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風波,將過去十年盛行于中國互聯網的“協議控制”模式推向風口浪尖,也讓身處漩渦的監管者“坐立不安”。
6月21日,有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人民銀行相關部門已向其打過招呼,希望近期對支付寶、協議控制等話題,盡量低調、“少說話”。
事情回溯到2011年一季度,導致阿里巴巴管理層最終決定終止“協議控制”,轉而正式轉讓外資股東所持股份的,恰是央行的一紙通知,最終這紙通知釀成馬云所言的阿里巴巴“唯一正確卻不完美的決定”。
誰來復盤2011年一季度某個時候央行與牌照申領企業之間的互動至關重要。
6月20日,接近央行相關部門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今年1月底,央行確實發函要求牌照單位專門書面聲明其是否為境外資本通過“持股、協議或其他安排”實際控制,“但僅僅是一個報備而已,并不是意味著你存在協議控制就不給你牌照”。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上述央行人士的“巧妙”說法,尚難推脫監管政策對于企業的正向“暗示”或“提示”。一家已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企業副總裁告訴記者,“支付寶是按照監管政策做得最徹底的,而無論支付寶還是銀聯商務,事實上,都是朝著徹底內資化的方向走的。”
而爭議“協議控制”的背后,恰是央行2010年6月央行以2號令的方式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管理辦法》中,有關針對第三方支付企業“外資設限”的規定。
“從監管者的角度看,無論是銀聯還是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已被提升至國家金融安全的層面。”某國有大行信用卡業務部門負責人如是分析,監管者的這一政策出發點,恰是釀成今日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一提到“協議控制”(VIE),就談虎色變的根源。
央行表態了么?
2011年5月11日,隨著雅虎的一份聲明,馬云為謀求央行牌照而終止協議控制的做法正式浮出水面,外界冠以“偷梁換柱”,而馬云則稱,這是他做出“非常艱難但唯一負責任”決定。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屬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知識產權白皮書?出版業》。“白皮書”中稱,目前我國網絡數字化盜版嚴重,搜索引擎成為盜版內容的重要出口,其中百度、百度貼吧和百度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傳央行神秘來函促動馬云終止協議控制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