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地方網絡論壇已經成為本地公眾表達民意的活躍空間。有專家認為,地方論壇也由此變成政府疏導民意的最直接路徑。但事實上,很多地方論壇并未達到這一目標。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刪帖,從而阻塞了這一表達路徑。對此,星期柒新聞周刊對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曹勁松進行了專訪。他表示,刪帖并不是好方法,不能讓刪帖阻塞地方論壇的民意表達渠道,而應該通過有效回應對民意進行疏導。“南京網絡發言人制度正致力于將地方網絡論壇變成真正的民意疏導最短路徑。”曹勁松說。
網絡論壇背后是利益“角力場”
星期柒新聞周刊:最近,人大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壽龍和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網絡輿情》副主編單學剛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地方網絡論壇應該是疏導民意的最短路徑,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刪帖,導致這一路徑被堵,從而將一些原本能夠化解在基層的網絡事件在全國性論壇上進一步發酵升級,演變為公共事件。
作為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同時也是南京網絡新聞發言人,您對這種觀點有什么樣的看法?
曹勁松:首先,我對這一觀點表示同意。不過,我要對兩位專家的說法進行一些補充,應該講地方網絡論壇是疏導民意的最短傳播路徑。因為,民意的疏導和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一個通道問題,還需要事實的支撐,和論壇背后政府、網站、網民的共同作為,否則論壇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
其次,我要給地方網絡論壇補充兩個定位。第一,它是社會意見交流與溝通最活躍的空間。論壇之所以活躍,是因為在這個平臺上,不管你是誰,普通的老百姓也好,政府官員也好,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將被剝離,在網絡論壇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第二,結合南京的地方特色,地方網絡論壇又是政府網絡發言的最佳工作場所。在這樣一個活躍的空間,網絡發言人和網民交流將取得最好的效果。網絡問政的實效在哪里,就在于不僅僅是口頭上的答復、受理,而是在新的媒體條件下,督促政府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星期柒新聞周刊:您談到地方網絡論壇的定位,那么放到具體事件中,比如在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民意訴求的時候,地方網絡論壇又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曹勁松: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從表象上看,一是信息的傳播源,二是意見的集散地,三是輿論的放大器。這些只是表象上的,而在其背后則是使用者價值的表現。通過網絡論壇體現出的價值判斷是使用者的價值選擇。
所以,地方網絡論壇還有三個更深層次的作用。第一是通過信息傳播源搶占話語制高點,誰早說,誰細說,誰主動。第二,在意見的背后,地方網絡論壇又成為一個利益的角力場。各種群體出于自身的需要,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將各種意見進行交匯,形成自身利益訴求的角力。比如,南京現在在研究過江隧道免費通行問題,江南和江北的居民訴求不一致,有車和沒車的居民訴求不一樣。
三是地方網絡論壇成為公眾價值的度量衡。在輿論匯集中,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在主導。比如現在一些網民仇官仇富的心態,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對政府提出的改善民生、降低房價、提高收入水平等強烈的訴求,其中都包含著公眾的價值觀:政府是要給公眾不斷提供優質服務的,不斷創造良好的社會公共環境。
星期柒新聞周刊:您剛剛談到地方網絡論壇是一個利益的角力場,實際上地方論壇上表現出的公眾利益可能更加貼近老百姓,更加真實。而到一些事件放到全國性論壇上時,它的利益導向可能會出現偏差。
曹勁松:是這樣的。比如南京的事情放到新浪論壇上去討論,很多不在南京的人加入進來,那么在這些意見的把握上就可能會出現偏差。應該說,在地方網絡論壇比較好地反映了當地公眾的利益訴求。網絡論壇有一個特點,讓每一個人盡可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它給了每一個個體發聲的空間。至于這個個體是否代表一個群體或者一類人,無法衡量。所以,在看待網絡論壇表達的民意時,也要區分個意和眾意。
個人投訴類意見最易引發公共事件
星期柒新聞周刊:您在工作中如何對待地方網絡論壇中出現的一些負面的,民意訴求類的、突發事件類的帖子,怎么處理?
