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李瑞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在京發布我國第一本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09~2010)》指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網民低齡化趨勢明顯,10歲以下的“小小網民”超過420萬
人,需要客觀認識這些未成年人對于互聯網的運用,以及加強正確引導。
藍皮書主編、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文革,中國社科出版社理論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沈杰教授等專家說,截至2009年底,全國10歲以下網民的比例已經達到1.1%,超過420萬人,比2008年翻一番。特別是隨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成為年輕父母,其下一代接觸互聯網的年齡,以及“二代觸網”,即父母和孩子均在未成年時期開始使用互聯網將更普遍、更加提前。并且,這些“小小網民”觸網年齡越小,年齡差異帶來的行為差異就越顯著。而大人們對于這些“小小網民”的互聯網運用狀況和行為特征卻所知甚少。這一現象非常值得關注和亟待研究。
藍皮書顯示,42.6%的家長對孩子上網“比較反對”或“非常反對”,高于“比較支持”或“非常支持”的家長人數,后者所占比例為39.2%。另有15.7%的家長對孩子上網持無所謂的態度。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是孩子因上網而耽誤了學習,比例為78.4%;其次是擔心在網上結交不良朋友,比例為52.8%;再次是擔心孩子接觸網上的色情信息,比例為44.9%。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多數受調查家長對孩子的上網情況了解不多,特別是對孩子網上聊天的朋友列表、在網上的ID以及喜歡在網上玩什么樣的游戲等方面的情況知曉不多。其中,對孩子網上聊天的朋友列表選擇不知道的為41.0%,對孩子在網上的ID選擇不知道的為60.2%,對孩子喜歡在網上玩什么樣的游戲表示不知道的為30.7%。
此外,對于“正確引導孩子上網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家長回答“不是很懂上網方面的知識”比例最高,占32.8%;對于“您的孩子是否和您談論上網情況”這一問題上,選擇“從不”或“偶爾”的人數達到了55.2%。由此看來,家長對互聯網的了解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已經成為家長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的關鍵。
專家們強調,互聯網是一種工具和平臺,更是一種文化。當代未成年人一出生就來到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伴隨他們成長,他們對于互聯網有著和別的年代的人不同的感情,他們也無法逃脫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在他們看來,這些影響是自然而然的,因為從他們記事時就如此。因此,需要客觀認識這些未成年人對于互聯網的運用和加強對他們的正確引導。
專家們提出,應建立未成年人上網的專有通道和網站。專家們進一步分析說,互聯網需要人氣的聚集,沒有人氣的網站,訪問的人就會越來越少,而訪問的人越少,就越沒人氣,越沒人氣就越沒人訪問。當前未成年人專門網站的建立需要有新思路,與其做幾個沒什么人氣的小網站,不如集中人力和財力,下大力氣建一個能聚集青少年人氣的大網站。與其建新網站,不如在現有的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站中選擇一個,對其進行擴大和發展。原有網站的人氣和影響能夠繼續保留。專門網站建設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要求,要真正能為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服務,不要只是一個信息發布的平臺,而要與未成年人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建成生活服務、學習輔導、朋友交流、娛樂表達的全功能平臺,成為未成年人的門戶網。網站建成后,要下大力氣在未成年人群體中進行宣傳和推廣,迅速聚集人氣,并保證后續的維持和服務,讓它成為未成年人自主選擇的、進入互聯網的第一道大門。
本藍皮書是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國務院新聞辦、教育部等單位指導下,在2009年度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系列調查基礎上,由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聯合青少年及互聯網等方面相關專家共同編寫的。書中從未成年人運用網絡行為的狀況、青少年網絡社區發展、青少年網絡政策法規、網絡游戲及網吧發展現狀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為了證明網民的個人數據安全性是多么脆弱,微軟在紐約偽造了一個銀行,重現了網絡騙局。微軟發現,幾乎沒有人能識破這場騙局。 為了證明網民的個人數據安全性是多么脆弱,微軟在紐約偽造了一個銀行,重現了網絡騙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青少年藍皮書:中國10歲以下"小網民"420萬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