強新浪與騰訊微博短兵相接的競爭力度。 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也表示,看好雙方的此次合作。此次合作僅是新浪升級轉型的第一步,未來的方向應該是以微博為中心的新一代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個人化資訊信息的智能推送等服務。 目前,騰訊CEO馬化騰對微博非常重視。騰訊微博的出現,一度令新浪總編輯陳彤非常緊張。今年一月,新浪在推出微博測試版時,陳彤曾經豪言“中國互聯網業內,也許只有新浪才能把微博這個產品做得最好。”他說:“新浪在推出微博之前,借助于過去10年做論壇、做新聞和博客的管理經驗,在技術上和采編流程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對信息發布的審核和管理有一套很成熟的流程,并且根據不同的等級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新浪之所以投身于微博領域,也是源于我們的技術積累和采編經驗。”當時的陳彤做夢也沒想到,3個月后的騰訊,會在他們剛剛捂熱的蛋糕上插上一刀。 騰訊微博的優勢在于,它采用與QQ客戶端捆綁的形式,借助自己四億多的用戶群,很容易讓國內微博現有的格局發生某種奇妙的變化,陳彤當然明白這一點。雖然當有人告知他騰訊在做微博時,他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調侃地說:“下午同事們給我展示了一把某網新鮮出爐的“圍脖”,初步感覺,還真不太ling(一聲)。嘿嘿,讓他們摸索去吧。順祝朋友們清明節吃好喝好休息好娛樂好!”但陳彤能否“吃好喝好”,只有鬼知道。 雙方此次合作,讓大量Windows Live Spaces用戶遷移到新浪微博,同時勢必會帶動一部分原先純MSN的用戶(只使用MSN IM的用戶),一步步走入新浪微博的殿堂,至少,和MSN IM工具的結合,會平添若干新浪微博的閱讀人氣,讓新浪微博的領先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陳彤至少可在某一時間段內,真正瀟灑的去“吃好喝好”了。 拋卻暫時看不到的“微博+博客+UC+MSN+門戶”平臺矩陣,可給新浪帶來的其他利益而言,單從微博的角度來說,MSN此次的投懷送抱,帶給新浪的好處就已經是巨大的,這一點,無庸置疑。
三、豪門聯姻,能為MSN中國帶來什么?
MSN由2005年5月11日正式進入中國,名稱為“MSN中國”,由上海美斯恩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運營,微軟與上海聯合投資各持股50%。通過這一合資公司,微軟才得以將MSN門戶、搜索等業務全面引入中國。但是作為一家外資背景的互聯網公司,MSN中國在與本土互聯網公司競爭上一直存在著掣肘。5年之旅,對于這個在本土運轉極為成功的公司來說,走得并不順。 具體表現為, 即時通訊部分運營不力,用戶市場份額已經一降再降、退無可退;MSN的中國門戶也是乏善可陳,到目前,更是出現了Windows Live Spaces服務終止的慘劇。Windows Live Spaces服務的終止,意味著MSN中國已徹底處于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能找一家有勢力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合作運營。 實際上,自2007年下半年始,由于后期商業模式始終不清晰,上海聯合投資開始謀求退出后(也有知情人士透露,MSN中國多次傳出股東變更消息的主導者其實是微軟,其希望尋找一個更具互聯網運營經驗的合作伙伴。)MSN中國就一直在為找尋求這樣一位姻家而努力。兩年多的時間時,先后和包括百度、騰訊、網易以及盛大、九城等在內的幾大公司有過接觸,商談合作運營MSN中國事宜,但最后都因諸多原因而使得愿望未達。 直到今年11月11日,方和新浪達成協議。據業內人士稱,兩家的此次聯手,無疑會給MSN醞釀已久的合作策略,帶來了新的希望。新浪的微博、門戶、博客和廣告資源的引入,可全面盤活MSN的現有用戶和平臺。 但也有人對此合作表示懷疑。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就認為:“這次合作對MSN本地運營幫助有限。新浪本身則擁有龐大高端用戶數,獲取MSN用戶意義不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家的此次合作,給MSN帶來的更多是希望,是擺脫目前困境的契機,或者說得更悲慘一點,是在收拾既有的殘局,在為自己找一個下家,以戰略收縮其業務。而非讓人眼熱的實質效益。MSN與新浪的合作,意義大于實質。
四、豪門聯姻,劍戟并舉意在騰訊?
