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將成為人類的終結者?這個問題看似荒誕,卻是眼下很多美國人正在擔心的事。這個憂慮源自上周創下歷史單日最大跌幅的華爾街股市崩盤事件。有美國專家認為,事件的罪魁禍首是證券交易系統突發“心臟病”,在噩夢般的10分鐘里,完全是“電子控制接管了交易”。有媒體甚至大膽預測:“電腦系統將接管并摧毀世界”。事實上,從老百姓存錢的銀聯系統,到辦公樓的中央溫控系統;從機場的行李輸送系統,到國家的電網系統,現代人的生活似乎越來越要圍著那些有形無形的線打轉,當它們出現故障時,我們的世界就會陷入停頓。一位瑞典專家無奈地將這樣的世界形容為“得了脆骨病”。但一位中國網絡安全專家認為,電腦網絡可以無限地接近人類,以便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但要取代甚至控制人類,則是不可能的。
道指崩盤引發“網絡控制人類”擔憂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場華爾街股災?美國人至今百思不得其解。5月6日下午2時42分,道瓊斯指數忽然“自由落體”,不到5分鐘就跌了近1000點,許多股票一度跌了近100%,有一只基金居然在眨眼間從59美元跌至9美分。隨著調查的深入,不少美國專家傾向于認為,華爾街證券交易系統的“系統性缺陷”,是造成這場股災的罪魁禍首,即股票在短時間內由“電子控制”代替了人腦。《紐約時報》10日以“修好華爾街的自動駕駛儀”為題稱,道指暴跌所呈現的更重要問題是處理交易所用的軟件,頻繁使用任何軟件都將夸大甚至最微小的錯誤。“美國之音”則稱,“電腦交易系統可以在瞬間買賣數百萬股的股票,讓世界各國的投資者十分恐慌”。
由于交易系統的電子化,如今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都已不復當年紅黃馬甲、手勢亂飛的熱烈場面,但這同時也增加了另一種風險。美國CNBC財經5月8日的評論稱,原本這樣一套系統可以便利交易,也便于拓展業務,但這種過于依賴電腦系統的交易模式,加上美國證券市場充斥著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杠桿系統,一旦出現意料不到的變故或失誤,電腦系統就可能將其放大無數倍,剎那間傳遞到所有交易席位面前,同時作用于股指,引發大崩盤。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因電腦程序問題導致股災。1987年的美國股市“黑色星期一”,也是因為一單恐慌性拋售觸發了機構投資者事先通過電腦程序設定的止損拋單,導致大量拋單在瞬間由電腦自動拋出,而證交所的控制體系一時間完全無法發揮作用。
這場道指慘劇令一些美國人產生了對“網絡控制人類”的嚴重擔憂。11日,美國網站“optionetics.com”一篇題為“電腦混亂”的文章,將道指崩盤事件形容為“一部科幻電影”:“人類制造的電腦越來越快,能夠處理越來越多的任務,最終電腦擁有了自己的生命,比人類還要聰明,它們接管了一切,最終愚蠢的人類不得不為生存掙扎。這一切就像上周華爾街發生的事情一樣。”文章作者提醒說,很早之前就有人說過,科技的第一條守則是:科技確實很偉大,但前提是它能夠正常工作。否則,一旦出問題,世界就有可能迅速崩潰。
美國《投資日報》11日更擔憂地表示,“電腦正在摧毀整個世界”。文章稱,高頻交易是一種電腦程序,它依照數學運算法則來購買和賣出股票,由于這是一種電腦程序,而非人為程序,交易在瞬間便告完成,不容得做任何思考。文章稱,不管相信與否,股票交易中超過60%都是電腦程序交易,“這太恐怖了,因為這意味著電腦能夠在人類做出反應前便引發市場崩潰,而我們根本沒有機會阻擋它”。
當然,也有人對人類的控制能力深表樂觀。美國“棱鏡網”8日文章稱,技術故障是造成此次市場崩潰的根本原因,而事后紐約證交所決定將出錯的電子交易改為人工拍賣的方式,以防失控,這說明,當最先進的技術不可靠時,人類最終有能力重新恢復秩序。
網絡,“歷史上的最大失敗”?
