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yè)新聞網】(記者 劉言)8月5日,新華悅動傳媒接到了來自在納斯達克的摘牌警告,這已是它今年收到的來自納斯達克的第二次警告,從13美元ipo到登陸納斯達克到0.29美元如今面臨退市場絕境,新華悅動傳媒只有短短的3個年頭。
這家打著“新華”旗號,曾經并購過經濟觀察報經營權和新傳在線的公司,這家令業(yè)界不少人感覺費解而神秘的公司,是如何從名噪一時到如今尷尬難堪的境地,或許從其興衰的歷史上,再一次驗證了依靠拼湊資產上市,通過并購策略達到利潤短期增長的奇跡只能是神話。
新華悅動傳媒的身世
提起新華悅動傳媒,必須提及其母公司新華財經有限公司。新華財經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成立于1999年11日,于2004年10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在其官方的報道中稱,新華通訊社乃其中一位主要投資者,這也是其日后憑借與新華社的“特殊合作關系”,借助“新華社”品牌進行收購與融資的重要籌碼,新華財經曾一度被媒體稱為拿著“中國概念”穿行于國際市場的“資本玩家”。
然而打著新華金字招牌的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一位名叫布希的(Fredy Bush)的女士,懷著媒體夢想從美國來到中國,于1999年創(chuàng)建新華財經有限公司。這位新華財經首席執(zhí)行官于2004年入選《華爾街日報》全球商界女性50強。
但在官方版本之外,在坊間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中,新華財經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卻令有其人,布希也只是后來界入的股東之一。
1996年1月,新華財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Xinhua Financial Co.)成立,此公司為新華財經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司。該公司股東為新華社下屬金融信息部門“中國經濟信息社”和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雙方分別持有49%和51%的股份。新華財經信息咨詢公司隨后在擴張業(yè)務,追求融資上市過程中,吸引到三個主要投資者:布希、丹尼斯-佩里諾、臺灣投資者Billy Kung。雙方一拍即合,擬成立新華財經有限公司,將上市作為目標。
1999年11月,新華財經有限公司(Xinhua Financial Network)在香港注冊成立,布希、佩里諾和Billy Kung購買新華財經有限公司的原始股,正式以投資者身份進入新華財經。隨后,根據此前擬定協(xié)議,新華財經有限公司出面收購在北京的新華財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隨后,根據此前擬定協(xié)議,新華財經有限公司出面收購在北京的新華財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至此,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經濟信息社作為新華財經的投資方,也成為新華財經有限公司股東。
借著新華社的金字招牌,新華財經給其合作者帶來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順利進行了多項并購項目,但收購并未給企業(yè)帶來實質業(yè)績增長點,盡管如此,2004年,新華財經有限公司還是成功在日本上市。
行文至此,才即將引出來新華悅動傳媒的問世,新華悅動傳媒原名為“新華財經傳媒”,2009年3月2日更名,將主營業(yè)務由原來的財經資訊轉向體育賽事等。新華財經傳媒的成立是新華財經在運營中逐漸清晰起來的業(yè)務,2005年新華財經傳媒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業(yè)務涉及電媒廣告、平面廣告、內容服務、綜合廣告和市場調查五大領域。主要收入是各種形式的廣告收入。
短暫的輝煌:瘋狂并購急速擴張
新華財經傳媒(新華悅動傳媒)一經成立,就開始了與其母公司相同的發(fā)展路線,走并購擴張之路:北京世紀光年傳媒文化有限公司、收購經世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中國廣告集團明聲國際有限公司、收購聯(lián)恒市場研究公司等先后悉數(shù)收歸。
