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熱點,人們本能的第一反應是炒作。在公開的領域來進行的pk本身就帶著一股血腥的味道。但唐駿學歷作假門發展到現在,終于有傳統媒體加入進來,央視及國際金融報等電視媒體和紙質媒體表現出了高度的重視。
梳理一下,過程是這樣的。方舟子在新浪圍脖首先發表對唐駿學歷的質疑,進而發展成對唐駿所宣稱的專利技術、公司以及工作背景的質疑。主要的證據則是唐駿的書稿。忍無可忍的唐駿(http://tangjun.t.sohu.com)終于在搜狐微博發表獨家回應,先是不置可否,繼而依靠法律,最后公布證書。
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場戰斗,當然也有更多的人產生了遐想,如方舟子又要出書啦!如唐駿拍的電影要上映了!唐駿又要跳槽了!中國人喜歡聯想,因為現實太殘酷,而殘酷的現實如蟻族蝸居一般麻痹了我們的神經,我們還能有何渠道宣泄?
這個時候,微博想當然的成為了宣泄的出口。一邊是支持方舟子,慷慨激昂的質疑,一邊是力挺唐駿,火冒三丈的反擊。當然,山頭是新浪圍脖和搜狐微博。每一個門派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組織,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振振有辭,甚至出現了謾罵和人身攻擊。當我們在滿足自己的小小意淫自鳴得意的時候,原本不和諧的互聯網大佬獲得一致的利益。
一邊是對誠信的質疑,一邊是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方舟子和唐駿兩個本不相干的人鬧的滿城風雨,不亦樂乎。從圍觀的角度看,每個人在短時間內都獲得了數萬的圍觀,這種互聯網的凝集效應被迅速放大。
但從個人影響來看,搜狐微博本次的獲益應該是最大的,唐駿頭頂上的多頂頭銜一直被青少年視為偶像、模仿者,包括唐駿本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將有助于搜狐微博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參與競爭。反觀方舟子,應該這樣說,世人知道方舟子的人不多,但不知道唐駿的很少。因為我們不關注哪個假又被他打了,因為假實在太多,而個人打假又缺少權威。所以本次針對比自己更高一個層次的唐駿開刀,方舟子可以說選對了對象,而新浪不過是把這一事件放大,進行了事件性的借勢而已。方舟子個人關注度的提升將超越新浪收獲。
這就是搜狐微博與新浪圍脖在此次事件中的大不同。搜狐方是借唐駿之力,使微博得到迅速關注,如國際金融時報的報道中,通篇都是搜狐微博,而對新浪圍脖只字未提。新浪方雖然放大了事件,但獲益最大的是方舟子。一個是借“星”,一個是造“星”,手段不一樣,效果差出很多。
當然,就像欒軼玫老師所講,生于微博、長于微博的唐駿學歷門事件,最后是否會死于微博?不得而知,我們也更不能排除很多網友所猜測的雙方聯手炒作的一次公關行為。但不可否認,作為公共公開平臺的微博,已經走進并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列娜)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繼第一批“酒店試睡員”一炮打響后,第二、三批“酒店試睡員”開始招聘,張與墨和她的同事們頻頻在各大媒體亮相。與此同時,媒體和網絡評論中,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有觀點認為去哪兒網是在制造新概念來吸引媒體關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