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85年入復旦大學法國文學專業。1993年獲華盛頓大學碩士。1994年至1996年就讀于美國巴靈頓大學函授課程。1986年畢業于法國薩伏大學法國語言與文學進修學院,獲“法國文學學習高級文憑”。
吳征于1999年創辦陽光媒體投資集團,至2007年8月一直擔任集團主席。之后他以原陽光媒體投資集團的投資部門為基礎,創建紅巖資本集團,業務包括創業投資、金融服務、債券發行及私募基金。今年8月17日,酷6傳媒(前為華友世紀)股票在納斯達克交易,吳征接替陳天橋出任酷6傳媒董事長。
眼前的吳征,并沒有印象中那么胖。酷6海外上市那天晚上,本刊記者與新任董事長吳征交談間隙,他按時吃下了同事遞過來的減肥藥。他說還會定期運動,射擊、打拳、網球都很擅長。這一次減肥的決心很大。
攜酷6歸來的吳征著力重塑的,還有公眾形象。大約五年前的“學歷”和“慈善”兩場風波后,他淡出公眾視野。而今因酷6借殼上市,他又重回媒體關注的前臺。
8月17日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華友世紀正式發布公告,更名為“酷6傳媒”。陳天橋即日起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現任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主席吳征擔任公司董事長,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任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同時,陳天橋將出任董事會新設的薪酬委員會、企業發展及財務委員會的主席,陳天橋和原華友代理首席執行官瞿海濱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圖為吳征和楊瀾
一位接近酷6的知情人士對本刊記者分析,這種局面是互相制衡的結果:持有逾10%股份的李善友個性強,團隊控制力也很強,適合CEO之職;大股東陳天橋退居幕后,仍掌控著薪酬與財務大權;而吳征,正如他本人坦言,其身份更像李陳之間的緩和劑。
對于這次出任酷6董事長,吳征躊躇滿志。他認為,自己過往橫跨傳統電視和網絡新媒體的經歷,是出任此職的重要砝碼,“我上任的第一目標就是要實現酷6扭虧”。
目標扭虧
對陳天橋而言,也許這只是巧合——先用唐駿,攜盛大上市;再用吳征,攜酷6上市。二人都因學歷問題遭遇爭議。
不過,吳征拒絕將自己與唐駿相比。他強調從未對公眾撒過謊。他承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碩士學位后通過函授得到一個“博士”學位,但由此學習了金融方面的入門知識,而且,“在2000年從復旦大學國政系博士畢業之前,我沒有稱過自己為博士”。
吳征自2006年10月起擔任盛大董事,但主要身份仍是與楊瀾創立的陽光媒體投資控股集團公司(Sun Media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of Companies)的聯合創始人、紅巖資本集團董事長。2009年9月1日,吳征轉任華友世紀(Nasdaq:HRAY)董事。
同為“海派” 商人,吳征陳天橋不和的傳言,曾為外界所傳。吳征對此一笑了之,他回憶稱,是在盛大最困難的時候進入盛大董事會。當時機頂盒項目行將擱淺,‘傳奇’游戲節目用戶減少,“我從幾方面向陳天橋提出建議,主要是幫助他策劃盛大的戰略轉型。”
吳征的建議有三:一是把經營思路從“come(來)、pay(付費)and stay(停留)”變成“come、stay and pay”,也就是降低游戲進入門檻,先黏住用戶,再通過收費來實現更大的效益。“后來天橋把這個叫做‘CSP’戰略,這是我的原創。”
二是開放盛大的內容平臺。“我認為盛大的渠道是很值錢的,不應該只為‘傳奇’服務,誰愿意跟我們合作,都可以利用我們的渠道幫他去賣產品。”
三是聚焦于年輕用戶群。
“一個舞臺可以唱不同的戲,不同的演出劇團可以獨立上市。這就有了后來盛大游戲的分拆獨立上市,而盛大文學和現在的酷6都與這個思路吻合。”
吳征將自己在酷6的使命設定為“扭虧”。中國的視頻網站迄今沒有找到盈利先例,酷6何時可實現扭虧,吳征也沒有足夠把握。“我上任后肯定會對酷6的盈利模式做出一些調整,不能只依靠廣告。我的主要目標是盈利。”
