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A股市場本輪反彈,坊間及網上的薦股又多了起來。除了來自于券商、分析師、咨詢機構和形形色色的股評博客、“民間高手”外,“私募”這一神秘角色更是被屢屢從幕后推到臺前。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市場盛傳的“私募傳聞”頗為紅火,薦股大多精準,不僅當日走勢搶眼,而且不少公司的“內幕消息”往往被相繼驗證。那么,是上市公司提前泄露了消息,還是幕后資金配合運作以證明自己的實力?這些傳聞究竟是私募真實分析的曝光,還是另有隱情?
焦劍/漫畫
“無頭”傳聞薦股貌似有理有據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早已發現,在不少財經網站及論壇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個熱帖——《私募基金內幕傳聞及內參》,其不同于單純的“標榜漲停”式薦股,而是從公司的“內幕消息”出發,以吸引投資者對這家公司關注的眼球。
熱帖每天一篇,持續近三年。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出處在哪兒,也無人知道其消息來源于哪兒。記者最早發現它的時候是2007年在某著名財經網站的一個博客中,只不過當時A股市場正處于大牛市,其薦股即便精準也不足為奇,因此沒受到投資者過多注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記者發現,關注這一帖子的投資者日漸增多。
昨日,記者在百度中搜索關于“私募傳聞”的新聞竟多達5.3萬多篇。大到中金在線、和訊、中國證券網等財經網站,小到一般網站的論壇和交流群,以及一些地方性報紙也經常轉載。
這樣無憑無據的帖子為何受到投資者如此廣泛的關注?
經記者了解發現,一方面由于這類帖子是免費的,將其列入“服務”而非“交易”,消除了投資者的警惕性;另一方面,帖子中宣稱的多是上市公司重組、經營改善、資金涌入等敏感信息,表面看有理有據,貼近公司的消息面和基本面,并且相對于那些“放大音量”,只會說“我會漲、會漲停”的薦股方式和機構而言,投資者更愿意接受這種推薦。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小齊)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推薦閱讀
梅濤認為,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應用水平是偏低的,無論是從網站的角度還是借助互聯網這個媒介做營銷的傳統企業,包括服務于他們的廣告公司,當然這個意識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它的現狀還是整體應用的水平偏低,而且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帖曝私募傳聞 貌似精準實藏陷阱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