不論是巧合還是別有用心,MSN和新浪在鬧得沸沸揚揚、烽火連天的“3Q大戰”之后宣布合作,很容易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想。 1.坐山觀虎斗說:新浪和MSN此舉是針對騰訊 有人認為,MSN與新浪的舉動,是“3Q大戰”的延續。就像當時“3Q大戰”中,QQ和360雙方軟件不兼容期間,金山、卡巴斯基等一眾殺毒安全廠商集體實施免費策略,爭搶360的用戶,中國移動飛信和網易泡泡也都曾發動搶奪攻勢一樣,新浪和MSN此舉,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聯手撼動騰訊以即時通訊(IM)為核心平臺的地位。 “MSN與新浪的全面合作對行業來說有相當大的影響。MSN做成一個開放的IM平臺,這對于QQ在中國來說會是最大的威脅,是打破QQ壟斷最有效的做法。”華興資本CEO包凡如是說。 矛頭齊唰唰地指向騰訊。誠所謂看戲的不怕戲做大,賣棺材的不怕死人多,騰訊和新浪斗起來了,在一邊捂嘴偷笑的不知有幾多人? 2.審慎和平說:新浪和MSN高層否認針對騰訊 11月12日,鳳凰網科技頻道在一篇名為《新浪牽手MSN否認針對騰訊》的報道指出:雙方高層均否認此次合作與“3Q大戰”有關,也否認了以騰訊為競爭對手的說法。此外,在該報道中,新浪官方明確指出,新浪UC不在本次合作范圍內。以下是報道節錄: “此前有觀點認為,在360與騰訊大戰期間,雙方宣布合作,可能將展開針對IM市場的大動作。新浪首席運營官杜紅就此回應稱,雙方的合作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和探討;新浪不可能有能力“預知”會有“3Q大戰”爆發。她也強調稱,新浪不會因為行業內突發事件做任何合作決策,短期利益不能對長期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有任何重要作用。” “3Q大戰中,新浪UC、飛信等IM產品均借機加大宣傳攻勢。飛信推出非移動用戶也可注冊的擴張措施,MSN中國總經理劉振宇也承認,大戰期間MSN的下載和注冊用戶數有非常顯著的增長。但新浪副總裁、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否定了新浪UC在此次合作范圍之內的猜測,稱前一段時間UC的宣傳推廣只是日常工作,UC的主要用戶是三線城市的視頻用戶,盈利模式也是視頻收費,與目前IM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盈利方式不相同。據新浪內部人事透露,新浪即使做IM也不會以UC為主力,因為微博的客戶基礎顯然更好,基于微博推出Web版的IM可能更為現實。” 官面文章能否代替事情真相我們姑且不論,但從新浪的態度上,我們不難看出這樣一個事實,至少到目前為止,新浪不愿為此事和騰訊這個中國互聯網巨鱷結冤,至少不愿在表面層次上直接引發沖突。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新浪懂。騰訊和360兩敗俱傷的慘劇在前,新浪不愿蹈覆轍。
五、豪門聯姻,騰訊怎么沉默了?
