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僅剩一月,但早報記者昨日獲悉,眼下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卻還在正式申請“牌照”(編注:即《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程序外徘徊。因為央行至今尚未發布實施細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今年6月中旬發布的前述管理辦法,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被視作運行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條件。上述管理辦法將自今年9月1日開始施行。央行發布上述管理辦法時同時明確,支付企業拿到牌照的時間“大限”被明確為管理辦法實施后一年,即2011年9月1日。
細則難產?
“央行還在對管理辦法如何操作做進一步細化,等細則出臺以后(我們)才能明確如何申請牌照。”易寶支付CEO唐彬昨日在上海對記者如是說。易寶支付目前是全國第四大的網絡第三方支付機構。
唐彬同時透露,細則在9月1日前出臺幾乎沒有可能。
昨日,早報記者也采訪了支付寶、環迅支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這些企業有關人士也表示,目前沒有啟動支付許可證的申請程序,正在等待相關細則出臺。
“6月管理辦法的出臺比較急促,這個行業目前的現狀是極其復雜,許多操作層面的問題都需要出臺細則對管理辦法進行釋疑。”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負責人表示。
“比如一家支付企業既從事網上業務,又從事網下業務,申請管理辦法規定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是需要拿到兩塊牌照,還是只需合起來申請一塊牌照?細則沒出來,現在都還不知道。”上述人士稱。
“一對一溝通”
熟悉支付服務市場人士告訴早報記者,管理辦法出臺以后,各類支付企業紛紛“聞風而動”,根據自身情況已經在就管理辦法的種種“門檻”,與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進行一對一溝通。
“有些是注冊資本金的問題,有些是備付金的問題,有些是業務范圍的劃歸問題,每家的問題都不一樣,所以在口徑上監管部門慎之又慎,甚至取消一切有關支付服務方面的公開會議。”
根據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的范圍涵蓋了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具體包括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采取磁條、芯片等技術以卡片、密碼形式發行的預付卡、通過POS終端為銀行卡特約商戶代收貨幣資金的服務等。
尚不能接入“超級網銀”
針對中國人民銀行計劃今年建成的第二代支付系統(即市場上俗稱的“超級網銀”),唐彬表示,支付許可證“牌照”下發前,第三方支付企業尚不能接入該系統。
根據唐彬的介紹,如果能對接被稱為“超級網銀”的第二代支付系統以后,支付企業將有效節省大量投在每天與各家商業銀行做結算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
有消息稱,“超級網銀”可能于今年8月上線運行。“超級網銀”為個人和單位用戶提供跨行實時的資金匯劃、跨行賬戶和賬務查詢,以及當下支付系統所無法實現的跨行扣款、第三方支付、第三方預授權等業務功能。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東方早報)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推薦閱讀
一個網站甚至公開叫賣粉絲,2000個粉絲標價為177美元,廣告里寫到,“更多粉絲=更多的曝光=更多的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第三方支付月內難領“準生證”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