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許多影響較大的公共事件,都是先在網絡論壇上曝光,之后全國關注,進而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結果是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網絡輿情因而成為社會矚目的一個焦點。
不過,這個受各方重視的網絡輿論場,基本都是全國性的網絡論壇,本地網絡論壇大多數“缺席”。有專家認為,什么事情都發到全國性的網絡論壇,并不是最優路徑,本地網絡論壇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疏導民意的最短路徑。因而建議各地政府重視本地網絡論壇,爭取在本地使問題得以解決,避免占用更多的社會資源,也避免當地政府的形象減分。(《人民日報》5月4日報道)
然而,網絡輿論場之所以形成目前這種局面,原因恰恰就在于各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樣的重視,作用于地方性論壇,因在其權限管轄之內,一紙命令就可以刪帖,呈現一派大好形勢;作用于全國性網絡論壇,因不在其權限管轄之內,便派出滅火隊攻關媒體以刪帖、灌水混淆視聽。實在紙包不住火了,才重視問題本身。
很顯然,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那里,重視網絡輿情本身成了目的,把網絡輿情當成封堵輿論的瞭望哨,一見輿情初露端倪就迅速行動封堵輿論,試圖讓洶涌的輿論潮消解,冀望不要成為輿論關注的中心和批評的靶子。有這樣的畸形輿情思維,本地網絡論壇當然就失聲。一些全國性的網絡論壇之所以能夠形成輿論場,乃是由于權力和關系力不從心。正是這種力不從心,給問題的真正解決提供了機會,促使權力回到正視問題本身的軌道上。
如此畸形輿情思維也算是有點進步,畢竟要強過那些任你輿論翻江倒海,我自巋然不動的老爺做派。但是,要想不卷入輿論漩渦,或能迅速從漩渦中走出,重新贏得民心民意,還必須回歸正確的輿情思維軌道。絕不能把重視網絡輿情作為目的,而是始終當做渠道和手段,目的在于更好汲取民意、更多解決問題,最終化解社會矛盾,達致社會和諧。在這個意義上,無論是本地網絡論壇、全國性的網絡論壇,還是一些地方建立的輿情監測系統,才會成為善政的新手段,而不是成為封堵輿論的瞭望哨。
對于各級政府部門而言,應當是輿論有反映,我必有回應。反映的是真問題,就迅速解決,并公之于眾;是誤傳曲解,就澄清事實。這樣,無論是本地網絡論壇,還是全國性的網絡論壇,才會分工協作,形成良性互動,政府部門也才會重塑較好的網絡形象和網絡公信力。
進一步說,網絡輿情也只是察民情、聽民聲的一種手段而已,不能什么問題捅到網上去了才重視。各級政府部門還應該重視網下民意,真正走到民眾中間去。在民情、民意通達的基礎上,真正盡心竭力為民眾辦事、解決各種矛盾問題,又怎么會有洶涌的輿論潮呢?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雨林木風創始人賴霖楓昨日在騰訊微博(http://t.qq.com/lailinfeng)中透露,自己已經通過易名中國從國外域名投資者手中購得cntv.com國際頂級域名。 5月5日凌晨消息,雨林木風創始人賴霖楓昨日在騰訊微博(http://t.>>>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重視網絡輿情更要重視現實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