不管新浪與MSN的此次聯姻,是否意在沛公,也不管其行事多么低調,手中的橄欖枝揮舞得多么親切,此次的合作,絕不會令騰訊感到愉快,也絕不會對此無動于衷。畢竟從某些方面來說,兩家經營的重疊服務太多了,從IM工具、微博,一直到門戶網站。任何一家勢力的增強,都有可能對另一家造成負面影響。騰訊不是傻瓜,當然了解這一點,就像新浪確信,此次合作,將使自家微博的領先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一樣。 在撰寫本文前,《網友世界》曾向騰訊公關部咨詢過幾個關于此次新浪與MSN合作方面的問題,但騰訊公關部對此的答復是:這個事情我們不評論。同樣審慎的背后,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異樣的味道。這味道,并不輕松。 騰訊對新浪并不感冒,雖然至今我們的確找不到有關它對此次合作的詳細看法,但在官方網站報道的一篇名為《新浪MSN將展開合作 包括微博即時通訊等業務》的新聞稿上,我們還是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從今年9月底360推出隱私保護器抹黑QQ開始,360和騰訊展開了多個回合大戰,百度、金山、瑞星、傲游等眾多互聯網公司加入戰局。新浪則持續通過自身媒體平臺打壓騰訊,并趁機推廣UC。”不滿之情溢于言表。 騰訊之所以沒有對此事發表更多的評論,其原因不外乎有兩點:
一是新浪和MSN已明確表態,此舉并非針對騰訊。這是一記很“真誠”、“很溫柔”的棉花拳,對于這樣的拳法,騰訊無法接招。因為拾啥也別拾罵,是連老百姓都知曉的千古真理。
二是“3Q大戰”后,騰訊采取的錯誤舉動,已經讓其自嘗惡果,在這種情勢力,騰訊再樹強敵,顯然是頭腦發昏,是極其不明智的。因此,騰訊的暫時沉默,其實是謹言慎行,以不變應萬變的上上之策,也是讓自己不至于再次陷于被動的唯一高招(注:耐人尋味的是,自本文截稿的11月14日起,在騰訊科技的《新浪MSN將展開合作 包括微博即時通訊等業務》一文中,已找不到筆者上面引用的一段話,但在文章的開頭,我們仍可看到如下語句:“11月9日消息,在360持續抹黑QQ之際,新浪與MSN正趁勢擴大自身業務,”雖有怨氣,但態度明顯要柔和得多了。
六、豪門聯姻,究竟能給騰訊帶來多大沖擊?
此次新浪和MSN合作,雖然不會給騰訊的IM工具帶來很大沖擊,但必定會影響到其基于IM平臺所衍生的其他服務,如微博和新聞資訊等。 在微博方面,新浪本來就領先于騰訊,此次合作,必將進一步鞏固這個領先地位,使得原Windows Live Spaces用戶和MSN用戶,集體投向新浪陣營。雖然MSN用戶在國內一直數量不佳,但Windows Live Spaces用戶卻不可小覷,兩者疊加,對騰訊微博的沖擊不言而喻,至少會較長一段時間內,阻礙其在微博領域的擴張、發展。 而在門戶服務方面,新浪以前一直優于騰訊,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四大門戶網站之一。與其相較,騰訊門戶顯然要年輕得多,也貧弱得多。此次新浪與MSN合作,雙方優勢互補,通過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互聯網應用與體驗,必將再次拉大兩者之間的距離,讓騰訊門戶望塵莫及。 至于說到IM,QQ一直是騰訊賴以起家的產品,經過十多年的苦心經營,在國內已經擁有較龐大的用戶群,所謂樹大根深,要想動搖它,必須具有足夠的勢力才行。然而遺憾的是,目前,MSN和新浪UC暫時還沒有這個實力。 MSN的定位是白領階層。這一定位,讓它在中國的用戶極其小眾化,因此,多少年以來,它在中國的用戶數量一直停滯不前,沒有多大起色。此外,新浪推出的IM工具——UC,主要用戶也僅限于三線城市的視頻用戶,數量之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上述判斷只是建立在QQ能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如果意氣用事,再像不久前出現的3Q事件一樣,亂擺“上帝”嘴臉,動不動就以“二選一”做要挾,相信樹再大,根多深,也支持不了多久的,在3Q大戰期間,許多用戶憤然投身于MSN和飛信等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力證。 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天空中飄過來一片云,你知道它能隨風而去,還是能帶來驟雨閃電?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因此,這筆交易復雜和耗時的原因是交易規模巨大。不過,在此前的較大規模收購交易如DoubleClick和AdMob收購案中,谷歌相當耐心。因此,谷歌有可能會帶著更高的分手費或更高的報價重返Groupon董事會的談判桌上。 精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友世界》封面文章:麻花“疼”了?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