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華爾街日報》日前披露了一份谷歌長達7頁的保密文件《愿景聲明》(vision statement)。這份機密文件顯示,谷歌曾深入討論了一個基本問題:在利用用戶數據謀利方面,谷歌應該如何把握尺度?
以下為文章全文:
谷歌是否應該進一步利用Gmail用戶的信息?是否應該建立一個“交易平臺”用于買賣網絡數據?谷歌是否準許用戶付費來不再看到網頁中的廣告?
這些都是谷歌這份《愿景聲明》討論的問題。這份被《華爾街日報》獲得的文件在2008年由艾坦·韋恩伯格(Aitan Weinberg)編寫。目前,韋恩伯格是谷歌的高級產品經理,負責基于興趣的廣告業務。和十幾位谷歌前任和現任員工接受采訪時的陳述一樣,這份《愿景聲明》對谷歌力保自己信息經濟先鋒地位的努力提供了一種坦白、自省的寫照。
消息人士透露,該《愿景聲明》是一份“頭腦風暴文件”,這份文件并沒有提交給谷歌高管層。在該《愿景聲明》中的一些想法“完全沒有被公司接受的可能”。韋恩伯格所做出的這份努力并不十分成功。
不過也有幾個想法得到了實施。例如在去年,谷歌首次開始搜集一種有關人們訪問哪些網站的新數據,然后利用這種數據在整個互聯網上追蹤網民并向他們展示廣告。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上月曾表示,對谷歌所收集的數據的規模的擔憂是“假設性”的,“人們總是容易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
谷歌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互聯網。作為世界上用戶最多的網站,谷歌有能力在定向廣告領域引領潮流。此外,谷歌還經常參與一些行業組織,這些組織經常制定新的隱私規范,以便與立法機構進行對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去年表示,只要企業向用戶披露其行為,并履行其他責任,該領域就可以進行自我管理。
谷歌在網絡隱私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全球有9.43億用戶使用谷歌,占互聯網用戶總數的大約75%。谷歌當前的全球用戶數量超過了任何一家網站。
在討論如何讓廣告更有針對性時,《愿景聲明》將谷歌的巨大搜索數據庫稱為“互聯網上關于用戶興趣的最好資源”。該文件同時表示,在這方面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與谷歌抗衡。《愿景聲明》還表示,其中的有些觀點是“不安全”的。
最激進的想法
在這份《愿景聲明》中,最激進的想法將讓谷歌在跟蹤人們上網行為并從中獲利的這塊業務中占據領先地位。舉例來說,如果建立一個數據交易市場,那么來自很多源頭的個人信息將可以被融合起來,并被用于對個人上網行為實施高度個性化的跟蹤。
類似BlueKai和eXelate Media這樣的創新企業已開始提供該類服務,這迫使谷歌必須追趕上這一潮流。《華爾街日報》展開了一項名為“他們知道什么”(What They Know)的調查,對這種不斷增多的數據交易及其對個人隱私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不作惡”是谷歌的非正式官方座右銘。多年以來,由于谷歌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二人的堅持,谷歌一直拒絕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追蹤他們的上網行為。但是,對數十位谷歌前任和現任員工的采訪表明,兩位創始人的立場開始逐漸變化,認為可以在不損害用戶利益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谷歌掌握的數據。谷歌主管隱私保護的工程師阿爾瑪·惠頓(Alma Whitten)在今年6月的訪談中曾表示,谷歌創始人當前認為,他們正在改變網絡用戶的體驗。
《華爾街日報》對這種急劇增長的網絡追蹤行為進行了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在美國最流行的50個網站中,有45個含有谷歌追蹤代碼。
網絡廣告的調整
廣告營收是谷歌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網絡廣告的范圍已經擴大,不再局限于谷歌所擅長的搜索
推薦閱讀
根據相關部門對本市包括淘寶網等重點電子商務企業數據的跟蹤監測,截止到目前,北京地區網上創業就業的人數已超過10萬人,平均月收入超過1000元。 精彩推薦 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北京市電子商務新經濟、新時代論壇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