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萬美金收入,60人的公司,10個銷售人員,在經濟形勢不斷探底的2008年末,這樣的公司可以賣多少錢?
“10億美元!聽到投資者的估值,我們都跳了起來,覺得不可思議。”PPTV CEO陶闖回憶說,他當時任職于微軟,主要負責互聯網業務的全球產品開發和商務戰略,而這家昂貴的小公司正是Hulu。
Hulu是2007年在美國成立的一個免費觀看正版影視節目的互聯網網站。它和全美許多著名電視臺以及電影公司達成協議,通過授權點播模式向用戶提供視頻資源。
在美國,視頻網站可分成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和PPC(Professionally Produced Content,專業制作內容)兩類,分別以YouTube與Hulu為代表。據陶闖的觀察,“在美國,除了Youtube被谷歌收購以后,在美國沒有第二家分享視頻網站做得起來或者拿到融資,微軟、雅虎基本把自己的分享類網站都關掉了。”投資人“用腳投票”,慢慢與UGC網站漸行漸遠的原因在于,UGC網站帶寬成本在日常運營中為“不可承擔之重”;內容不可控,廣告主不敢輕易投廣告,還招來大批訴訟官司。
在中國,以往的UGC標桿紛紛倒戈,酷6被盛大收購后,準備砸3億元打造正版視頻門戶平臺;優酷推出視頻版權合作管理系統,對用戶上傳的侵權內容全面屏蔽;土豆網說2010年要把“以前沒用的錢都花出去”,投資重點是內容。加上一直奉行PPC模式的PPTV、PPStream等,大量視頻網站開始將“正版+免費(或收費)+廣告”的Hulu模式奉為圭臬。
然而,Hulu的資源稟賦不可復制,Hulu的三大股東——新聞集團、NBC環球和迪士尼壟斷了美國影視內容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四大電視臺中僅有CBS一家沒有加盟,版權成本有限,且具有獨占性。除了央視力挺的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中國各家當紅視頻網站鮮有強大的內容后臺支撐,融了大筆錢的網站,競逐有限的內容,究竟會是怎樣的光景?
陶闖這樣的局內人已經看到不好的苗頭,他用“飆升”來形容過去幾個月間版權價格的走勢,“在三個月里頭,普遍有漲價2到10倍的感覺。以前用每集一兩千的價格可以談的一部電視劇,現在播放權動輒開價就是一兩萬。”一個突出的事例是新版《三國》,單集的網絡版權叫價已到15萬,95集的一部劇版權價高達千萬元。
網絡版權市場其實就像一個“江湖”。網絡版權就有純粹的播放權和獨家可轉售權之分,后者類似網絡發行商。視頻網站的角色往往是互換的,比如,激動網購得了《非誠勿擾》的獨家網絡版權,為回收版權成本,它亦會向其他視頻網站轉售播放權,反之亦然。
定價的判斷,除了用戶觀看數量、評論數量、搜索引擎數量等量化指標外,“江湖”上有不少“潛規則”。據PPS公司總裁徐偉峰介紹,不同片子在不同播放平臺價格就有差別,比如成了多少個衛視的首播劇,央視一套或八套有沒有計劃播,沒有大規模播出,價格就上不來,多少個衛視播出,價格都不一樣;買家如果是互聯星空,屬于用戶收費業務,會賣得高一些,視頻類網站價格就低;還要看演員,紅的演員價格才能喊上去。定價尺度的具體拿捏,一定要在這個圈子混久了才能了解。
目前版權價格陡直向上的走勢,固然因為Hulu模式榜樣在前,正版的需求在提升,也有力量的博弈,定位不同就會影響叫價:有的是想做江湖老大,希望樹立壁壘。陶闖說,“有些大戶進來,抱著的態度就是我來一把高價,抬一抬,你們幾個小的玩不起,我把門檻樹起來”;有的江湖“小幫派”恰恰是渠道、品牌、技術上處于弱勢,于是不惜投入重金,在內容尋找細分優勢。
版權市場的博弈似乎已在形成“囚徒困境”,“真的抬了起來的話,誰最后都難受,我們掙不到錢,就沒有更多的錢去買內容,內容掙不到錢,不會做更好的內容,整個良性循環起不來。”陶闖說,于是,除了加碼版權購買的預算,各大視頻網站也在紛紛尋找內容來源的突破。
以PPTV為例,曾與鳳凰衛視合作,打造了中國第一部網絡電視劇《Y.E.A.H》,結果發現其職業水平和專業水平與傳統制作機構差距頗大。曾探討與內容制作機構進行利益分成,遺憾的是,多數影視制作機構資金鏈偏緊,更偏好快速的回報模式,尚不具備大范圍推廣的可能。目前,PPTV將“筑巢引鳳”視為開拓內容來源的重點,開放自身的頻道資源,已有教育培訓機構、網絡游戲運營商、電視購物頻道向PPTV購買頻道資源,并在內容來源領域搜尋合適的并購標的物。
然而,“探路”絕非朝夕可見成效,基礎有限的營收亦不足以支撐高價版權的大量購買,可內容的比拼誰都又不敢懈怠,有時候,版權方面不得不有些“含糊”,但大家都有把柄可抓,競爭又勢同水火,版權問題時常會像引線,一點就著。2009年,各類視頻版權糾紛、反盜版聯盟就此起彼伏,遍地“烽火”。
近幾日,PPTV和PPS持續升級的訴訟之爭,其肇始就與版權糾紛相關。PPS認為PPTV在版權問題上侵權在先,PPS對其軟件卸載只是“維權”;PPTV則反駁,版權糾紛與惡意卸載是兩碼事情,PPTV并不避諱版權問題,但惡意卸載侵犯的是用戶的知情權與隱私權,“兩者并不能相提并論”;PPS自身同樣在版權上頭被指責侵權甚至訴上法庭,并沒有“道德高地”。
PPTV的言下之意,或許能解讀為,版權糾紛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本可協商解決,卸載則是變了性質,上升到“敵我矛盾”了。但是,殘酷競爭下的底線又如何能拿捏得恰到好處呢?
其實,PPTV和PPS的口水兼訴訟戰,折射的中國民營視頻網站如履薄冰的前行之路,沒有CNTV的顯赫出身,更遑論Hulu這樣強大的內容支撐,只好自己上市場,去搶奪有限的陣地與資源。陶闖說,他相信2010年視頻產業將是最為精彩的產業,各家將會集中在運營和內容上進行比拼。可是,既然生態環境不和諧,競爭是不是就多了些異樣的色彩呢?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王振波是公安部督辦的“4·19”特大網絡賭球案的主犯。這起案件從警方介入調查至今歷時兩年,4月16日由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作為本案的主犯,王振波被以開設賭場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360萬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頻網站遭遇囚徒困境:版權市場力量博弈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