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公司大多是平臺型公司,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圈人”,“圈企業”、“圈信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正好是這三種模式的代表。而現今支付行為的無遠弗屆令我們不得不大膽猜想,下一個超大型平臺公司可能將在支付行業誕生。
都是圈,圈什么很關鍵
獨立的支付組織起源于人類商業活動的需要,現在被搬到了互聯網上,為交易雙方提供了便利,但所服務的領域卻并非只限于網絡消費,無處不在的支付行為讓支付公司的業務有了無限拓展的可能。
同樣是做“人人用得起、人人都好用”的支付平臺,行業前兩名支付寶和財付通的發展策略卻大相徑庭。
支付寶得益于母公司阿里巴巴不遺余力的瘋狂投入,不斷強化個人用戶端的優勢,用戶極速增長,目前注冊用戶已達3億,可以理解為它的商業模式為“圈用戶”。
一個突出的例子體現在公共事業繳費業務領域。這一業務是行業內另外一家市場策略靈活的公司(快錢)的創新,它率先在上海推廣這種模式,但將其做到極致的卻是支付寶,這是支付寶迄今為止所面臨的最復雜的業務,但這項業務不收取任何結算費用。正是因為沒有利潤,始創者快錢早已停止了新市場的開拓,財付通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動作。支付寶已經在20多個城市實現了網上的煤電支付,今年有望在50個城市開通。
財付通起初服務于騰訊旗下C2C網站拍拍網,其時母公司業已積累起國內最龐大的用戶群,因此財付通不斷地挖掘商戶資源,并在類似航空客票的B2B領域重點投入,可以理解為這是在“圈商戶”。
從2007年5月財付通介入航空支付至今,其機票交易額已占整體交易額的30%,年增長率超過100%。像機票這樣標準化的虛擬產品,不需要物流,又正好可以服務于用戶,財付通從一開始就屯入了重兵,被擠壓的中小代理商的市場份額全部轉向了財付通,使其逐漸成為網上機票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
支付寶首席用戶體驗設計師朱寧說,支付寶作為行業里的老大,就該有老大的責任,“帶隊伍的走好了,后面也能走好,如果我們掉溝里了,后面的估計也難以幸免。”
財付通高級市場經理張抗認為,支付寶1500多人的隊伍同時在太多的領域發力容易分散精力,而財付通200多人的團隊卻在可控的范圍內將效益做大了最大化。
這種差別也體現在了雙方將拉開戰局的手機支付領域,支付寶投入重金研發實現了幾百款國內外主流大牌手機的全覆蓋,財付通則打算作為一個模塊植入到移動QQ里去,實現QQ手機用戶與支付用戶的無縫轉換。
技術、牌照,其實都不是問題?
號稱“超級網銀”的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統--網銀互聯系統即將上線,讓公眾紛紛猜測這是支付行業“國家隊”吹響的號角,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至少在現階段,超級網銀更類似于在線版銀聯,第三方支付原來對接銀行需要耗費很多技術成本,超級網銀出來后,可以讓第三方支付更專注于增值服務。
而且正如視頻行業涌現的諸如CNTV (中國網絡電視臺)這樣的“國家隊”所面臨的困境一樣,技術解決的只是便利性的問題,接下來比拼的就是服務,包括支付產品種類、用戶體驗等等,顯然,具有先發的用戶基礎和服務體驗的第三方支付組織更具優勢。
至于所謂的“牌照”問題,此前央行頒發過《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醞釀對大量非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組織統一管理,也對相關的公司進行了詳細的“摸底”備案,但所謂的“電子支付牌照”卻遲遲沒有正式出臺。
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認為,對于政策風險的擔憂其實是杞人憂天。監管部門之所以還沒有發放支付牌照,是因為管理的相對滯后性。畢竟支付系統沒有出問題,既然如此,不如看看再說,等市場自己選擇;如果發現漏洞,再進行監管也可以。
較早時,支付寶前任總裁邵曉峰談及公司可能拿不到電子支付牌照時,曾表示“這個可能性很小,幾乎不存在”。
財付通高級市場經理張抗說,“如果要發,財付通也應該會有”。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近日,網絡視頻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廣州舉行。記者獲悉,2009年,我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2.4億,中國網民有6%的時間在網上看視頻,網絡視頻市場前景誘人。然而,視頻網站行業目前仍在燒錢投資,并未開始盈利。 近日,網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下一個超大型平臺公司可能將在支付行業誕生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