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出臺了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網絡游戲管理和規范的部門規章《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對網絡游戲行業中存在的未成年人保護、虛擬貨幣發行及交易管理和用戶權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制度規范。該《辦法》將于8月1日實施。
中國政法大學于志剛教授認為,《辦法》的出臺是我國近年來加強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秩序的又一新舉措,特別是對于保護網絡游戲用戶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近年來我國對網游的監管措施從未停止,雖然網絡實名制的初步探索已取得了些許成效,然而,網絡游戲行業的種種弊病仍然存在,而且有了新的趨向。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互聯網投訴中,反映網絡游戲服務的相對較多,游戲服務商隨意變更服務內容、服務范圍和服務期限,游戲積分和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遭到盜用,有的甚至封停消費者的游戲賬號,嚴重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于志剛教授表示:“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不利影響尤為明顯。游戲中存在的暴力、色情、詐騙等問題都會通過一種莫名的力量,去影響玩家現實中處理問題所采取的行為方法。游戲玩家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網絡游戲行業也變得更加的混亂。”
“盜號頻發、外掛橫行、無故‘封號’、停運不退款等問題很普遍,但我們幾乎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解決。”在貴州省工作的儲朋說。
在過去的十年,基于利益的驅使,中國內地網游業的瘋狂擴張,消費者成了最大的犧牲者。一直以來沒有一部完備的法律或法規去解決這個問題,能為維護網絡游戲用戶的合法權益撐腰。
于志剛教授表示:“用一部完備的法規,去規范網絡游戲的混亂狀態,維護玩家的合法權益是很有必要的。過去10年,網游業道德底線與暴利收益總是被輪番拷問,無法可依造成了太多的灰色地帶。”
為網游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司長李雄表示:“《辦法》主要對網絡游戲的主體準入和內容管理進一步明確,對網絡游戲的虛擬貨幣、運營規范、研發引導、消費者權益保障等方面進行規定,為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網絡游戲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李雄進一步表示:“目前,網絡游戲市場用戶權益糾紛突出表現在部分網絡游戲運營企業在用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網絡游戲用戶發生糾紛時,推諉舉證責任;部分運營商通過制定格式化協議,將不平等的霸王條款強加給用戶等方面。”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被首次提到,針對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問題,《辦法》中強調: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應當在規范自身經營活動的基礎上,著力保障網絡游戲用戶的合法權益。
“我平時也喜歡玩網絡游戲,經常聽到我的朋友們抱怨他們的號被盜了或無故少了許多經驗值,甚至也有被強行封號的情況。他們都很痛恨這些所謂的‘霸王條款’,但更多的是無奈。”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楊先生說:“現在好了,有了這部法規,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就理直氣壯了,不只是抱怨。”
某網游運營商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作為合法的游戲運營商,向來支持和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講,我們更愿意看到這個行業規范、健康地發展。”
于志剛教授表示:“《辦法》出臺值得肯定,無論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還是首次提到要維護網絡游戲消費者權益,法規的出臺很及時,意義很大。尤其是對用戶幫助權的賦予,是最為創新的一點。這樣以后用戶伸張權益時有法可依,是很大的進步。”
營建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
2005年7月,文化部曾聯合原信息產業部公布了一份名為《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的監管文件,從我國網絡游戲市場的現狀和發展目標、支持網絡游戲產業健康發展和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秩序三個方面提出了13條的意見。
2010年的《辦法》在2005年的《若干意見》基礎上增加了“網游虛擬物品”和“玩家權益維護”兩方面未被提及的內容。
“從2005年的《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的制定到2010年《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對網游用戶合法權益的維護從無到有,這就是進步。”于志剛教授說。
“相對這些看似完備的規定,網民們更為期待的是如何有效實施和貫徹,真正提高其可執行性,營建安全、有序、綠色的網絡環境,我們的路還很長。”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闞凱力教授說。
前不久,文化部召開了針對規范網絡游戲產業服務標準的研討會,這也是文化部積極保護網絡游戲消費者權益的又一實質性努力。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堅定)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業內人士分析,文化部此舉是對于今年越來越多的網游低俗營銷方式做出的針對性措施,在“的函”發布后,很可能會對國內網絡游戲未來營銷方式及相關會展活動等造成較大影響。 7月6日晚間消息,今晚,文化部印發《文化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