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記者 王盼)數字媒體極大地改變了人們接觸媒體、了解信息以及品牌互動的渠道和方式。國內外業者已達成共識:中國數字媒體市場正在成為全球發展最快、最具挑戰性的市場。與此同時,如何挖掘數字媒體的商業價值,數字媒體時代產業鏈各方該如何定位等問題也是中國業者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在上述背景下,7月15日,2010中國數字媒體峰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業者一起為中國數字媒體行業把脈。
7月14日,易傳媒創始人兼CEO閆方軍、《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中國廣告協會互聯網絡分會秘書長陳永、新聞集團首席數字官Jonathan F.Miller和WPP集團首席執行官Martin Sorrell先行接受了《IT時代周刊》等媒體的采訪。
源于行業正面臨挑戰作為峰會的發起人,閆方軍談起了促使其發起峰會的原因,他表示,中國的數字媒體行業在過去三五年內取得了長足發展,“與此同時,這個行業也面臨著很多發展挑戰和瓶頸。從需求方角度而言,廣告主、廣告代理公司該如何更加好地利用新媒體為自己的業務服務?從媒體的角度而言,網站等數字媒體該如何更好地發掘自身價值。包括傳統媒體,面對今天新媒體的蓬勃發展,該如更好地發展?種種各樣的問題值得整個行業進行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人們對數字媒體的認知水平還很低在陳永看來,中國數字媒體行業經過十年發展,現在正處于一個臨界點,需要全社會的推動。他用“一大一小”簡短的四個字來總結目前國內數字媒體行業現實狀況。
所謂“大”,是指市場前景非常大。互聯網廣告在中國廣告業整體營收總的比例剛剛超過5%。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陳永指出,盡管網民數量在全球位于第一,但占國民總數的比例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所謂“小”,是指對互聯網的認知水平真正達到一定高度的群體還非常小。“大家認為每天上網搜索新聞、發郵件就是使用互聯網了,實際不然。”
陳永指出,造成“小”的原因,是很多人都是用傳統的思維模式思考互聯網。他認為,因為互聯網是一個新技術的載體,應該用技術的思考方法去理解和認知互聯網。“上個月舉行的戛納廣告節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技術。但它不是講技術應用,而是講新技術可以給互聯網營銷帶來什么效果,可以給互聯網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我覺得大家應該對于技術有一個重新的認識,技術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它是一種思想觀念,是一種思維方式。大家需要轉變思想。”
互聯網的主流模式尚未確定Jonathan F.Miller目前是新聞集團首席數字官,同時還擔任該集團旗下數字媒體集團的主席和CEO。在此之前,他曾擔任AOL的CEO。由于豐富的職業經歷,Miller談起數字媒體尤其是互聯網的話題時滔滔不絕。
Miller 表示,互聯網變成了一個社區或者是一個社交的平臺,這是一個趨勢。由此,互聯網將更封閉還是更透明會是一個問題,“這不但是一個互聯網個人隱私的問題,更多是你怎么利用一個平臺。”
Miller還指出了互聯網的另一些尚不確定的趨勢問題,“比如說主流的商業模式會是怎樣,是收費還是免費的,或者兩個都有。廣告是跟著用戶的行為走的,將來會有怎樣的模式經營這個。現在可以用手機上網,將來互聯網的主流形式會是網站還是手機上的組件。”未來兩年,會出現10億人新的網民。Miller表示,他們將怎樣使用互聯網也是值得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中國媒體公司更容易接受新模式WPP集團的創始人兼CEO Martin Sorrell當年因為收購奧美集團,曾被《時代》雜志稱為“麥迪遜大道上最可怕的襲擊者”。
“中國市場的手機上網和社區類網站的增長會和一些比較成熟的市場不同。對于中國的媒體公司來說,他們可以更容易地去結合這些新模式,對于Jonathan F.Miller和我自己來說,我們傳統媒體方式轉變比較困難。”Sorrell直言。
據介紹,WPP整個集團的年利潤為140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為10億美元。在Sorrell眼中,中國新媒體行業的商機無限,將成為WPP集團的重要市場。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秀芪)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悉,CNTV將cctv.com跳轉至cntv.cn,即將其擁有的各類非本國國家域名(比如com域名等)跳轉至本國國家域名(比如英國是.uk,日本是.jp,中國是.cn)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是將其擁有的COM域名bbc.com>>>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直擊“2010中國數字媒體峰會”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