曹勁松: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機制。我們把公眾在網絡論壇上反映的意見分成三類。一是社會監督類,這一類別主要包括公眾出于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出發,對于社會管理、社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突發事件、道路擁堵、管理不到位等等,提出的監督。這些往往是一個個案,是一種事實。
對于這一類,網絡發言人的角色就成為一個調查者、核實者。如果情況不實,那就要進行澄清;如果情況屬實,就要推動整改和問責。當然整改和問責需要發言人做二傳手,將信息傳遞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由他們進行整改和問責。
第二類是意見和建議類。這一類往往是公民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要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出于公共利益提出意見建議,希望政府采納。這時網絡發言人要扮演一個很好的溝通者的角色。有兩種情況,一是和責任單位進行溝通。比如說,那天在新聞夜宴中談到城西干道改造方案,其中有公眾就提出,能否在秦淮河底下建隧道,并和秦淮河清淤結合在一起,原來的道路不動,這樣就避免了道路擁堵。我們就對其進行了反饋,這一方案之前政府也考慮過。秦淮河底下建隧道,從工程技術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作為一條主干道,并不是只要修通隧道就可以了,關鍵是隧道出口問題,出口通道需要很大的過渡帶,但目前這個過渡帶沒有。二是和公眾的溝通,提供了好的意見建議,已經采納了,網絡發言人要給予反饋和感謝。
第三類意見是個人投訴類,這也是地方網絡論壇上出現的比較多的。按理說,這一類問題是應該到信訪機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反映的,但是因為這些渠道要么不通暢,要么沒辦法解決,所以,這些意見就反映到了網絡論壇上。
星期柒新聞周刊:而且往往這一類投訴容易演變成影響巨大的公共事件。
曹勁松:是的,像徐寶寶事件就是這一類別。面對這一類別的意見,網絡發言人要扮演的是監察者的角色。如果涉及到政府官員的,進行政風監督、問責;涉及行業的則是行風監督和問責。目前,“南京網絡問政”和行風政風熱線有一個無縫對接,這些問題還是要通過相關的監督機構來解決。
星期柒新聞周刊:實際上現在可能對于政府來說,地方網絡論壇上給政府壓力最大的就是個人投訴類的意見?
曹勁松:這也是民眾最期望解決的。這方面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迫切性更強一些。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一類意見處理好,那么對于社會穩定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要反映的是事實,我們不會刪帖”
星期柒新聞周刊: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有沒有發現過一些可能演變成公共事件的苗頭性信息?
曹勁松:當然有的。地方網絡論壇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有兩種,輿情信息和網絡輿論。輿情信息是前兆,這種信息有可能導致輿論的發生,但還沒有發生。有大量意見加入就進入了網絡輿論階段。在輿情信息階段,還可以通過引導等方式避免其進一步發展為網絡輿論,但到了輿論階段,那么網絡發言人可能只能作為一個觀察者和參與者出現了。
這種輿情信息只要及時解決,就不會形成輿論。比如2008年出現過的“官員豪房”事件,我們做出了及時的澄清,情況并不屬實,從而避免了公共事件的發生。再有近期出現的“南京無事佬”建言南京如何迎青奧,給“大家長”的十條意見。這就是建議類的,我們書記做了直接的回復。
再有就是孫中山銅像回歸的問題,也引起了南京市民在網絡上的熱議。三座銅像哪一座回歸?回到哪兒?是回鼓樓還是回新街口?這一事件中,也是給了公眾充分的討論空間,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最后,傾向于回歸的意見還是比較多。
星期柒新聞周刊:現在有的地方在遇到這種苗頭性信息的時候,往往采用一刪了之的方法,對于這種做法您怎么看?
