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真的要來了!征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國內尋找搭檔,業界稱之為一場“海選”。“團購”就如同“超女”一樣一時間名氣大噪。而Groupon超女一樣的“海選”讓聞訊前來的參賽者不管結果如何都會在“展示時間”竭盡全力去爭取下一次機會,即便這次沒有成功,但是我來過,這就會成為個人一個不錯的談資。因為Groupon和“團購”的名氣在今年足夠火。
積極“混血” 炒作還是合作?
日前,Groupon國際事務總裁Oliver邀請國內多家團購網站到上海商談。這其中包括,團寶網、QQ團購、F團、拉手網、美團網等,雙方從多方面交流希望能找到可以合作的機會。
據F團總裁林寧向賽迪網表示, F團正在和groupon積極地探討合作的各種可能性,雙方已經有過幾次的見面,近期還會有進一步的商談。 林寧表示:“雙方合作,理念的認同非常關鍵,F團精品生活服務的指南等理念和GROUPON的理念是很類似的。另外,業務擴張的節奏,對市場的理解等方面達成比較多的共識。”
拉手網CEO吳波也曾表示,此前其曾參觀并訪問Groupon美國總部,并一直在與 Groupon就合作問題進行溝通。吳波表示在以eBay及Google等進軍中國為例,力求說服Groupon讓拉手網在與之合作后保留大部分股權。在吳波看來,Groupon會考慮與拉手網合作首先是看中了其“第一名”。據吳波稱,兩家的文化理念很像,都是大團隊,拉手網已成功覆蓋一百個城市,流量、銷售額、品牌知名度都是第一名。另外,拉手網的成長速度是其他網站的兩倍。
擁有Groupon.cn域名的國內團購網站團寶網CEO任春雷也向賽迪網表示:“ 10月12日,我和Groupon高層在上海浦東機場華美達大酒店進行了面談。雙方主要商談了團隊規模,國內團購網站盈利模式及行業優勢等內容。當天與 Groupon會談的團購網站至少有十幾家,最終確定的包括我們在內有兩三家。Groupon.com也表達了合作或收購的可能性都有”
此前Groupon主要通過收購方式,已經將其網絡拓展到了29個國家的230個市場。今年5 月,Groupon收購了柏林公司City Deal ,將業務拓展至歐洲。6月,收購智利交易網站進軍拉美。8月,Groupon又宣布收購日本和俄羅斯購物網站大部分股權。今日又有媒體爆出,Groupon以50億韓元(折合400萬美元)收購韓國團購網站Dealson 80%股份,以控股形式進入韓國市場。
Groupon的商業模式正在被瘋狂復制。到今年9月,團購網站數量已超過1200 家,形成了“千團大戰”的局面。包括團寶網、58同城,以及淘寶、騰訊、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都在開展團購業務。但是業界專家認為,和iPhone在國內被山寨一樣,目前各種國內團購網站并沒有完全克隆到Groupon的真正精髓,而這也正是目前國內各種團購網站存在的最大弊病。
國產團購 需練內功
Groupon目前并未和任何一家國產團購達成合作。其主導運營權的策略在“海選” 途中屢屢碰壁,合作談判步入拉鋸僵局。據拉手網CEO吳波向賽迪網透露,Groupon是想控股,這也是沒有確定合作的主要原因。吳波表示,Groupon的投資金額在拉手看來不多,并且其“控股”的要求拉手網不能接受。此前另一團購網站滿座網也曾因Groupon堅持運營權而最終未達成合作。滿座網創始人馮曉海透:“中國消費者和商家與美國是不一樣的,如果由Groupon來主導會水土不服,出現很大問題,可能很快就被扼殺了。”
美團網CEO王興也曾表示,對與Groupon合作的興趣并不是很大,反而更傾向立足于中國本土市場。
目前的中國團購市場中,由于大量仿冒者涌現,管理措施又不到位,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團購售出量超出合作伙伴經營承受力、支付方式有漏洞、合作商家良莠不齊、虛假訂單,甚至經常出現用戶交完前后,卻發現無法消費或者團購網站卷錢走人等售后服務缺位現狀。
這也是目前團購網站并未出現一家獨大的一個因素,而借助Groupon的合作是否就會在千團大戰的肉搏中出位,從此一統天下?對此,業界專家劉興亮(博客)向賽迪網表示,反觀國際巨頭進入中國市場的例子,Groupon的進入也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太大影響,雖然對達成合作的網站會在品牌宣傳上有一定幫助,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胡延平先生也表示,首先團購市場呈現出兩種特征:一:團購市場陣容的快速擴大;二:向地方市場高度細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Groupon的進入在加劇市場內外競爭的同時有助于競合力量的資本整合,但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格局,更看好中國本地的團購企業。F團CEO林寧認為,無論Groupon是否進入,國產團購都需要從品質、服務質量、運營能力三方面下功夫。
目前國內的團購市場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雖然增長迅猛,但也問題重重,能否在未來的競爭中搏出位還需要先練好內功,這樣借助Groupon的外力,才能夠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國內已經逐步發展壯大。但是,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的客戶群體仍然以年輕一代為主,年齡分布上多集中在30歲以下。 精彩推薦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丁乙乙)11月30日,《IT商業新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團購積極“混血” 炒作還是合作?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