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
國美收購陳曉的“永樂”,家電業“老大”和“老三”的結合,讓陳曉和黃光裕走到一起,陳曉擔任“新國美”總裁。黃光裕曾公開說,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總裁人選。
2008年底~2009年初
黃光裕因經濟犯罪被調查,陳曉被推至前臺,才開始有了實權。但由于黃光裕案的不明朗,陳曉本人及國美管理團隊,依然保持著對黃光裕的敬畏。
不過,黃光裕被羈押之后,多次給國美管理層發出指令,通過強調其個人在國美的地位,要求國美采取有利其個人和減輕其罪責判罰的措施。但方案沒有被采納。
2010年5月
在國美股東大會上,黃光裕連續五項否決票,否決委任貝恩投資董事總經理竺稼等三人為非執行董事的議案,但遭到董事會否決。矛盾至此公開化。
2009年7月
包括陳曉在內,105位國美管理層獲得總計3.83億股的股票期權。黃光裕得知后對董事會很不滿,并要求取消激勵機制,但沒有被采納。
2009年6月
陳曉成功引入貝恩資本,救了國美卻傷了黃光裕。一位知情人士說,即便當時二人有矛盾,也沒公開化,引入貝恩,是黃、陳二人決裂的直接誘因。
2010年5月,黃光裕利用自己手中的否決權,于國美電器 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在12項決議中連續投了5項否決票,導致貝恩投資董事總經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為非執行董事的議案未能通過。這其實是黃光裕對于陳 曉一直以來“去黃光裕化”做法的強力還擊。自從黃光裕被捕之后,陳曉一系列的融資動作不斷的在攤薄黃光裕的股份,這讓身為公司創始人和大股東的黃光裕開始懼怕公司的控制權從此易主,對陳曉的不滿也與日俱增。此次股東大會讓兩人的矛盾逐漸開始走向公開化。
7月19日“談判”那一天,黃光裕方面就預感到了與陳曉的私下接洽不會圓滿。一位全程代表黃光裕參與與陳曉談判事宜的人士談及這段情境時眉頭緊鎖:“雙方根本無法在關鍵利益上談攏,陳的條件苛刻,而黃的態度也很堅持,就是陳必須出局。”
于是一份撤銷令,向外界展開了它的裂痕,坊間的猜測也甚囂塵上。日前,黃光裕方面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這次撤銷動議完全是黃陳兩個人的紛爭,而黃選擇此時撤銷陳,是暗中發覺了陳的“奪權”行為,且該行為直接指向黃。
2010年8月,黃光裕獨資擁有的 Shinning Crown向國美電器發函要求召開股東大會并撤銷陳曉、孫一丁的職務。時隔一日,國美董事局就駁回了黃光裕這一要求,并且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控告黃光裕在2008年一月二月前后的違規行為。事情發展至此,“黃陳”兩人已正式決裂,再無挽回余地可言。
由此,陳黃兩人的斗爭終于浮出水面。然而對決的背后,對國美的品牌而言,無論是陳曉的殺手鑭還是黃光裕的底牌都會讓國美重陷困境。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秀芪)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此外,Twitter進行了3筆與社交媒體和分析有關的并購,而IBM進行了12筆并購,收購對象主要為企業軟件公司。惠普并購了7家公司。 精彩推薦 9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資本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最近發表的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美控權之爭的始末 黃陳決戰上演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