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深圳華強北明通數碼城,人頭攢動景象不再。
在一層的各大手機銷售檔口,稀落地擺放著金鵬、中天等國產二線品牌機。不過,一度占據明通數碼城銷售主力的“高仿機”,則已難覓蹤影。
“諾基亞N73,售價1300元。”在其間一檔口,一張尚未撕去的標簽,依舊清晰可見,但柜臺上已沒有樣機,只留下一道清辨的手機輪廓狀的灰跡——知情者告訴記者,半個月之前,這里擺放的是諾基亞N73的“高仿機”。
深圳嚴打山寨機
記者轉遍明通數碼城這個“知名”的山寨機集散地,發現類似的情形屢入眼簾。不僅是“高仿機”,曾經隨處可見的翻新機、水貨手機、雜牌機,此時都難覓其蹤。
這一切的轉變,源自半個多月前深圳有關方面針對“山寨手機”的又一次大規模整治。央視有關深圳“山寨機”泛濫的報道,讓這個業內并不新鮮的話題,被再一次推至風口浪尖。
“這次針對山寨機的嚴打活動,其力度為歷來罕見。”7月3日,在華強北從事了8年手機生意的一位經銷商對記者表示,而“高仿機”則是此次打擊的重點。
有消息稱,僅6月11日整治行動開始當天,深圳福田工商分局經檢科執法人員就端掉2個特大制售假冒手機窩點和1個藏假窩點,查獲假冒“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及其他雜牌手機5991部,各類手機配件23800件,制假工具一批,案值300萬元。
“最近時常聽到有山寨機廠被端掉的消息,有點人心惶惶。”上述手機經銷商向記者表示,一些聚集在華強北、天安數碼城內的山寨機公司,已部分遭到工商部門的查封,“XX廣場的山寨機老板已經轉到賓館去辦公”。
但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打黑”行動,更多的山寨機廠商則表現得不以為然。
一位深圳手機界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嚴打行動‘治標不治本’,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山寨機還會抬頭。”
事實上,7月5日當天,在明通數碼城附近的遠望數碼城,記者清楚地看到,盡管鮮見“高仿機”的痕跡,但是水貨機、翻新機已開始有售。
當記者假扮成內地進貨商,詢問一檔口老板,是否有XX品牌的“高仿機”時,對方表示,肯定有貨,但最近風聲比較緊,希望能再等一段時間,“但不會等太久”。
單機利潤大幅下降
“此次‘嚴打’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一些小型山寨機企業的壽命。”有手機業內人士認為,山寨機其實有自己的市場競爭規則,隨著市場的發展,一些中小型山寨機廠商本已面臨市場淘汰的命運,但“嚴打”則讓他們在事實上找到了留出來的市場空間。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就有60%到70%的山寨機廠商退出了這個市場。”7月3日晚,在華強北的一家咖啡廳,一位歷練多年的山寨機人士陳強(化名)告訴記者,究其原因,“價格拼殺得太厲害了,風險太大,賺不了什么錢”。
據記者了解,相比幾年前山寨機在高峰期單機高達百元以上的利潤相比,目前單機利潤普遍下滑至30元到50元。
“今年以來,利潤下滑更是厲害,有的山寨機廠商甚至10元的利潤也做。”陳強說。
除了山寨機廠商在價格方面的惡性拼殺外,利潤下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
據了解,目前一款普通機型的開模費從20萬元到50萬元不等,再加上各種采購費用和人力成本,生產一款手機的成本至少在30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按照目前市場上,一款手機300元到500元的“出廠價”計算,1萬部的出貨量便成為山寨機廠商的保本量。
“現在單款機型1萬部的出貨量,是圈內的生死線。因此,一般低于1萬部的訂單,我們不接。”陳強說。
但市場卻在不經意間悄然生變。陳強說:“從今年年初開始,深圳不少山寨機廠家反映出貨量開始放緩。”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進者涌入山寨機市場,山寨機的產能已成飽和態勢。”陳強表示。據其分析,原因在于,與幾年前總共才幾百家山寨機廠商規模相比,目前遍布深圳的山寨機廠已不下千家。
深圳某手機行業組織的內部人士對記者估算,今年全年山寨機的出貨量可能超過2.2億部,“除了出口海外的手機外,流入內地市場的山寨機也接近1億部”。而來自易觀國際的調查顯示,2007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銷量也就1.4億部。
另外,今年以來,國內的整體手機銷售也已呈現出放緩的行業性態勢。7月6日,某國產手機經銷商告訴記者,相比往年約為30%的銷售增長率,今年的增長率還不到10%。
