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heidi撰文稱,近一兩年興起的科技公司并購熱或正在催生下一波互聯網泡沫,但只有極少數的投資者能夠從這波日益膨脹的科技泡沫中獲益。
據Dealogic發布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并購數據顯示,迄今,全美科技公司的并購交易量已超過5100宗,處在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2000年是互聯網交易的高峰年份,當時,資本市場共發生了7007件技術兼并和收購案。
不過,互聯網創業公司等高科技公司投資規模一般較小,交易金額并不算大。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互聯網科技創業公司的兼并或收購平均成交價為4600萬美元,并不比2000年約4000萬美元的平均水平低。
但是讓人們對互聯網科技泡沫正在逐漸膨脹而產生擔憂的,并不只是這些交易金額較小,但數量龐大的收購交易,近期大型科技公司的大手筆收購才是正在讓投資者覺察到曾經的互聯網泡沫歷史正在重演。
現在,昔日的許多互聯網資本市場大玩家似乎又殺回來了。被譽為互聯網皇后的摩根士丹利資深互聯網分析師瑪麗 米克在2001年科技公司泡沫破裂后,曾一度消失了近10年。不過,本周她又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并再次作出了令人驚嘆的預測:移動網絡廣告將成為一個規模超500億美元的業務。米克的東家摩根士丹利今年作為全球頂級的技術顧問,主導了大量的科技公司收購與兼并案,其實,在互聯網在上個年代處于繁榮時期,投行摩根士丹利就一直是一個極度活躍的腳色。
硅谷銀行家Frank P. Quattrone也重現江湖,他曾主導了2000年硅谷的絕大部分科技公司的收購交易,一年的收入就超過了1億美元。在沉寂10年之后,他現在又回來了,并于2008年創立咨詢公司Qatalyst Parters。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Quattrone一直在設法使他的客戶以高溢價出售自己的公司。在他的領導下,在經過一系列令人眩目的招標戰后,科技公司3PAR最終以23億美元的高溢價出售給惠普公司。本星期,他建議數據存儲公司Isilon系統公司以22.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EMC公司。
不過,并不只是成熟的科技公司能夠享用到這輪互聯網科技泡沫。本周在舊金山召開的Web 2.0峰會,風險投資公司Kleiner Perkins的約翰 杜爾(John Doerr)以及聯合廣場資本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雷德 威爾遜(Fred Wilson)就對當前處于發展期的科技創業公司投資的融資環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杜爾表示,目前的科技公司正處在第三波技術創新浪潮之中。 (前兩次浪潮分別是80年代的個人電腦革命和90年代中期的互聯網熱潮)目前這波正在興起的科技浪潮將專注于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 ,即互聯網業內人士稱呼的“社交圖”。
下面就是這兩位資深風險投資家的談話摘錄,其中他們似乎也都同意,在科技領域,正在誕生下一個互聯網泡沫。
威爾遜:互聯網的一些細分市場正在發生讓人覺得瘋狂的事情,市場正在從理性走向過熱。投資者越來越瘋狂。在私人資本交易市場,一家只有2~3人組成的科技公司估價居然達到了4000萬美元左右,很顯然,這是不理性的。
杜爾:我寧愿將這些泡沫視為科技繁榮。我認為科技繁榮是好的。但繁榮將導致過度投資,繁榮導致充分就業,繁榮導致大量的創新。你知道,正式在一個繁榮的時期就誕生了鐵路。我們正處在一個泡沫時期,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威爾遜:我的朋友說,沒有非理性,就不能創造繁榮,就不能有偉大的公司誕生。這是完全正確的。這個泡沫將資助一個偉大的創新想法,將催生偉大的公司。但是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新的和不同的想法上面。
文中作者最后還指出,當我們面對風險投資商的種種看法。但投資者必須吸取上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教訓,小心看好自己的錢包。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今年4月,以數位天空科技公司為首的集團共同投資Groupon,當時估計Groupon的市值為13億美元。如今Groupon經營者認為公司成長速度比其他新創公司快,市值也已水漲船高,SharePost估計Groupon市值約有16億美元。 精彩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技并購熱或催生下一個互聯網泡沫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