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美軍網絡司令部的正式啟動,美國已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實戰意義的網絡信息戰部隊。韓國軍方宣布,其網絡戰指揮中心將于2012年投入使用。法國、德國、日本、印度等國也都在加強研究,均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網絡戰理論和發展規劃。
祁永強 王寧夏
非常“回車” 肖承森繪
網絡戰,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
美國軍方重要智庫蘭德公司指出,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信息時代的戰略戰將主要是網絡戰
網絡戰是信息化條件下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基本工具、以網絡攻擊與防護為基本手段的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美軍網絡司令部組建后,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網軍。這一兵種可以集中利用美國領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預先搜集、整理和分發網絡情報資源,利用其操作系統后門和計算機芯片上植入的可切入程序,對他國計算機網絡系統實施預先嵌入和侵入,并可隨時利用、控制或癱瘓對方網絡系統,從而使敵方指揮控制系統、通信樞紐、天基系統、武器平臺以及基礎設施等瞬間癱瘓或關鍵節點被控制,進而喪失作戰能力。
網絡戰是在看不見的戰場上進行的“軟”較量,它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便捷性和即時性等特點實施網絡攻防,具有平時和戰時一體化的特點,不僅戰時是配合陸、海、空、天、電各個領域作戰的重要作戰手段,在平時也可獨立實施并可隨時發動網絡攻擊。
目前,美軍龐大的國防系統有700萬臺電腦,運營著1.5萬個計算機網絡,重要網絡包括海軍網、空軍網、陸軍網、后勤網、仿真互聯網、巡航導彈網、醫療網等170多個,此外,美國國防部還有95%的數據通信使用公用電話系統。因此,美軍十分重視網絡的進攻與防御。
2005年3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2009 年5月美國政府公布的《網絡安全評估報告》也認為,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為此,自去年以來,美國加快網絡戰的準備,大幅度增加網絡攻擊武器的投入。
美軍剛剛成立的網絡司令部隸屬美國戰略司令部,基斯·亞歷山大為司令官,編制近千人。網絡司令部將整合全軍網絡資源,統一管理、強化對策,以應對軍事網絡系統所面臨的不斷增長的威脅。按照計劃,網絡司令部將于今年10月全面運作。美國組建網絡司令部對美軍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表明美軍能在新的網絡領域遂行全面攻防作戰,標志著美軍網絡戰實現了統一指揮,使網絡戰成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
賽博空間,與實體空間一體化
美軍不僅要實現對網絡及虛擬現實的控制,更包括對現實世界的控制,這已經超越了網絡戰本身
2010年,美軍進行了代號為“施里弗—6”的演習,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對未來網絡戰模式的判斷與應對。
關于此次演習,美軍對外僅闡述了三項重要目的:一是研究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以應對未來需求;二是探索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對未來威懾戰略的貢獻;三是研究使用綜合手段在太空空間和賽博空間執行作戰的一體化程序。此次演習將太空與賽博空間視為所有防御作戰和國土安全作戰方面的核心,并高度重視整合太空與賽博空間攻防作戰,以及發揮盟國和商業伙伴在賽博空間方面的作用,凸顯了美軍對二者的倚重。
賽博空間是哲學和計算機領域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指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絡里的虛擬現實。賽博空間強調人的活動和思想無界限。從此次演習的主要內容以及賽博空間概念中可以發現,美軍不僅要實現對網絡及虛擬現實的控制,更包括對現實世界的控制,這已經超越了網絡戰本身。
總體而言,未來的網絡戰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快速發展。一是互聯網軍事化。現代互聯網最早就是從美國軍方內部網絡發展而進入民用的,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根服務器在美國,為美國攻擊和癱瘓他國網絡提供了方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在各領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互聯網有可能成為新的作戰領域,即成為對立雙方攻防的目標。二是物聯網軍事化。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一旦軍事化后,與其聯接的武器裝備和設備設施將完全暴露在網絡攻擊中。三是無線聯接技術。無線聯接技術智能化和無線植入技術,是實現網絡無限延伸的基礎,是網絡戰拓展到陸、海、空、天、電以及各類武器裝備的主要途徑。
由此不難看出,賽博空間與包括太空空間在內的各種實體空間正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意味著網絡戰將不僅僅存在于虛擬現實之中。
作用有限,但可能引發軍事沖突
網絡戰既可以作為傳統戰爭的一種補充形式,也可以當作實施軍事打擊的借口
關于網絡戰的作用,目前是有較大爭議的。蘭德公司2009年公布的《網絡威懾與網絡戰》報告認為,網絡戰的實施對象有限,由于實施網絡攻擊的前提是目標系統存在缺陷和漏洞,但在攻擊發起后,目標系統在暴露出弱點的同時,那些缺陷和漏洞也可以得到彌補與修復;其次,網絡攻擊的效果并不明顯,因為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網絡戰行動“只是臨時性地搞亂或者迷惑系統操作人員”,但這種情況并不可持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網絡戰很難起到決定作用,從美國網絡所遭受的攻擊來評估,其造成的損失不足十億美元,且并不像核打擊那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所以網絡戰的威懾力非常有限。
既然網絡戰效果未必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可怕,那么美軍為何投入如此大的精力呢?從以下幾個事實中或許能看到一些端倪。
一是雖然美軍網絡司令部發言人一再強調,其成立初衷只是為了進行網絡防御,而不是進攻。但面對網絡空間外來侵入和威脅,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美軍網絡司令部隨時可能主動攻擊,先發制人。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奇爾頓上將就曾表示,如果有人攻擊并癱瘓美國重要網絡,美軍將考慮實施軍事打擊予以報復。
二是由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領導的一個北約專家組曾警告稱,北約成員國所遭受的下一次攻擊“很可能落在光纜上”,為此根據北約憲章第五條,北約可集體實施防御措施,包括動用武力。
三是美國海軍近期提出了“網絡中心戰”理論,認為未來的戰爭將以網絡為中心,戰場將由信息網、傳感網和交戰網組成,明確將網絡戰與傳統意義上的真正戰爭結合在一起。
網絡戰既可以作為傳統戰爭的一種補充形式,也可以當作發動真正戰爭的借口,這對全球安全來說,無疑增加了新的風險。
(作者為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距唐駿描述,這部要拍的電影未來是一部勵志的商業大片,描述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在外企最普通的員工,一步步奮斗為外企中國區總裁位置的歷程。 唐駿在電影行業的處女作《我行我素》發布會正在籌備中,7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戰威脅超越虛擬現實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