酷6上市后,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首先,成為公眾公司后,一味靠盜版來節約成本的道路走不通了;其次,隨著流量增加,帶寬成本也不斷增加;第三,視頻網站持續增長的廣告收入,仍難超過“燒錢”的速度。
8月12日,樂視網登陸A股創業板,截至8月17日收盤,樂視網總市值約43.5億元。而酷6網市值約0.65億美元,約為前者十分之一。另有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將是優酷網海外IPO的關鍵年份。優酷網今年預計收入在2億元左右,目標也是實現盈利。一旦它實現IPO,而酷6網如果還不能實現財務平衡,其市值勢必繼續縮水。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僅為8.30億元,不足同期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101億元)的十分之一。市場占有率的前五名,分別為優酷網(19%)、土豆網(15%)、CNTV(國家網絡電視臺)(11%)、酷6網(10%)和搜狐視頻(7%)。如果以此測算,酷6網今年收入預計在8000萬元左右。
吳征認為,盛大每年強大的現金流,可為未來酷6的業務轉型提供充足的財務保障;李善友富有激情和執行力,作為酷6的創始人,凝聚了很強的團隊和人氣。與陳天橋、李善友相比,吳征自認為“可以利用各種人脈關系與資源,幫助公司把握大的戰略”。
吳征對本刊記者稱,“現在酷6和國內視頻網站都面臨非常嚴峻的局面,我希望憑借互聯網、電視和傳統媒體的經驗,能使酷6成為視頻網站中財務表現比較好的公司”。他說,不排除未來也入股酷6的可能性。
棄實業,逐資本
在外界看來,吳征的經歷證明他確有人脈資源和融資能力,對于資本市場的新概念也有敏銳反應,這帶來很多商業上的機會,最終卻未能結出碩果。吳征則這樣對人生劃界作評:“2005年之前是勉強茍活,之后才進入資源嫁接和資本運作的較好狀態。”
吳征進一步自我總結優缺點道:領悟力強,但不擅長某項實業項目,更長于投資、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我如果和一個執行能力很強的團隊合作,就定能成功。”陽光集團的發展已有十年歷史,吳征坦承“前五年除投資外都不算成功,尤其陽光衛視在商業上非常失敗”。
吳征樂意展示種種背景和人脈,辦公室里貼滿與各國政要的合影。他祖父吳凱生是上海灘資歷最老的留法律師之一,吳征亦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
但資源人脈并不等同于制勝法寶。陽光衛視在初始時曾打上中國官方的色彩。廣電主管部門在香港的一個窗口公司與陽光集團簽約,共同發展有線電視內容供應業務,陽光衛視提出了“兩條腿走路”和“片庫”概念。不過政治資源嫁接的風險很快就出現,由于領導人事變更和香港回歸后政治局勢的變化,政府最終決定撤出吳征的香港公司,簽下的合約也沒有執行。
“在陽光最低谷的時候,幸虧有后來入主新浪的資本操作。之后就帶動了我們一系列投資,通過這些投資,在五年里能夠勉強地生存下來。”吳征坦言。當年另一位充滿爭議的商人段永基,一同策劃了對新浪的投資。之后雙方陸續退出。
陽光集團近幾年的發展中,媒體實業業務的收入比例其實很低,更多都來自吳征投資業務板塊的操作。吳征稱,“陽光衛視的資產從來沒有超過陽光媒體的1%,陽光媒體在整個陽光紅巖的體系里也是很小的比例。”
陽光集團另一位高層也表示,陽光的收益基本來自旗下投資公司做的項目。“2005年開始,我們逐漸意識到擅長什么和應該避免什么,這個公司的擅長跟這個公司的領導人的擅長、優點是連在一起的。”
陽光集團旗下除外界比較知名的陽光媒體,還包括紅巖資本集團、紅巖置地集團、紅巖智庫集團,主要從事債券投資、股權投資和土地、房地產投資。不過,紅巖資本使吳征獲得的投資收益,很大一部分仍體現為賬面股權收益,尚未落袋為安。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雖然社交游戲內置廣告的商業規模還不大,社交游戲公司主要的營收主要來自于面向游戲玩家的虛擬物品銷售,比如Zynga,不過市場研究機構ThinkEquity稱,2010年美國虛擬物品市場規模將達到大約9.2億美元,2008年時為3.3>>>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