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帝”的“學歷門”事件最近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當事人稱,自己取得的是西太平洋大學博士學位。但這所大學被發現不被美國教育部門和專業認證機構認可而同樣受到質疑,此類大學也被中國民間稱為“野雞大學”。隨后,網上流傳著一份“同學錄”,指出國內還有不少成功人士和唐駿一樣學歷有疑點,其中一些人還在政府機構供職。
“學歷門”事件演化至此,公眾的焦點已經轉向了洋“野雞大學”在中國的泛濫。唐駿的事情只是一宗個案,他的誠信污點自會有上市公司監管機構和他的東家來操心和處理。但是,“野雞大學”肆虐中國這一社會問題,則與我們每一個社會個體有關。“野雞大學”太狡猾嗎?是我們無辜受騙嗎?如果僅此而已,我們永遠也無法從中得出教訓。
談論“野雞大學”,先要厘清“野雞大學”到底是什么東西。在西方一些國家,開辦大學的審批和舉辦是分開的。以美國為例,個人、機構想辦大學只要獲得州政府許可都可以辦,但這僅指其在完整性、財務和教學質量上滿足“最低要求”,而不代表其辦學質量合格。學校要證明自己的質量,可以自愿申請美國教育部委托各種認證機構的認證。西太平洋大學正是一所“有認可、無認證”的大學。也正是這種門檻很低的辦學體制,讓美國出現了很多這樣的“文憑作坊”。
按理說,美國的“野雞大學”應該在美國大顯身手才對。可是,這類“大學”卻在中國大行其道,個中緣由,就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了。
首先,我們的用人標準值得好好反思。這些年來,到底應該唯才是舉還是唯學歷是舉,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誠然,在任何一個流動性很強、講求效率的社會,學歷是一個幫助別人盡快認可自身能力的有效媒介。可是,如果讓文憑“喧賓奪主”,甚至當一些人在實踐中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還要一張文憑定乾坤,事情也就過了。正是這種對文憑標簽式的畸形需求,成了“野雞大學”橫行中國的大背景。早在2002年,有媒體就報道過,大量未經過美國教育部認證機構認可的學校潛入中國,與國內的各種培訓公司合作辦班,隨意頒發文憑。所以,樹立一種有文憑論,不唯文憑論的用人觀,是根治“野雞大學”現象要走的第一步。
其次,我們應該重視涉外文憑的鑒定問題。曾幾何時,國內高校文憑的造假情況也很泛濫,如今這一亂象已隨著驗證制度的完善而大為改觀,到驗證中心鑒定文憑已逐漸成為招聘、調動和職稱評定的一道必要程序。如今,中國國門向全球人才敞開,每年也有大量的留學人員學成歸國,這些人才的文憑到底是什么成色,也應該有專設的信息資料庫提供幫助,如此,才能防止“外來和尚”混水摸魚,讓人才公平競爭。
此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尊重真學歷、打擊假文憑上應率先垂范。據媒體報道,中組部等四部委經過兩年清查,發現67萬名縣處級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憑有問題。在去年某官員落馬之時,就有人指出,該官員獲得工商管理碩士的美國東西方大學是個不折不扣的“野雞大學”,這所“美國大學”竟然只有中文網站,沒有英文網站。今年3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明文規定:禁止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榮譽、職稱、學歷學位等利益。所以,政府如何面對公職人員的“野雞”文憑,是決定這些機構能否在中國混下去的重要砝碼。
說到底,痛斥“野雞文憑”的無良無濟于事,如何扎緊籬笆、不讓它橫行中國市場才是正解,這既是維護中國高等教育秩序的需要,也是維護社會誠信的需要。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原野)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取消BBS專項備案的消息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認為這是中國互聯網的管理的“明顯進步”,有人甚至形容其為“春天來了”。但由于工信部尚未對此作出回應和解釋,很多業內人士也陷入觀望。 針對備受業內關注的國務院取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市場為何成了“野雞大學”的集結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