“手機銷售的行業性滯脹,也傳導到了山寨機市場。”陳強說。
重重壓力之下,山寨機廠商的接單方式也被迫應變。“以前我們是先接訂單再生產,現在顧不了那么多了,先做出來再說。”陳解釋稱,現在手機的更新換代極快,“時不我待啊”。
由此,虧損的風險也與日俱增。陳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不少渠道匱乏的山寨機廠商,一款手機的出貨量也就6000部到8000部,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款手機的虧損額甚至高達百萬元。”
窘境之下,不少山寨機廠商面臨市場“大浪淘沙”的優勝劣汰式選擇。在此背景之下,除了有著相對固定銷售渠道的山寨機廠商得以生存外,更多的小型山寨機廠商選擇黯然離場。
有山寨機業內人士表示,突如其來的這場“嚴打風暴”,卻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給這些萌生去意的山寨機商們帶來一線“生機”。
支撐上述觀點的邏輯是,由于集中嚴打,可以遇見在未來不久,山寨機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的貨源緊張,而首當其沖遭到打擊的多為一些有一定規模的山寨機廠商,“比較顯眼”,而中小山寨機廠商則由于“靈活”而有可能很快轉移。
“而與之相應的市場需求,卻沒有萎縮的跡象和理由。”陳強認為,那些原本面臨淘汰命運的中小規模山寨機廠商,可能會在這次嚴打之后反彈,“出貨量可能會有一個爆發性增長”。
山寨機價值爭議
有熟悉山寨機市場的人士認為,“歷史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每一次嚴打過后,山寨機都會出現一個反彈勢頭”。
不止于此,更深層次的背景還有來自不同渠道資金的推波助瀾。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多位在華強北從事手機生意的受訪者向記者透露,隨著A股和樓市的低迷,不少的海外“熱錢”開始涌入中國的山寨機市場。
“只要你有著良好的渠道,想找個500萬元到1000萬元的資金啟動一款手機項目,很容易。”業內人士說。
陳強也認為,無論是從市場需求,還是資金支持來看,山寨機想要卷土重來可謂輕而易舉。
“事實上,這次嚴打受到沖擊最大的,應該是那些規模較大的山寨機廠商。”上述知情者向記者透露,由于出貨量較大,“目標明顯”,他們在此次嚴打頗傷元氣。
“引導‘山寨機’走出‘山寨’,應更多的遵循市場規律,而非單一的行政手段。”有分析人士認為。
事實上,知名電信業專家闞凱力日前就曾對外表示,山寨機的出現是中國手機產業的一大創新,是對手機產業鏈的一項重大革命。
闞凱力認為,應該對現在所謂的山寨機加以區分,其中,除了對屬于走私的黑手機,以及那些形成知識產權侵權的高仿機應明確予以打擊外,正確看待那些“利用了像聯發科或者展訊的手機芯片套裝來迅速地反映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很多物美價廉的手機,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的手機。
“山寨機的成本優勢和出貨的快速,使其在市場上頗具競爭力。”陳強舉例說,一款山寨機從設計、開模、采購、組裝到出貨只需45天。而正規廠商僅一個入網檢測就需要一個半月,出貨最快也要在兩個月以上。
事實上,由于大量采用聯發科等的芯片,一些山寨機在手機質量上與所謂的品牌廠商差異并不大。“甚至部分品牌手機,都愿意跟山寨機廠商合作。”陳強說。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不少國產二線品牌手機,都與深圳的一些山寨機廠商有合作,由后者為其做貼牌或代工。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所謂的山寨機在中國手機產業鏈中所具有的一定價值。
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杰亦認為,對待“山寨機”產業,除了遵循相應的規章政策監管外,應站在手機產業全局的角度來考量。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隨著商業應用技術的進步,國內企業的e化程度日漸普遍,速度也越來越快。今天大家所討論的,已經不再是要不要e化的問題,而是如何e化。 【IT168 信息化】 隨著商業應用技術的進步,國內企業的e化程度日漸普遍,速度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六成山寨機退市關口 中小廠商瞅準嚴打空間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