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全球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帕特里克2010年11月16日面帶微笑出現在中國。談及谷歌中國,他毫不猶豫地肯定:“對我們整個企業來說,確實蘊涵著巨大的機會。”
但事實似乎沒有那么美妙。久拖未決的華東7家代理商事件仍未平息,谷歌中國繼續遭遇人員流失與市場份額的下降。據艾瑞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谷歌在中國網絡搜索收入市場的份額已由第二季度的27.3%下滑至第三季度的24.6%。另據《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于11月15日離職。
經歷了退出旋渦危急,谷歌中國最壞的時刻似乎并沒有過去。如何在內憂外困的情形下發展,直接關乎谷歌中國的未來。
渠道整合受阻
在經歷了退出內地事件以后,谷歌在中國市場無可避免地遭遇了人才、廣告客戶和市場份額的明顯下滑。調整渠道是谷歌整合中國業務的重要措施之一。
遺憾的是,持續1個多月的華東代理商事件久拖未決,顯然阻礙了谷歌中國調整渠道的步伐。繼雙方最近一輪談判破裂之后,11月9日開始,原谷歌華東7家代理商所屬公司近200人,連續圍堵谷歌在上海的辦公室。
談判最終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賠償金額與賠償時間表等關鍵性問題未能達成一致。代理商代表樊美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谷歌亞太區銷售總監Aliza在談判中,曾經口頭表示,谷歌愿對7家代理商作出100萬美元賠償,以客戶轉移特別費的名義來支付,并對外公布這筆賠償費用。但100萬美元與7家公司精細計算后匯總的700萬美元相去甚遠。
在代理商采取了靜坐絕食等過激措施后,11月15日雙方重回談判桌。盡管如此,外界對此輪談判的結果仍不抱樂觀態度。
事實上,在反復的退出事件中,谷歌中國代理陣營已然出現分化,超過半數的原谷歌代理商先后被騰訊SOSO、網易有道及搜狗搜索等競爭對手收編。在易觀國際分析師李智看來,退出風波過后,谷歌中國持續在中國良好運營的重中之重就是穩定用戶和廣告銷售的代理商團隊。“相應地,谷歌中國進行渠道調整的最初目的是對代理商團隊進行更好地協調和安排,以實現收入的穩定增長。但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將使得谷歌在未來的半年之內都很難實現收入穩定回升的目標。”李智說。
留住人與再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說代理商風波是谷歌問題的外部表現,谷歌內部也在面臨考驗。如何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更好地挽留人才是谷歌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李開復在早些時候曾經對外表示,谷歌相對于百度的技術優勢已經減弱,這突顯出西方互聯網公司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對于挽留人才,谷歌新近的做法是再一次加薪。據悉,為阻止員工向競爭對手流失,谷歌公司將給全部2.3萬名員工加薪10%。這份將于明年1月生效的加薪,適用于全球范圍的高管和普通員工,當然也包括谷歌中國。即使如此,人員流失仍然在谷歌中國上演。
11月15日,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證實其離職的消息。林斌已是今年第四位從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位置離職的人員,在他之前,顏偉鵬、王勁、劉駿已相繼從該位置離職。
“盡管一直強調中國市場對于谷歌的重要性,但是谷歌在中國一貫堅持硬邦邦的價值觀,甚至不惜犧牲公司甚至合作伙伴的利益。”在業內人士看來,退出風波中谷歌堅持硬碰硬的策略,導致其現在還在為退出事件埋單。
長期以來,谷歌一直堅持“無須作惡,亦可賺錢”的價值觀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愿接受當地監管,想要成功并不容易。易觀國際分析師李智看來,“谷歌中國目前仍然面臨之前走過的路。”回顧谷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先后走過了組建團隊、產品改進、流量提升以及收入增長四個階段。可惜的是,退出內地事件正是發生在谷歌收入增長一再創新高的時候。“現在的谷歌中國正經歷組建新團隊并將之轉換成穩定團隊,產品改進轉換成產品運營穩定的過程,希望在此基礎上將此前事件影響的流量重新拉回來。”不過在數日前,據路透社報道,谷歌還在美國發表聲明,敦促西方國家挑戰中國及其他國家對互聯網愈加增多的管理。
其實對于谷歌,中國市場的表現還不錯。帕特里克在谷歌中國總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谷歌中國的業務發展很滿意。他同時表示,谷歌對監督持開放政策,但他認為這種監管也有界限。
谷歌顯然舍不得極具潛力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問題是,如何廓清現在的生存迷霧。原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在微博上談到跨國公司的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必須聘用合適的高層人才,并賦予他們權力,使其具有在中國勝出所需的靈活性;另一條則是擁有遙遙領先的技術。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金山方面稱,2010年5月25日下午3點左右開始,被告相繼在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網站通過微博發表所謂“揭開金山公司畫皮”的系列文章,對原告使用了“偷雞摸狗”、“搞陰謀”、“作偽證”、“借刀殺人”、“暗地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硬邦邦”價值觀讓谷歌在中國屢屢碰壁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