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茜
對于電子支付牌照的下發,最為關注者莫過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如今,牌照仍未見端倪,央行卻已經對網上銀行開始了大力構建
一場圍繞電子支付的明爭暗斗正在精彩上演。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向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立一個真正全球化、一流的支付體系,這也是全球第三方支付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
馬云之所以斥巨資在支付寶身上,目標直指中國電子商務、互聯網發展以及線上消費市場。據公開數據,2009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年度交易規模已經達到6000億元。然而,另有知情人士私下透露,支付寶很有可能會用這筆資金對銀行進行收購或參股,借此來取得合法的金融資質。
馬云對入駐金融行業的渴望比較迫切。在此之前的4月1日,《IT時代周刊》得悉,央行宣布正在著力構建第二代支付系統“先行軍”——網銀互聯應用系統,該系統或將于今年8月份上線運行。本刊記者還了解到,首批獲得試點許可的十多家銀行已經進入緊張的接入系統開發階段。
央行網銀互聯互通系統的推出,將大大加強網絡銀行的操作能力。但隨著被業界稱之為“國家隊”的央行對網上銀行業務重視程度的提高,該領域的“民營隊”——第三方支付平臺儼然不甘寂寞,它們和央行一道將這場電子支付的較量引到制高點。
二代支付系統即將出臺
有公開資料顯示,一旦在8月正式啟動央行打造的第二代支付系統的網銀互聯應用系統后,用戶登錄任何一家銀行的網銀,就可以24小時實時操作包括其他銀行網銀業務在內的大多數業務,不會再因為發卡銀行不同而使業務范圍受限。“第二代支付系統節省了跨行轉賬中復雜的路徑過程,提高了網銀的使用效率”,業界一致認為。
據銀行人士介紹,目前銀行支付業務由央行的小額支付和大額支付兩大系統完成。小額支付是每天分幾次批量處理,而大額系統并非24小時開通,這也是目前轉賬匯款無法實時到賬的重要原因,對此,用戶早已怨聲載道。“網銀互聯的推出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包括深發展、光大銀行在內的五六家銀行都已經私下開展了網上銀行業務,不過,各家銀行仍處于各自為政狀態。深圳發展銀行科技運營部負責人郭剛曾在去年表示,深發展正在試點,等網銀互聯正式運營后,客戶只要登錄深發展的網上銀行,就可以查詢工行、中行等其他銀行卡的信息。
分析人士認為,超級網銀服務在使用戶便捷的同時,也令各家銀行的競爭意識進一步加強,因為這無疑表示某家銀行的賬面資金將會隨著用戶網絡轉賬而被轉移。據悉,目前已經有十幾家商業銀行成為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統平臺的試點。
尷尬的第三方支付
隨著央行網上銀行業務的逐步成熟,支付寶也開始采取了緊鑼密鼓的新動作。
一直以來,支付寶頻頻向金融行業靠攏,從2005年3月,支付寶與工行達成戰略合作以來,支付寶陸續與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的60多家境內外銀行達成了合作。2009年8月至今,支付寶先后聯手交行、廣發、光大等9家銀行推出信用卡大額支付等一系列合作。正因為此,民間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對獲得正式金融企業的名分極為期待。然而,對于它們的身份,相關部門的態度卻總是搖擺不定。
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曾公開表示,第三方支付是一種新生事物,允許符合規范的第三方支付系統接入清算平臺,他甚至稱“央行下一步要給第三方支付平臺發放通行證,這會對網上銀行產生競爭沖擊”。盡管他并未透露時間表,但這種承諾足以使第三方支付企業欣喜若狂,這代表著包括支付寶、電信運營商在內的支付平臺將有可能得到國家的肯定,被正式納入金融行業。
但話音剛落不久,政策因為中國移動的介入有了新的轉變。3月10日,中國移動斥資398億元入股浦發銀行,劍指移動支付業務。就在此時,歐陽衛民卻言辭堅定地表示,“不可能授權非金融企業直接從事支付業務”。
歐陽衛民這樣解釋說,無論是電信業還是銀行業,在中國都帶有行業壟斷色彩,其行業分工如同“井水”與“河水”一樣分明,跨行業經營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和規范管理,“獲得許可的機構,其性質必須是支付組織,不可能授權‘非金融企業’直接從事支付業務。”
監管與保護并存
政策直接影響到第三方支付平臺未來的發展。歐陽衛民的一席話盡管是對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參與金融業所做出的解釋,但也使尚未獲得清算業務牌照的支付寶心情沉重。
在獲得央行等方面許可前,支付寶沒有正式的“支付組織”資質,因此,馬云需要一張牌照洗去外界對它的質疑。但自2007年就推出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三年多來仍停留在“征求意見稿”階段,具體實施仍未見端倪。
外界對第三方支付的“民營隊”何時被“正身”尤為關注,甚至有消極的聲音認為央行“超級網銀”的出臺會讓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淡出市場。對于類似說法,支付寶一笑應對。
支付寶公司CEO彭蕾告訴本刊記者,支付寶一直以來與央行保持著定期匯報與溝通的制度,“我們不認為央行二代網銀系統的推出是對市場的損害,相反,它的升級對規范以及優化國內支付環境、提升用戶體驗的意義巨大,也將為完善電子商務基礎服務,推動國內在線消費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
支付寶對我國網上支付的貢獻毋庸置疑。目前,支付寶用戶數突破3億,日交易額超過12億元人民幣,為包括傳統B2C購物、網絡游戲、機票商旅乃至物流、保險等眾多領域提供支付服務。一直以來,支付寶除了為整個互聯網搭建支付基礎設施,還通過自身積累的海量數據搭建整個電子商務的誠信體系。
不同于部分人士無端的猜測,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賀強認為,加強后臺系統平臺、實現技術和需求的無縫對接才是眼下第三方支付真正應該努力的重點。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否與網銀互聯業務相結合主要取決于前者在技術和安全性等方面成熟與否。
歐陽衛民曾形象地比喻,“如同結婚證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并不會影響自由戀愛一樣”,對于支付牌照的申請者能否獲得許可,他表示不是看其是否有金融業的背景,而是看其是否具備必要的資質。
這番話在熟悉內情的人看來,明顯表現出對運營商的戒心,而對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或許體現出了一定的認可。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該報告的數據來自今年2月對1753名12歲以上美國人的電話追蹤。這一報告對Twitter的認知度、用戶構成、狀態更新行為、品牌關注行為以及對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網絡的態度進行了研究。 北京時間5月10日午間消息,據國外媒>>>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