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互動百科網評審部的負責人孔妍妍如以往一樣一一審閱著用戶重新提交的新版本的內容。
但從中午開始,一個現象引起了她的注意。在眾多提交的新版本的內容中,有關“人物”的修訂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對于學歷的修改,相對于以往的增量,單是8日一天,就增加了70%~80%。此異常也引起了其他部門的關注,連公關部負責人李詠梅也來到評審部詢問此事。
這一日是“唐駿學歷門”事件爆發的第三日。“唐駿事件產生了集中效應,修改學歷的人心虛了,必是怕再在這樣的事上栽跟頭。”李詠梅推測道。
唐駿事件背后的嚴峻事實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歷的偽造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產業,在一次次的打擊之下,該產業的技術手段也正在不斷地“與時俱進”。
8日后,“人物”的修訂量仍在持續增加。
假學歷亂象
對中國假文憑的泛濫程度,從街頭的“辦證”廣告的數量即可窺見一斑。
對于中國假學歷的數量,目前并無權威的統計數字。不過,一組數據和案例頗有意思。
一個是來自安徽省證書驗證中心,從2001年9月成立到2005年,該中心共受理11858份學歷文憑驗證,發現假學歷2736份,國家不承認學歷468份,兩項相加占總數的1/4強。
另一個數據則是,從2002年到2006年底,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共接受社會各界高等教育學歷認證109141份,其中查處的“問題學歷”約占查詢總量的9.9%。
從2002年起,中央四部委曾經組織一次整治官員假學歷的嚴打風暴。在全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縣處級以上干部和中管企業領導人員共67萬多人的學歷、學位中發現了15000多例誤填、錯填或虛填、假填。
官員熱衷混文憑的目的很簡單:升遷。
被廣泛引用的例子是江西省官員胡長清學歷造假事件。據報道,胡長清在位時,托人在北京中關村大街上胡亂買了一個法學學士文憑,從此即開始以“北大才子”自居。對這樣的公開造假行為,在胡長清擔任江西省領導時,卻從來沒有人公開提出過質疑。
“這都是面上的問題,老鼠稱王,肯定是貓出了問題,中國人自上而下,骨子里都還延續著幾千年等級制的思維模式和做法,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唯文憑論,正是在這種土壤下滋生的一種太普通不過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表示。
2萬元即可辦理
要找到辦文憑的代理人并不難,在百度敲入“代理文憑”字樣便出現90多萬個相關網頁,記者很容易聯系到一名自稱“專業辦理國內外文憑、教育部學歷學位認證書、留學回國證明”的專業人士Q先生。
按照Q先生的說法,若記者辦理一張美國大學的文憑并要取得相關所有證明的認證,全套需2萬元(當然不分地方和學校),按照“行規”,記者需“先把個人資料發過來,同時預付30%的定金,他們辦理好后給記者看貨確認再付余款”,時間需4個月左右。
至于原因,Q先生表示,此次為記者辦理的文憑是可以在相關機構查詢驗證的,是屬于高仿的。Q先生明確表示,該證書在美國大學的驗證證明無法做到,但在國內的驗證體系完全沒問題。“國內用人單位都是通過查詢教育部所屬的一些認證體系來分辨您國外學歷的真偽。”
至于記者的“高仿證”能夠通過認證的原因,Q先生表示,他們是通過一些內部關系辦理這些事宜。
而目前,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可通過相關系統的驗證,那就是利用黑客手段直接入侵教育部門和高校的正規網站,按照個人和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信息數據,在網站后臺數據庫添加不存在的學歷和證書信息。曾有犯罪嫌疑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先后攻擊“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江南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等網站,向網站數據庫添加公共英語三級、計算機二級、自考等各類信息2200余條,每條提成20~80元不等,共獲利10余萬元。
而在整個鏈條上,也基本是“群體”合作。
較為普通的一般分為三個等級,老板、中間人和直接與客戶交易的聯系人均單線聯系,互不認識。
對于該公司的規模以及情況,Q先生表示無法告知,“但2萬元已經是超低價了,即便是團購也只能是這個價格,現在生意并不好做。一單生意層層分錢,分到每個人的手里并沒有多少。”
至于記者的“學歷證”,Q先生表示在15周后可以拿到。 上一頁1 23 下一頁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原野)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推薦閱讀
Google稱,街景服務團隊已經拆除了所有用于收集數據的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隨著時間推移,將恢復在更多國家的拍照工作。Google副總裁布萊恩·麥克克倫登(BrianMcClendon)說,“街景服務團隊的拍照汽車將不再收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學歷門牽出學歷偽造地下產業:2萬即可辦理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