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標志著知識產權戰略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支撐我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一。“構建和諧社會”和“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自主創新是關鍵,而保護知識產權則是激勵創新、推動發展的必然需求,是中華民族崛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一步深入,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源泉和推動力,更需要有適合本企業發展階段和特點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以引領和促進企業的創新。
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取得較高的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作為正在致力于民族品牌國際化的華旗愛國者,對于知識產權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感受尤為深刻。
高科技領域來講其實是中國人走向世界,和世界展開競爭的最好的機會,因為新的科技往往能夠重新洗牌,能夠給年輕的中國品牌和中國企業創造后來者居上的機會。高科技領域能否打造世界級品牌的關鍵,也是我們中國目前普遍遇到的一個挑戰,就是知識產權。傳統產業,中國是落后的,比如DVD。日本企業已經把專利拿走了,愛多做得再好,最后還是要倒閉。而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總體是一個開放式的,中國在這個領域各世界處于同一個起跑線。從2009年開始,我們看到有一大批的中國企業開始從品牌端進入到知識產權這個領域。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品牌其實本身就是知識產權,另外還有版權、專利,這些知識產權其實是關系到中國所有品牌是否能夠繼續做大,能夠繼續成為世界級品牌的關鍵元素。
當前中國企業、中國創造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在經濟危機下,現在全球消費者都渴望中國的創新能夠給其帶來新的價值,延續高品質的生活。這里面的機會可以說非常大,現在的關鍵是要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在這個基礎上,立足國內,走出去。就像64年東京奧運會之后,日本品牌就實現走出去戰略,誕生了一大批令日本人驕傲的國際品牌,如索尼、松下等,88年漢城奧運會之后,韓國高科技企業也開始走出去,也帶動韓國經濟飛速發展。
中國人不缺乏創新能力,缺的是自信,在過去人類5000年的歷史上,中國4800年里都是世界第一,只是由于近200年清政府閉關鎖國,將中國隔離于世界,才錯過了工業革命經濟大發展的浪潮。而近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又恢復了活力。而且“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以及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一支獨秀取得了8.7%的GDP高增長,都在證明,是恢復中華民族應有自信的時候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發現此安全漏洞的Facebook用戶稱,任何用戶只需要在該社交網站上點擊幾下鼠標,就可以查看他‘朋友’的實時聊天記錄。用戶還可以獲得其朋友們的有待接受審查的準朋友的請求。通常,這些請求中包含有重要的敏感信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旗資訊總裁馮軍:自主知識產權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