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聯想投資前任副總裁俞永福的加入,何小鵬、梁捷和他們的“王牌產品”UCWEB瀏覽器或許還只是移動互聯網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
然而,當一直都在岸上看著別人“游泳”的俞永福突然決定親自下水一試時,他為這家初創(chuàng)的移動互聯網企業(yè)所帶來的,不僅是一筆筆風投和一個更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更重要的是為其定下了“占據產業(yè)鏈的關鍵節(jié)點”的戰(zhàn)略。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UCWEB所要做的,已絕非單純地將傳統(tǒng)互聯網上的瀏覽器“復制”到移動互聯網上,旗下的UC瀏覽器和其他四類客戶端產品(UC桌面、UC影音、UC迅雷和智能手機應用軟件來電通)所要構建的是一條能夠“將移動互聯網上的全部內容遞送到用戶眼前”的快速通道。
丟了筆風投,換回個CEO
UCWEB的起家,是個“老套”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故事。
現任UCWEB產品總裁何小鵬和技術總裁梁捷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在一起進入亞信廣州分公司的研發(fā)團隊并伴隨著亞信登陸納斯達克之后,這兩個年輕的技術員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再次升級———他們想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
相對于那時用手機還主要是打打電話、發(fā)發(fā)短信的同齡人來說,何小鵬和梁捷這兩個“超級網蟲”一旦離開了PC機,就迫切地想要通過手機上網沖浪。但當時,一來w ap網站上的內容極其有限,二來用手機上網的速度頗慢,且操作復雜,這無疑觸動了兩個技術員最敏感的神經。“那就自己做一個更好的瀏覽器軟件吧,取名U CW EB,你能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YouCanWeb)的意思”,把互聯網裝進每個網蟲的口袋里。
2004年10月,經過大半年的研發(fā),兩人推出了UC瀏覽器的第一個公眾版本。因為是從自己用手機上網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這款軟件迅速流傳開來,推出僅一個月,依靠口碑傳播,UCWEB就發(fā)展了5000多個注冊用戶。
但叫好并不等于叫座。由于缺乏盈利模式,何小鵬和梁捷在最初創(chuàng)業(yè)的一年多里一直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時甚至因為付不起房租還會晚上扛著服務器,從一個辦公室轉戰(zhàn)到另一個辦公室。
為了“活”下去,兩人一面開始審慎地招兵買馬,向企業(yè)客戶提供移動瀏覽的技術服務,以換取維系企業(yè)運轉的資金,一面則頻繁地與各路風投接觸。
2006年時的移動互聯網行業(yè),遠不像今天這般“兵家必爭”。或許是因為整個產業(yè)的前景不明,或許是因為無法判斷手機瀏覽器的商業(yè)模式,再加上當時的U CW EB是個實足的“技術有余,經營不足”的團隊,讓何小鵬和梁捷始終沒能與哪一家V C達成投資協(xié)議,其中就包括了俞永福所在的聯想投資。
當何小鵬和梁捷得知自己的項目因為“一票之差,沒有通過”聯想投資閉門決策會議時,一直看好并負責考察這一項目的俞永福同樣感到沮喪萬分。此時,何小鵬遲疑的一句“永福,你愿不愿意,加入我們一起干?”和俞永福干脆的回答“好,我們一起干!”,陡然峰回路轉,為U C W EB贏得了一筆現在看來比風投更重要的財富。
立廣告牌、建服務站的“高速公路運營商”
俞永福加入后,何小鵬和梁捷請他擔任此前一直虛位以待的C E O職位,而自己則繼續(xù)以“副總經理”的身份專注于產品及技術研發(fā)。這位新任C E O很快就為U C WE B帶來了第一筆天使投資,同時吸引了曾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任職的兩位新任副總裁———韋東和陳石的加盟。
作為U C WE B的天使投資人,雷軍建議“放棄企業(yè)市場,主攻個人市場”,這對于好不容易才從企業(yè)市場中獲得穩(wěn)定的技術服務收入的U C W EB來說,無疑是個自斷后路的決定,但何小鵬和梁捷還是聽從了,因為他們相信,站到岸上的雷軍和俞永福比自己看得更清楚。
2007年1月在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客戶端形式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風行。同一時期在中國,這邊廂俞永福正緊鑼密鼓地張羅著U C W EB的B輪融資,那邊廂何小鵬和梁捷也將全部的心思投入個人用戶手機瀏覽器的研發(fā)。
與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客戶端將取代瀏覽器,成為一條條由內容提供商直達用戶的綠色通道”不同,U C W EB副總裁韋東向南都創(chuàng)富志記者表示,國內手機最常見的系統(tǒng)平臺多達十款,即便內容提供商有意愿,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為每一個系統(tǒng)都設計一個客戶端。而且,看似最耀眼的iPhone、A ndroid平臺實際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并不高。
