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誠品CEO陳年(騰訊科技配圖)
找到韓寒, 我說對了, 突然就覺得這個事對了
北京來的外路人
“我媽媽生下我后25天就走了,我19年沒有見過她。”陳年說。
在奶奶的敘述中,媽媽是個傳奇,官宦人家落難的千金,留了點骨血在他們家。他知道,他跟山西聞喜縣官道莊村別家小孩不一樣,母親是個北京來的外路人。
陳年是由奶奶撫養長大的。奶奶在陳年心目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人,她告訴他的那些東西基本上是從戲文里得來的。
陳年是全公社學習最好的小學生。
多年后,陳年在自傳體小說《歸去來》中如此描述那段生活。
小時候,他對媽媽的思念,僅限于每次面臨重大考試,一個人在割草時心事重重,這個時候就很希望難得一見的吉普車進村,媽媽從車上下來,把他帶走。但是考試結束,所有的思念都煙消云散。
14歲那年,他離開了奶奶,去了大連。有3年的時間,他一個人住在軍隊大院的一座樓里。
“每天6點30分起床,走500米去父親家的廚房吃飯,然后,刷盤子;帶上中午的盒飯去學校聽課,下午5點半放學,又回到廚房吃飯。不吃飯的時候,我要求自己在住宿樓后面的山上大聲地背誦,用樹枝在地上解答幾何題,那個時候我假想著自己是阿基米德的傳人。”
就讀于模范中學的初中,后來又考上了本校的高中。他感慨,那些沒考上本校高中的同班同學,“我覺得他們的一生就這樣完了。”
那時候,陳年的苦惱是在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之間做抉擇。
余華當然比柳傳志重要很多
他像一列火車,在既定的軌道上安全地奔跑,但列車出了軌道。這時候,陳年生活中受的委屈便跳了出來,離開了處處呵護他的奶奶,跟繼母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在農村長大,跑來跑去,忽然換了個地方,城市很干凈、家里也特別干凈,老覺得住不了,就特別的逆反,那時候內心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對與錯、是與非、正與反的劇烈沖突。”陳年說。
“我突然間像有了病一樣,不再關心物理和數學,搖身一變,跟我的同學們大講顧城北島海子柯云路以及李澤厚溫元凱,偶爾還和哲學老師辯論,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漏洞百出,我顛覆了一個好學生的形象,還學會了逃課。”
現在的陳年看來,通過閱讀錯誤的人生觀產生的妄想,遠遠大于色情暴力。錯誤的人生觀形成的沖突助長了陳年的偏執。
“有理想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我現在所過的生活都是為了考大學,我認識了建設大連著名景點北大橋的焊工,和他成了朋友;我也認識幾個海軍學校的學生;我發現,大學和理想是全然無關的。”
“一個有理想的人,一門心思地想考大學,這不是自欺欺人和浪費時間嗎?我重新確認了我的理想,改變我的家鄉。”
在大連呆了3年,他逃了。“1986年10月,跑的路上,我記得坐在火車上,聽到胡耀邦死,這在我記憶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點,我還在本上記下來。”
“我像一個小英雄一樣,降落在聞喜縣的一個鄉鎮中學里,教孩子們英語,他們很聽我的話。我覺得自己特別牛,擠走了曾教過我的英語老師,當時我不認為是我擠走了他,很快我就醒了。”
學校要評職稱,陳年小,18歲,還沒學歷,他回到了大連。回到大連的陳年就成了整個學校的壞典型。“當時我覺得很悲觀,特別絕望,怎么自己變成這么一個人了。”
高考結束后,陳年收到了母親的一封信,“希望你到北京來找我,一封信寫不完應該告訴你的話,希望你接到信后,安排好家中的事情,到北京來。”
“你媽媽這么多年沒見你,肯定有她的難處,聽你爹在信里說,你媽現在有錢有地位,就是沒錢沒地位你也得認。我的憨娃啊,你要是不認你親媽,就是讓你媽罵我,你媽媽肯定會埋怨你奶奶沒有把你帶成人。”奶奶對陳年說。
接到母親的信沒多久,大學的通知書也來了,大連經濟學院。
陳年到北京來看媽媽,從北京南站坐車到復興門,再到頤和園和香山之間的一個軍隊大院,開門的姥姥告訴他,“你媽沒跟你說清楚嗎?你怎么偏偏選在她出門開會的時間來哪?”陳年哭了,在姥姥家巨大的客廳里,姥姥似乎一直在他對面,姥爺一直在沉默著。
姥姥讓勤務員帶陳年去住招待所,5天后,母親笑吟吟站在門口,“明天你搬到我們公司的旅館住,旁邊有一個烤鴨店,以后就在那里吃飯。”《歸去來》中如此描述當年的場景。
陳年沒有接受母親給他安排的路,他回大連讀大學。1988年,是中國文化突然爆炸的一年,陳年籠統地接受了很多教育。
大學讀了兩年,被勒令退學。“學而優則仕的路被堵住了,”“我就那樣被扔在人海里,”陳年回憶當時的情景。然后就胡混了,東跑跑,西跑跑。
1994年,陳年來到北京。以后的生活非常的碎片化,給《北京青年報》天天寫稿,用了一個筆名“驚鴻一瞥”,寫Windows95,寫酒吧,寫婚紗攝影,那時候,陳年每個月有3000多的收入。
“后來做《書評周刊》,余華就跟我們非常好了,還有李銳、董鼎山這些老人。1998年,余華寫了一篇文章,《活著是生命唯一的要求》,那時候我還很幼稚,余華在那個時候就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生命沒有意義,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著。”
那時候每天都過得特美。一度,陳年博客的簽名是“誰不是時代懷胎的歷史人物”。那個時期,陳年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并以此為起點;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說,余華當然比柳傳志重要很多”。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小齊)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推薦閱讀
自2007年底大眾點評網發現愛幫網未經許可,在其網上大量發布來源于大眾點評網數千家餐館的點評內容,用于商業經營,大眾點評網多次要求愛幫網立即刪除侵權內容未果,兩次將愛幫網告上法庭,這場持續3年的侵權案曾引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陳年:我是凡客 討厭“卓越”這兩個字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