曹勁松:刪是一種“堵”的做法,這也是一些當事領導從弱化輿論考慮出發最喜歡選用的,就是通過各種路徑把它刪掉。因為信息還沒有傳播開,網上可能只是有一處或兩處,可以通過刪除的方法消除可能引發的輿論熱議。但這并不是好的辦法。這種將輿論信息源堵塞的方法,實質上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一旦在輿情信息的背后有一只“網絡推手”,或者說是有利益訴求一方的代表,他就會不斷把這個信息放到各個論壇上,或是放到門戶網站上,新聞跟帖上,促使大家關注和議論。這個時候用刪除的方法顯然不能奏效,刪帖速度趕不上發帖或轉帖的速度,即使能夠找到發帖源頭,也不能控制網民的轉帖和議論。可見,“堵”的難度越來越大,有時反而因為被刪帖而引發更多的輿論關注。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必須在網上進行有效回應。
星期柒新聞周刊:那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刪帖?
曹勁松:刪有時候是必要的,主要針對一些有害信息,法律法規不允許的,比如造謠、暴力、淫穢色情、侵害商業機密、侵害個人隱私等,這些有害信息就應該刪除。一些無害的,可能是批評政府的,我們就不能刪除。溫家寶總理也說過,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
批評類和監督類的信息,實際上是幫助政府提高完善自己的服務能力,這些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改進、通過交流、通過溝通、通過反饋等進行很好的疏導。
我們有一個原則,這些監督、批評類信息,有些是負面內容,可能還牽涉到領導干部,但只要是事實,那么就沒有必要回避。就像一個肌體生病一樣,為什么要掩蓋自己的病情呢?只有看到了病情,才能進行診斷和治療。
地方論壇變身疏導民意平臺還需多方努力
星期柒新聞周刊:常州地方網絡論壇化龍巷總經理錢鈺認為,化龍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常州疏導民意的平臺,關鍵在于論壇的舉辦方在溝通網友和政府間做了很多工作。您覺得地方網絡論壇要成為疏導民意的平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曹勁松:我覺得首先表達要有通道,地方網絡論壇不能去堵不能去刪,只要不是有害信息,就要讓它出的來。如果表達通道不暢,如何談疏導。現在“南京網絡問政”基本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在后臺不會刪帖,除非是一些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給公眾一個通暢的意見表達平臺。
第二,意見要有互動。網絡發言人機制就是解決這一問題。在一些社區論壇,我們也要求網絡發言人去和網友進行溝通,向網友介紹政府的一些做法和決策機制。
第三,現實中要有作為。對于一些監督類、投訴類的意見,不能光靠嘴說,關鍵還要在現實中有落實。這一點現在是網絡發言人工作的重點。如果在現實中沒有作為,沒有民意參與到公共管理中,那么政府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干好,更不要說去引導民意了。
最后是訴求要有反饋。在互動的同時要有結果反饋給公眾,這也是在有作為的基礎上做出的。
星期柒新聞周刊:事實上,您剛剛談到的四個條件可能不僅僅是網絡發言人個人的努力,可能還要政府、網站和網民三方共同努力,那么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
曹勁松:我認為這中間政府首先要做出努力和表率,做到坦誠和公信。政府如果捂著蓋著,那么一切都是空談。只有坐下來和大家交流,并接受意見進行改進,政府的公信力才會提升。
網站要有社會責任和自身的價值選擇。不管哪個網站,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追求社會效益,是將社會的各種矛盾放大?還是做一些積極引導?這些都是網站需要思考的問題。最后,對于網民來說要進行道德自律和認知自省。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迅游科技CEO袁旭、19Pay聯合創始人向業鋒、5173副總裁張培驁近日做客《新媒體投資沙龍》,暢談“后網游時代投資機會”,均對游戲內置廣告和網游安全市場看好,認為網游行業衍生鏈可能是行業下一個爆發點。 迅游科技C>>>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刪帖趕不上發帖速度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