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正式運行200余天的中國創業板給國內資本市場帶來了驚喜,也讓境外同行刮目相看。日前,在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中國金融高峰會上,參會的境外資本市場代表不約而同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境外資本市場是中國創業板的有益補充,是一條“分洪渠道”。
對于中國創業板來說,這些境外資本市場究竟是“大灰狼”還是“鯰魚”,有待繼續觀察。
200多天的喜和憂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創業板在誕生以來的200多天中,既給市場帶來了幾多驚喜,也帶來了一些擔憂。
首先,中國創業板的發展速度很快。截至5月24日,已有82家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市交易,上市速度不僅超過了中小企業板,也超過了香港創業板。從1999年11 月至今,香港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為174家。
其次,中國創業板市場成為創投退出的主戰場。截至5月24日,已上市和已過會的創業板企業共88家,其中有創投支持的企業數量為51 家,占整個創業板企業總量的58%。
第三,中國創業板市場極大地激發了創業者的創業激情。創業板每天都在講述新的財富神話,其巨大的財富效應將激勵企業家的創業激情。
與此同時,中國創業板也出現了一些令業內人士擔憂的現象,如高市盈率問題。截至5月24日,中國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64.3倍,遠高于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香港創業板市場的平均估值,也高于中小企業板市場的估值水平。高市盈率依賴企業的高成長性,而從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年報看,其表現與投資者的預期尚有不小的差距。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在第十三屆科博會中國金融高峰會的開幕式上再次明確了中國創業板發展的方向。劉新華表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產業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路徑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的新興產業將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的新增長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通過拓展和豐富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方式、路徑和渠道,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與資本市場有效融合,落實好創業板服務自主創新的功能定位,培育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場外市場發展路徑,并積極研究不同層次市場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形成有序的資本市場體系。
創業板的“分洪渠道”
紐約泛歐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以及德意志交易所,這些市場對中國的科技企業來說并不陌生,一大批國內科技企業正活躍在這些市場,并且表現突出。
此前,中國創業板尚未推出,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曾經是很多國內科技企業僅有的選擇。然而,眼下情況已大不相同,這些境外資本市場的代表普遍表示,“境外資本市場將是中國創業板市場的有益補充”。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北京代表處代表蘇鵬介紹,目前在紐約泛歐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超過55 家,除去18家傳統大型國有企業,如中石油、中國移動以及中國聯通外,余下的都是中國的民營企業。
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同樣有不少中國企業,他們的表現還很優秀。倫敦證券交易所亞太區總裁祝曉健介紹,目前在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IM)上市的中國企業的指數要比AIM自身的指數高16%,而且這些企業今年1-4月的增長都在55%以上。
“我們來中國只是給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輔助的融資渠道。也就是說,中國有近百萬家可以上市的企業,就算中國的資本市場每年有4000家企業上市,也要等200 年這些企業才能全部進入資本市場,所有等不了200年的中小企業可以到德國上市。”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北京代表處代表毋劍虹說,2007年至今,已經有20家中國企業在德交所上市,德交所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非常好的“分洪渠道”,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低成本、快速上市的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臺灣地區的資本市場也向大陸的科技企業拋出橄欖枝。“大陸和臺灣同根同宗,臺灣的資本市場不僅能給大陸的資本市場提供借鑒,同時也是大陸企業一個很好的上市渠道。”為吸引大陸企業到臺灣上市,臺灣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大打親情牌,“目前科技企業要在大陸創業板市場上市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一些企業往往會選擇歐美資本市場,但很多專家認為,這些企業到歐美上市存在語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障礙,如果到臺灣上市就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
黃齊元表示,臺灣的資本市場非常適合中小企業、高成長性企業以及科技企業融資。臺灣的游資非常充沛,而且很多投資人本身就是成功的創業家,他們對于高科技產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科技企業在臺灣的資本市場上市是有優勢的,雖然大陸的創業板非常活躍,但是想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太多了”。
期待“鯰魚效應”
在境外資本市場的代表看來,支撐他們與中國創業板市場競爭的,除了海外投資者青睞“中國概念”外,還有境外資本市場的制度成熟、融資成本低等優勢,尤其相對于中國創業板來說,科技企業在海外上市的時間成本顯然要低很多。
蘇鵬表示,中國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是國內資本市場,但一些高科技企業可能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如互聯網公司、清潔技術公司等,這些都有先例可循。
此外,境外資本市場制度規范、融資成本低也被這些代表反復提及。
祝曉健介紹,企業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時間大概是4-6個月,整個上市的前期費用是100萬美元左右,除融資額的3%-5%要給券商做承銷費用外,上市后的再融資不再收費,年費則固定在6000美元左右。
在德交所上市的成本顯然更低。毋劍虹表示,德交所隸屬德國聯邦財政部,政府每年撥給預算,對于上市企業的收費實際上類似行政辦公費,企業上市成本非常低廉,交易所收的費用從1500-5500歐元不等,收費標準是相關法律硬性規定的,“而英美交易所的上市費用動輒10萬歐元以上”。
維迪阿公司合伙人龍躍林表示,目前看來,境外資本市場在中國還有很多市場空間,他們對中國企業的上市是一種補充,也有一定的優勢。一是風險成本低,因為境外資本市場不是審批制,“只要獲得投資人的認可,投資人愿意買你的股票,你就可以上市”。二是財務成本低,而且非常透明。三是時間成本低,在境外尤其是歐洲的幾個市場快則4個月就能完成上市,在中國資本市場企業還需要輔導期,有的2-3年才能上市。
毋劍虹表示:“全球創業板成功的案例不多,很大原因在于保薦機構和投資人初期對企業的發展期望過高。許多國家的創業板開板后,保薦人盲目抬高投資人對上市企業的發展預期,導致投資人給出過高報價。隨后在經濟危機和網絡泡沫的帶動下,這些企業的經營開始出現困難,市場預估的上市企業每年連續30%以上的業績增速并沒有出現,許多企業被迫退市,這是中國創業板需要注意的”。在毋劍虹看來,中國創業板市場應該借鑒境外資本市場的經驗和教訓,建立嚴格的保薦制度。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創業板是全新的,境外資本市場的制度、經驗和教訓有助于促進中國創業板市場的完善和發展,使其更具朝氣和活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6月6日是九城停止運營《魔獸世界》一周年,雖然有媒體制作相關內容以示紀念但用戶反應平平。 6月6日是九城停止運營《魔獸世界》一周年,雖然有媒體制作相關內容以示紀念但用戶反應平平。 6月6日當天各方反響都很平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板面臨境外市場競爭 或產生鯰魚效應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