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期,在未來的一個月內,維基解密網站(WikiLeaks)將再次吸引全球的眼球。因為在一個月內,它將公布剩余的1.5萬份美國阿富汗戰爭涉密文件。
今年7月,該網站已經公布了約9.2萬份與阿富汗戰爭有關的美國軍方機密文件;4月,該網站發布了美軍2007年在巴格達的一次襲擊造成18人死亡的視頻,其中包括兩位路透社員工。這段視頻的網絡瀏覽量高達數百萬次。
此前的一切,已經令五角大樓震怒。“(泄密者)雙手沾滿美軍士兵和阿富汗家庭的鮮血。”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稱,不但要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責任,泄密者還要接受道德法庭的審判。
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負責人朱利安·阿桑奇
不過,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負責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回答是:“不會被五角大樓以及其他機構嚇倒。”
流浪基因
“我是一個記者、出版人和投資人。”阿桑奇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稱,“在維基解密,我努力建立一個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媒體審查制度解決所有問題。”
在網絡上,特別是在推特(Twitter)網站上回復攻擊者時,阿桑奇通常脾氣火暴,直擊要害。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他出現在電視上時,卻顯得異常冷靜。在演播室的鎂光燈下,阿桑奇一頭特別的白發、蒼白的皮膚、冷漠的眼神、寬闊的前額——被美國媒體評論為“就像一個骨感的外來生物,飛速沖到地球上,向人類發布一些隱匿的事實”。而其剛硬的作風和緩慢低沉的男中音更加深了人們對其獨特形象的印象。
不過,據其身邊的人透露,私底下,阿桑奇是個隨時都帶有問號的人,精力充沛,充滿矛盾。“他是那種會忘記訂機票的人,或者訂了機票而忘記付錢,或者買了機票卻忘記去機場。”熟悉他的人說。
阿桑奇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阿桑奇的母親認為,正規學校教育會令孩子產生對權威的無條件崇拜,并令他們喪失學習的欲望。“我不希望他們天然的精神被打破。”
此外,由于母親的婚姻關系,在阿桑奇14歲的時候,他已經搬了37次家,這也令阿桑奇更加無法接受傳統的學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我花很長時間在圖書館,了解世界上的各種事情,從書本中追尋事件的蹤跡。”阿桑奇回憶稱,在看書的時候他掌握了很大的詞匯量,“但后來才知道那些詞怎么發音。”
阿桑奇母親的祖先在19世紀中期從蘇格蘭和愛爾蘭來到澳大利亞。阿桑奇半開玩笑地稱,他有流浪的基因——他的電話和郵件地址不斷變化,他會讓他身邊的人因為其難以捉摸而發瘋。
他在哪里,維基解密就在哪里
阿桑奇確實居無定所,他在各個國家間游走,和他的支持者、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呆在一起。維基解密也是如此,沒有辦公桌,沒有辦公室。作為維持維基解密運轉的主力,可以說,阿桑奇在哪里,維基解密就在哪里。
“我這些天住在機場。”阿桑奇近日對一家美國媒體說。而今年3月的時候,他還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今年3月30日早上,在雷克雅未克Grettisgata大街,一個灰色的眼睛、一頭銀灰色頭發的高個兒男子租下了一間有百年歷史的白色小屋。
“我們是記者。”該男子告訴這間屋子的主人,“我們來這里寫關于火山的相關報道。”在屋主人走后,男子快速拉下窗簾,確保那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閑人莫入。屋主人顯然不知道在這間房子里誕生了瀏覽量高達數百萬次的美軍在巴格達襲擊的視頻。
屋主人走后,這間房子成為了一個“戰壕”,6臺電腦成為了屋里最大的裝飾。在阿桑奇的指導下,冰島的志愿者來到這里,集中制作來自2007年伊拉克戰場上軍用直升機駕駛員座艙的一段38分鐘視頻。阿桑奇稱,希望通過這些殘酷的畫面在全球傳播引發一場大范圍的關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沖突的辯論。
事實上,2007年初,維基解密由阿桑奇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社會活動家聯手創立,此后就多次公布了一些政府和公司的機密文件。在2007年肯尼亞大選前,維基解密曝光了該國政府高層的腐敗證據;之后又公布了美國國防部下發給士兵的關于如何審判俘虜的《關塔那摩監獄管理指導手冊》;去年還公布了千余封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所的郵件,引發“氣候門”事件;該網站甚至還公布了莎拉·佩林的雅虎電子郵件信息,以及“9·11”事件中的短信。
目前該網站只有5名全職的編輯,而公開身份的只有阿桑奇和德國的網絡工程師丹尼爾·施密特。此外,幫助網站運轉的有數百位志愿者,來自全球各地,有記者、工程師、視頻加密專家、律師等。
維基解密的主服務器設在瑞典和比利時,選擇這兩個國家是因為那里的法律保護網絡匿名。阿桑奇稱,維基解密在全球各地有20多個服務器,以及數百個域名。
“這是一個可以規避檢查的系統。”他說,如果某個政府或者公司想要移除維基解密的內容的話,可能不得不幾乎拆除整個國際互聯網。
維基解密的發言人丹尼爾·施密特表示,該網站的主要興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為”。“你要么自己選擇透明,要么‘被透明’。”施密特說。
阿桑奇也對媒體稱,盡管目前維基解密已經收到了100多次法律上的威脅,但幾乎沒有人提出訴訟。
阿桑奇
● 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
● 16歲時,在大多數人對網絡還一無所知的時候,成為一名網絡黑客
● 1991年,與好友們闖入加拿大一家電信公司的網絡終端,并被逮捕。在支付了小額賠償金后就被釋放。此后,開始在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和化學,但不久后退學
● 2006年,決定創建“維基解密”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開價30萬的鉛筆有人買嗎?是否是市長的?有人行賄?諸如此類的問題,難以判斷,眾多網友進行了探討。 精彩推薦 一支鉛筆在網上開價30萬,10分鐘后就有人買走?昨日,微博一則帖子稱淘寶已經成了新的行賄受賄工具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使命”:全透明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