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6月9日,視頻網站迅雷向美國提交IPO,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最多可融資2億美元。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而此刻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已經逐漸失寵,但絲毫沒有動搖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情。逆勢而行的迅雷,或將迎戰互聯網上市泡沫第二輪的洗禮。
規避版權官司 賤賣狗狗匆忙上市
就在迅雷提交申請的同時,迅雷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2010年12月該公司以人民幣1萬元的價格賣掉了旗下三大業務之一的狗狗搜索。出售狗狗搜索究竟是為徹底擺脫盜版問題而“壯士斷腕”,還是為避免相關訴訟影響上市而玩的一招“金蟬脫殼”?
據悉目前,迅雷旗下主要有三大業務:迅雷下載軟件、在線視頻網站迅雷看看和搜索引擎狗狗搜索。狗狗搜索是迅雷旗下的資源索引工具,提供對影視、游戲、視頻、軟件、歌曲等內容的搜索以及下載鏈接。
根據迅雷的招股書顯示,2010財年迅雷的凈營收為3999萬美元(約合2.59億元人民幣)。據2010年媒體對迅雷的報道,迅雷2009年的收入約在2億元至3億元之間,其中狗狗搜索的廣告收入約為3000萬元,占比超過10%。
但,收入遠比因狗狗搜索引起的麻煩要多的多,據悉,目前迅雷仍面臨33起版權訴訟,索賠金額總計人民幣2180萬元,其中11起訴訟與狗狗搜索有關。
今年5月,在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聽證會上,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相關負責人也指出,迅雷、電驢等提供點對點傳輸服務的企業與中國互聯網上電影、音樂盜版問題有直接聯系,并建議美國SEC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內容作為迅雷赴美上市的條件之一。
有分析人士認為,為了趕上中資概念股赴美上市的末班車,迅雷對容易引起知識產權糾紛,進而影響上市進程的業務,采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進行出售,并不難理解。
逆勢而行 應戰泡沫之戰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概念股登陸美國,使得不少人發出了泡沫論的觀點。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概念股破發,海外投資者的審“中”疲勞正日漸變成審“中”恐懼,這些海外投資者可是“傷不起”的,如果他們不買賬的話,也就意味著所謂的上市最佳“窗口期”很快就要關閉。如果一旦關閉,下次打開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因此,現在很多企業寧愿冒著破發的風險都要上市。
而迅雷,在如此尷尬的局面逆勢而行,可謂勇氣可嘉,但是縱觀中國概念股在美創富的狀況而言,并非如此樂觀。
美國券商盈透證券8日宣布,由于擔心一些中國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行為,本周起已經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部分中國公司股票。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超過130家,其中包括麥考林、新浪、當當網等知名企業。主要原因此類企業往往是借殼在美上市,而且存在會計缺陷。
事實上,在市場規范層面,美國并非厚此薄彼,專門針對中國概念股,而是一視同仁。就像《華爾街日報》中文版認為:“這樣的金融資產就像互聯網泡沫時代一樣曇花一現。”而且,該報還舉了美國網絡副食商店Webvan Group Inc.在IPO后由盛而衰的例子。
即使“中國概念股”不被美國券商“拉黑”,青睞中國概念股的也可能是炒一把就逃的投機客。雖然美國人愛冒險,但對于資本市場,美國人是最理性的經濟動物,不會陪“中國概念股”去玩拿身家賭博的資本游戲。
數字說明一切,在美上市的主要中國概念股6月15日多數下跌。漲幅榜上,仁皇藥業漲20.01%、德海爾醫療漲11.64%、和利時自動化漲11.25%;跌幅榜上,研控科技跌20%、奧星制藥跌14.16%、鄉村基跌13.17%。其它個股方面,盛大科技跌10.34%、搜房網跌10.01%、人人跌9.07%、優酷跌6.89%,此外,搜狐、當當、新浪跌幅都超過5%。
中國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美國市場,互聯網已經從PC時代升華到mobile phone時代,尤其蘋果成為業界的翹楚。而且,Twitter和微博推升了網絡時代的信息點對點的即時互動傳遞,新媒體不再是一種職業模式,而是一種滲透進全球每一角落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有不俗的表現,美國業界對中國互聯產業的發展潛力還是十分認可的,但從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表現看,“中國概念股”似乎已經誤入資本歧途。如果沒有長遠戰略規劃地在美上市,欲速不達不說,更會傷及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形象。
迅雷逆勢上市,無論對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在壓力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都是件好事,但是今后要走的道路也是十分艱難的,版權問題不能靠賤賣拋棄來解決,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下去,迅雷也許能夠成為行業佼佼者。
推薦閱讀
互聯網零售商被要求在面向該州有實體店或辦公室的消費者出售商品時繳納營業稅,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因此消費者可以在不主動繳納營業稅的前提下,節約3%到9%的購物開支。不過這是以美國各州的收入為代價的,在2007>>>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迅雷上市逆勢而行 應戰互聯網二次泡沫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