這就意味著,仍有大量用戶需要手機瀏覽器作為手機上網的工具。那么如何能讓他們選擇U C瀏覽器,而非別家的呢?韋東認為,過去傳統(tǒng)的與手機生產廠商合作預裝分成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圈住”用戶。手機智能化已成為趨勢,用戶自主下載安裝也變得越來越簡便,這使得他們從一個上網工具轉換到另一個上網工具的切換成本逐漸趨向于零。
最好的一個例證便是,即便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里都自帶了瀏覽器,但根據易觀智庫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手機瀏覽器活躍用戶數已超過1億,其中選擇U C W EB的高達5 5 .4 8 %。韋東稱,目前U C W EB的預裝機比例已下降到僅10%,而且主要針對一些下載安裝不方便的操作系統(tǒng)。
而要真正粘住客戶,就要為他們提供更為便捷通暢的手機瀏覽器上網體驗。韋東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拿著手機想要上
網的用戶看做起點,將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上的所有內容看做是終點,那么U C就是嫁接兩端的高速公路。旗下的U C瀏覽器、U C桌面、U C影音、U C迅雷和智能手機應用軟件來電通五類客戶端產品都是讓用戶“更快捷、更經濟、更順暢地到達目的地”而推出的。“一旦用戶認可了你,手機廠商以及經銷商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將你視為裝機標配,這樣形成的合作遠比討價還價達成分成協(xié)議要來得可靠得多。”韋東說。
在盈利模式上,U C WE B也近似于一家虛擬的“高速公路運營商”。根據俞永福的說法,移動互聯網上的盈利模式只有三種———廣告、增值服務和電子商務。而U C W EB所充當的“高速公路”的角色恰好將這三種盈利模式都包含在內,一來它可以在高速公路的沿線立幾塊廣告牌,二來可以建一些服務區(qū),提供目的地導引等增值服務,三來也可以與電子商務企業(yè)合作,并從中獲得收入分成。
往下走,還是往外走?
“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在最初創(chuàng)業(yè)的兩三年里保持一貫的專注極為重要。”這是一句掛在V C和那些“創(chuàng)業(yè)導師”們嘴邊的常話。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當搶得了先機的U C W EB漸漸在手機瀏覽器領域嶄露頭角,企業(yè)內部關于“下一步該做什么”的意見也雜呈出來。“為什么不做個資訊門戶?”“為什么不做個IM (即時通訊工具)?”“為什么不做個這個?”“為什么不做個那個?”……所幸的是,這些“膨脹出來”的想法都被“閱項目無數”的俞永福一一掐滅,“絕對不可以那么做”。
那么,U CW EB的下一步究竟該做什么呢?
今年下半年,俞永福開始頻繁地往返于印尼、印度、俄羅斯等海外市場,并與當地的運營商、服務商合作,推出了相應版本的U C瀏覽器。不過目前,這些市場中較低的用戶A R PU值使得U C W EB的出征,與其說是去“吸金”,倒不如說是俞永福對“團隊運營能力”的升級培訓。
同時,韋東也再三向南都創(chuàng)富志記者強調,U CW EB的主戰(zhàn)場仍在國內。面對著前一陣“騰訊在今年初就決定要滅掉360與U C WE B”的傳言以及如遨游、O pera等競爭者的追趕,韋東說“只要用戶不拋棄U C W E B,U C W E B就不可能被競爭對手滅掉”。而要真正將速度、穩(wěn)定性、兼容性以及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做到極致,U CW EB要做的還有很多。
風言風語
瀏覽器=AppStore?
點評嘉賓:紀源資本(GGVCapital)管理合伙人符績勛
UC的定位比較簡單,它就是一個瀏覽器,但同時也是一個導航站。對中國用戶來說,上網沖浪時的導航服務還是很重要的,有些網站域名因為中英文的關系搞不清楚,所以就像H ao123這類在國內不會出現的情況,在國內還會有很多人用。而手機由于輸入不便,更需要這類服務。盡管在蘋果和A ndroid出現后,用戶可以直接下載一個客戶端來達到網頁內容,但能通過客戶端直接到達內容的畢竟還在少數,因此大量信息還是需要通過瀏覽器和導航系統(tǒng)來整合完成。這就讓U C的定位有了值得肯定的價值。
其次,UC作為一個連接內容與用戶的通路,它的背后還有很多可以發(fā)展的業(yè)務。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A ppStore,通過它來找尋產品、服務并進行下載。可以說,對于中低端手機用戶來說,U C W E B現在就是他們最好的瀏覽器和A pp Store。
再有一個就是,相對于PC機來說,手機是一個更私人化的電子設備。在中國的大部分市場和人群中,家里幾口人共用一臺電腦或是通過網吧上網仍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但手機卻不是這樣。因此,從移動互聯網上所取得的信息(包括你的數字軌跡以及地理方位等等)就變得更有價值,無論是對于導航系統(tǒng)的設計,廣告的投放,還是增值服務的提供。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京東隨后發(fā)布聲明稱,所銷售的商品均為正品行貨,該報道在缺乏深入調查的情況下,便刊發(fā)此文,嚴重歪曲事實。對于《勞動報》的報道,京東商城深表遺憾,隨后宣布起訴勞動報。 精彩推薦 11月19日消息,針對有媒體報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