當現代政府越來越依靠電腦系統管理一個國家的時候,我們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便捷,與此同時,不可控的風險仿佛也越來越高。類似華爾街因電腦系統失控造成的重大事故,近年來不斷在世界各地上演。正如“optionetics.com”網站文章中所說的,以往當一個小問題出現時,人們總是習慣卷起袖子想辦法解決,但自從人類依賴于科技以來,人們就會變得不知所措了。
2008年3月27日,被英國人引以為豪的倫敦希思羅機場第五航站樓正式啟用。然而就在當天,“電腦系統問題”卻引發了一場噩夢。導致希思羅五號航站樓運作陷入混亂的,是英航的高科技行李輸送系統。它采用了尖端的行李管理技術,能夠追蹤行李物品,并制定搬運的優先順序。但這個系統卻被發現有個很大的問題,它是由多家公司分別設計的一個綜合性的網絡系統。根據機場方面的設計構想,他們將乘客個人信息檢查系統交由一家公司,而把行李讀取傳送系統交給別的公司來制作。于是,就出現了不同系統數據相互間讀取延誤或停頓。為防止危險物品被運上飛機,這套新系統中還設有極為敏感的追蹤系統。然而,監測系統太過敏感,以至于任何一點可疑性質的物品出現,都會引發警報,行李傳輸系統停步不前,大量航班被取消。
1990年,美國AT&T電話公司程控交換機軟件出現一個設計性小故障,導致全美電話服務中斷近9小時,由于當時美國電話服務幾乎由AT&T壟斷,這次“網絡心臟病”等于一剎那讓整個美國回歸“電報時代”。
波士頓大學物理學家尤金•斯坦利最近在《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互相連接的網絡正在變得日益脆弱,并且有可能釀成重大失誤。電網、供水系統、電腦網絡、公路、醫院、金融系統,所有這一切都以某種方式互相連接,而這將使得它們變得弱點叢生。美國《連線》雜志網站甚至稱網絡“有可能是歷史上的最大失敗”。
人類對電腦系統過度依賴
“我下班是不用關電腦的,因為公司所有的電腦到了凌晨零點會被系統性地同時關閉”、“你為什么還要申請銀行紙質對賬單,你不知道打一個電話,輸一個密碼就能聽到你的存款余額了嗎?”這樣的對話,你在英國城市街頭稍稍留心就能聽到。
在政府管理之外,公司運行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愈發與電腦系統結合。在倫敦西區一家當地媒體制作公司,主管唐尼告訴記者,公司每年要支付大約兩萬英鎊給專業的網絡管理公司,讓他們負責該公司的局域網管理,郵件收發以及公司網站的維護。唐尼說,如果你現在能在英國找到一家像樣的公司說自己不需要中央化的電腦控制系統,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英國人上班依賴各種各樣的網絡系統,下班后也饒有興趣地給自己的小家克隆出另外一套控制系統。在英格蘭中部城市約克,當地人賽義德告訴記者,他用自己的電腦安裝了從商店購買的管理軟件,把電話、電視機以及冰箱、洗碗機乃至后院澆花用的噴水龍頭都設置了自動控制裝置。這樣他就可以“輕松”的享受無事可做的家庭生活了。不過他也承認有“意外”發生。雖然自己仔細研究了軟件的每一步編排,但卻忽略了停電的可能性。因為家中空氣閥門跳閘,導致電腦無法啟動,自己的花草在缺乏自動灌溉的情況下枯死。
2007年4月,北美的黑莓電子郵件服務出現了故障,服務停止14小時。這一故障甚至驚動了美國政府,其嚴重性可想而知。幾年前,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彩券局更新電腦售票系統弄巧成拙,造成系統停擺。該省3000個彩券零售站和酒吧內的1000個零售點,都無法通過電腦售票或兌獎,造成200多萬元損失。美國丹佛市一名婦女卻曾因電腦故障莫名其妙地在賭場老虎機上贏了4290萬美元,當然,當系統恢復后,她被告知這一切都不過是鏡花水月。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安德斯•鮑威爾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認為,現在的世界幾乎得了“脆骨癥”,像前段冰島的火山灰把歐洲航空業搞得灰頭土臉,希臘的債務危機致使全球市場差點崩盤。而對網絡的依賴就更是“脆骨癥”的罪魁禍首之一,設想某一天有個全球無法對付而功能強大的電腦病毒來臨,世界會有什么地方不混亂?幾乎沒有!股市自不用多說,現在很多國家的政府、軍隊、傳媒,乃至醫院、學校、市政交通無不是使用網絡。還有更糟糕的就是所謂“網絡心臟病”,因為病毒終歸是有藥可治,但像心臟病這類的問題,既可能致命,又不知何時發作,更沒有什么“特效藥”。
對于人與電腦的關系,西方一直存在一種悲觀的預想,認為互聯網最終會成為人類的敵人。美軍為了實施網絡戰,研發出一套名為“天網”的網絡防御系統。但“天網”在誕生14年后具有了自由意志,認為人類是威脅,于是制造出病毒控制整個互聯網,動用美國全部核武器消滅了90%的人類••••••這是美國《終結者》系列電影描繪的恐怖場景。在另外一部反映人與互聯網關系的電影《黑客帝國》中,機器人背叛了人類,人類被互聯網奴役。《少數派報告》、《機械公敵》等影片都描繪了一個黑色的未來:互聯網將具備獨立意識和智慧,超越并統治人類,人類將會像羔羊一樣,任由互聯網奴役和驅使。電腦網絡真的會像電影表現的那樣,成為人類的敵人嗎?
中國一位網絡安全專家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電腦網絡有一天會不會控制人類其實是一個“老問題”,人們多年來就此一直有贊同與反對兩派意見,“象棋的人機對決國際大賽其實就包含著人類對此的擔心”。
這位中國網絡專家認為,電腦網絡是物不是人,它不可能控制人類。這就如同核武器威力巨大,可如果不是人類使用,就不會危害人類一樣。當然,對人類過度依賴電腦網絡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隨著電腦網絡介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影響越來越深,而且電腦也從簡單到復雜,甚至朝著神經學方向發展。電腦網絡越先進,人類對其依賴性越強,那么一旦發生問題,人類所蒙受的損失也就越大。
不過,這位專家表示,人類完全不必擔心電腦網絡會取代人類,因為人類的靈感、創造力和想象力是機器所不具備的。以戰爭為例,人們將戰爭指揮比作藝術,指揮中的技術可以由電腦網絡來代勞,而藝術則是非電腦網絡所能,“電腦網絡可以無限地接近人類,以便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但要取代人類則是不可能的”。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自動化研究學者胡德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人類太依賴中央化系統顯然是不好的,這不僅會讓人類喪失很多原本應當身體力行參與的社會活動,小到和同事、朋友面對面交流,大到將整個投資市場的系統寄托于電腦的科學化管理,都存在一定危害。他建議人們應當從身邊的教訓中明白,使用和過分依賴某種技術,永遠是兩個概念。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馬化騰說,騰訊的商業模式和很多企業不一樣,主要思路是提供大量免費的服務,騰訊現有高達5億活躍賬戶,覆蓋了中國超過2.5億的網民。通過免費的服務來開發出增值服務,是騰訊80%的收入來源。這個商業模式在全球來看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