瘋狂的收購給新華財經傳媒(新華悅動傳媒)帶來了短暫的黃金時代,從2005年5月26日到2005年12月31日,新華財經傳媒凈收入為540萬美元,2006年的凈收入為5900萬美元,收入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收購。2006年的收入中,廣告服務收入占到76.1%。廣告服務收入方面增長主要在這幾個方面:擔任北京電視臺等一些電視臺的部分節(jié)目廣告代理商,成為上海一些大學校園廣告牌代理商;設計并制作電視、印刷和廣告牌廣告;在內蒙古電視臺做廣告、節(jié)目贊助、提供內容。其主要業(yè)務涉及內蒙古衛(wèi)視臺制作和發(fā)行電視節(jié)目;從母公司獲得《財富中國周刊》電視節(jié)目;通過旗下廣告公司負責《投資有道》雜志廣告銷售,負責《經濟觀察報》獨家廣告代理權。
但好景不長,在經歷短暫的黃金時代后,自2008年后,新華財經傳媒(新華悅動傳媒)逐漸陷入虧損泥潭。但在此時,其仍未放緩收購的腳步,2007年,新華財經傳媒(新華悅動傳媒)首期金額現(xiàn)金4300萬美元全資收購了JCBN 集團,JCBN 集團是搜狐網房地產頻道和焦點房地產網的最大廣告代理商,也是保樂利加 (Pernod Ricard) 的主要市場營銷服務提供者;保樂利加公司管理著芝華士 (Chivas) 和馬爹利 (Martell) 兩大洋酒品牌。在此次收購之后,新華財經傳媒將成為中國房地產互聯(lián)網廣告和進口洋酒市場領先的廣告代理商;2008年經濟危機,新華財經傳媒(新華悅動傳媒)逆勢而動,與China Media Network公司達成收購協(xié)議,收購了天津時代天創(chuàng)傳媒發(fā)展有限公司4個覆蓋全國的數(shù)字付費電視頻道49%的股份。
但這些收購卻未能挽回新華悅動傳媒下滑的大踏步。
跌落谷底:出售資產度日
2008年全年,新華財經傳媒凈虧損達到2.749億美元,第4季度凈虧損2.515億美元。2009年,新華財經傳媒改名“新華悅動傳媒”,全年凈虧損3.116億美元,第3季度虧損1060萬美元,第4季度凈虧2.957億美元。無論是廣播業(yè)務,廣告業(yè)務,出版業(yè)務等全線下滑。
2009年3月,為挽救下滑態(tài)勢,新華財經傳媒其業(yè)務重心將轉向體育、娛樂,致力于成為一家具有競爭力的體育娛樂傳媒公司,并更名為新華悅動傳媒,但經營乏力,轉型后的新華悅動傳媒仍無大起色,無奈走上了出售旗下資產以改善運營狀況之路。
2009年5月11日新華悅動傳媒對外宣稱有意出售其2年前購得的《經濟觀察報》廣告經營權。帶隔僅8天后,新華悅動傳媒再次宣布出讓消息,出售北京金冠新城廣告有限公司和北京京師景觀有限公司全部股份。
2010年7月,在納斯達克的摘牌危機懸頭后,為自救,新華悅傳媒與美國投資基金Patriarch Partners公司達成協(xié)議,以其部分資產做為貸款抵押,向Patriarch公司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費用及補償?shù)姆绞剑@得美國投資基金4900萬美元貸款,同時,Patriarch所持股份將占新華悅動傳媒總普通股的25%。
并購式增長淪為神話
對于新華悅動傳媒的模式,外界分析認為,從2008年到2010年,雖然新華悅動傳媒進行一系列轉型努力,但在產業(yè)模式方面,仍未脫離此前老路徑,靠收購擴展龐大的產業(yè)線,涉足廣播、電視、網絡、廣告等各方面,依靠承包獨家廣告代理權,并出售廣告權來獲取收益。
對此,有評論稱新華悅動傳媒是一家為了上市而拼湊資產的公司,一直沒有進行有效的業(yè)務整合與利用,尋找到固定的盈利模式。利用并購手段,新華悅動傳媒讓自己的身軀無比龐大,卻沒有效的建立起與龐大身軀匹配的管理手段及經營效率,并直接造成08-09年的巨額虧損。依靠“并購式策略”推動業(yè)績的增長,短期內是能取得瘋狂增長,但長期看,只會帶來不斷增加的不良資產以及持續(xù)的業(yè)績虧損。
從不斷收購到出售資產,從納斯達克上市到被退市的險境,新華悅動傳媒的經歷如果用人生來比喻的話,絕對是跌宕起伏,充滿神奇色彩,只是這個神奇多了些悲劇色彩。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列娜)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劉熾平表示,當用戶基礎達到較大規(guī)模時,用戶數(shù)量增長速度放緩也是不可避免的。他同時也表示,商戶對互聯(lián)網的利用率仍然較低,體現(xiàn)在電子商務的普及率和網絡廣告收入不高,所以電子商務和網絡廣告將是互聯(lián)網的重大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