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里正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一群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打斷一下,為什么我們只在1、2號地鐵線推廣,而不是覆蓋上海所有的地鐵?”對著大屏幕投影出的推廣方案,于剛突然發問。
他是這家名為“1號店”的B2C電子商務公司的董事長,他們正在進行的是名為“Deep dive”的市場部例會。與很多初創公司的率性管理不同,成立僅兩年的“1號店”一開始就推行包括負責人例會、商務回顧會、Deep dive等在內的“系統化管理”,環環相扣。
與草根創業不同,“1號店”這種管理上的“系統性”和“目標性”,源于其兩位創始人——于剛和劉峻嶺此前在跨國公司長期擔任高管的經驗。兩年前,時任戴爾公司亞太區采購副總裁和戴爾中國區總裁的于剛和劉峻嶺放棄高薪創立“1號店”,仿效亞馬遜,定位于綜合性B2C網站。
或許與他們在戴爾的經歷有關,與其它電子商務網站“用錢砸品牌”的做法不同,“1號店”成立后大力投入系統開發、網站建設,堅持所有軟件自主研發,以期在電子商務的核心領域——供應鏈管理上建立起較高壁壘。
時至今日,“1號店”已經成為風險投資商們青睞的對象。記者獲悉的某風險投資商調研報告上顯示:“1號店”網站上售出商品的平均價格比傳統賣場和超市便宜5%;網站購買轉換率達3.5%-4%,而行業平均水平是千分之五;平均客單價(銷售額/訂單數)不如京東商城,卻高于當當等知名網站;而且,庫存周轉天數僅為25天,低于業界30天的平均水平。
綜合性B2C的倉儲突圍
就在市場部為2周年慶忙得不可開交之時,在上海市郊青浦縣一個倉儲物流園區內,倉庫經理吳曉紅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加碼。為了備戰周年慶,她需要在有限的倉庫內騰出足夠的存儲貨物空間。
在2008年4月加入“1號店”之前,吳就職于一家專業物流公司,有多年倉庫管理經驗。不過,即便如此,眼下的工作仍然讓她覺得充滿挑戰。“在這里工作一年,相當于在外面工作五年。”吳說,雖然公司成立只有兩年時間,但是倉庫已經幾次升級,從最初的4000多平米拓展到現在的2萬平米,計劃未來拓展到7萬平米,商品種類也從最初的幾百種變為目前的5萬多種。
這種體驗與“1號店”這種B2C特有的商業模式相關。兩年前,當于剛和劉峻嶺兩位前戴爾公司高管辭去高薪工作,準備仿效亞馬遜模式成立“1號店”時,他們聽到的最多的質疑是:中國的物流倉儲環境,還沒有到成就一個“亞馬遜”的時候,垂直型B2C網站更容易做,為什么要選擇一個如此困難的商業模式?
這個疑問中包含的最具挑戰部分正是吳曉紅所負責的倉儲物流工作。與只賣某類產品的垂直性B2C網站相比,綜合類電子商務網站出售的商品種類和規格更多,貨物儲存、包裝和運輸都更為復雜。而與傳統零售業倉儲相比,電子商務由于增長迅速、產品種類增加頻繁,常常來不及提前進行倉儲規劃,這對倉儲調度的彈性和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最有效率地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在倉庫的一角,吳曉紅率先劃出一片收貨區。“1號店”1000多個供應商每周按照合同在此向倉庫供貨。這些體積、規格不一的貨物卸車后,將根據系統提供的“動銷率”數據(衡量貨物是否暢銷)被分放在不同區域。
在距離收貨區不遠的另一個區域,被分類歸置完畢的商品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個開放式貨架上。工人們忙碌穿梭于各個區域。在客戶訂單下達后的15分鐘后,這些有效的訂單便到達了工人手中,他們按照每個訂單的需求進行“揀貨”,這些貨物被集體放在一個揀貨柜中。在隨后的幾分鐘內,分揀好的商品會被進行“審核”。
在這個過程中,負責包裝的工人也是“馬不停蹄”。每聽到電腦提示“完成”之后,他們立刻要將貨物進行包裝。由于每個訂單的需求都不同,貨物體積也不一樣,負責包裝的工人必須在7種不同類型的箱子中間做出最好的選擇。
僅僅1小時后,顧客從網站上購買的商品已經被完好地打包裝箱,放在相應地區配送站點上。每當夜幕降臨時,負責商品配送的貨車便開始陸續駛入,將包裝好的“訂單”裝車。
“只要是8點以前生成的有效購買,上海地區我們保證第二天下班前到達。”吳曉紅說,流程還在不斷優化改進中,從7月份開始,浦東張江地區的貨物將實現“一日三送”,也就是說,客戶可以任意選擇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段選擇收貨。
“殺雞用牛刀”
倉庫的井井有條,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后臺倉儲管理系統。這是“1號店”自主研發的一個系統。倉庫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流程依據,都要經過系統的指示和認證,而庫存的動態信息,又成為系統進行預測管理的基礎。比如,一旦庫存超過一定指標或者缺貨,系統便會自動發出預警。通過這個系統,1號店的管理者能夠隨時掌握每類產品的詳細信息,比如缺貨率、庫存周轉、動銷率,從而對銷售、市場、供應商管理等其他運營活動做出指導。
這種效率正是“1號店”兩位創始人希望看到的。物理學教授出身的于剛思維縝密,對供應鏈管理有很深研究,而他的搭檔劉峻嶺則擁有敏銳的判斷力和高效的執行力。兩年前,當他們在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幢5層高的小樓里開始創業生涯時,他們便意識到,雖然從表面上看電子商務只是提供一個平臺,更有效率地提供購買服務,但在用戶簡單的點擊行為背后,則是來自系統、倉儲、配送、采購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的強大挑戰。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原野)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推薦閱讀
國內網吧平臺運營商順網科技近日麻煩不斷,盡管雖順利通過創業板首發申請,但其自發布招股說明書后就不斷遭受外界質疑。今日數字內容發行服務提供商網尚文化稱已將順網科技盜版舉報材料提交給國家版權局。 7月2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構1號店 電子商務遭遇戴爾式思維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