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解讀極端氣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各行各業和氣象環境條件都有密切的關系,但是最敏感的,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業,氣象服務中為農業服務一直是氣象服務的重點工作。所以從氣象服務的角度講,我們也在不斷的跟蹤和探索氣象為農業服務面臨的新形勢,新需求,我們要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最近幾年,從中國氣象局的角度講,我們也積極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在保障糧食增產,保障農業發展方面作出氣象服務應有的貢獻。
氣象在為農服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為農業的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做服務。第一、使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早期預警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比如說針對低溫、倒春寒、晚霜凍,我們都要做到早期預警,使我們的預警變成防御的行動對策。比如說我們前一段時間通過氣象監測發現未來可能有明顯的降溫,可能會出現晚霜凍。針對今年的農業形勢,如果晚霜凍很嚴重,將會對糧食產量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和農業部門進行了聯合會商和溝通,通過農業部門和氣象部門把這個預警措施發布出去,使受影響的地區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這次我們的晚霜凍的早期預警到防御的對策和措施的互動還是不錯的,這是我們氣象為農服務的一方面。
第二,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產活動要合理利用氣象資源,回避氣象災害。要讓農民了解更多的氣象信息,使農民根據氣象條件來開展他們的農事活動,讓氣象監測預警更加有針對性。比如未來有降水,農民如果不知道的話,一場雨沖了以后就會造成損失。我們要建立農村的氣象信息網絡,在這方面我們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我們有專門為農服務的網絡系統,運用多種手段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比如我們有互聯網,但是每個農民不一定都能夠上互聯網,我們可以設立信息員,通過短信把氣象信息發到農民手機上。此外,我們可以建立農村大喇叭,由信息員把這些農業氣象服務信息通過大喇嘛給村里的農民定時發布出去,這就是“土洋結合”的農業氣象信息網絡。
另一方面,我們的預測預報信息也要做得更加有針對性,城市公眾有自己的氣象需求,農民的有農民的氣象需求,我們要針對性地做好這些工作。所以我們實現由靠天吃飯向看天管理的轉變。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比如說大棚蔬菜是在大棚里,和自然的條件就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把觀測設施建到大棚里面去,開展一些針對性的服務,所以也涉及到了光照、澆灌、噴水等方面。
這些年來,我們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針對性地做了一些工作。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春季農業生產的時候,提出了要確保糧食有好收成就要“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我們不能控制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把脈好老天爺的脾氣,真正的趨利避害,做好穩產、高產。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10月13日,中國雅虎向記者證實,正式推出SNS社交網絡服務,并把該服務定名為“關系”。 【IT商業新聞網訊】10月13日,中國雅虎向記者證實,正式推出SNS社交網絡服務,并把該服務定名為關系。 中國雅虎宣布推出SNS業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通過互聯網、短信把氣象信息發給農民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