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杭州大雨傾盆。記者們趕往參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臨時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以探究支付寶股權轉讓的真相。
這起風波引爆于5月中旬,阿里巴巴大股東雅虎指責馬云擅自將集團旗下子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到馬云控股的一家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以幫助支付寶獲得在中國境內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對于此事,一時間眾說紛紜,甚至有人評價馬云為“愛國流氓”。而另一個股東軟銀,卻一直保持著沉默。
不久之后,著名媒體人胡舒立發表社論《馬云為什么錯了》,立場鮮明地評價說馬云此舉“錯在違背了支撐市場經濟的契約原則”。
6月12日凌晨,遠在美國的馬云與胡舒立進行了長長的短信溝通。馬云認為胡是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做出的不客觀評論。但真正的事實是什么,他在短信中并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于是,他打算在這個媒體溝通會上消除外界的“誤讀和誤解”。這天下午,在淘寶網的一個會議室里,剛從美國談判回來的馬云顯得有些疲憊,口才蜚聲業內外的他在溝通會上多次將軟銀說成微軟。
突然中止的協議控制
"雅虎軟銀一直對支付寶股權轉讓隱忍不發的原因是存在協議控制,而馬云最后單方面未經授權便終止了協議控制,等于切斷了雅虎軟銀的實際控制權"
馬云說,關于支付寶的事情,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大概討論了快三年多,從最早猜測國家可能會有的監管政策,到討論央行出臺的多個監管文件,幾乎每次董事會都認真討論過。但每次大家觀點都不一樣。
2009年6月,支付寶股權進行了第一次轉讓,即轉讓70%股權至浙江阿里巴巴。之所以選擇這個節點轉讓這一比例的股權,是因為2009年4月份央行出臺了一個對于非支付機構企業做備案登記的文件。支付寶和其他公司在進行獲取牌照的政策解讀時,參照了商業銀行外資持股比例的規定,認為保持一定的中資比例即可拿牌,于是有了70%股權的轉讓。
至于為什么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馬云得以順利轉移出支付寶70%的股權,支付寶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說,2009年支付寶股權的第一次轉移的決定,被放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了,雅虎和軟銀是知曉的,但對此事一直不回應。
上述人士還解釋說,根據支付寶的公司章程,支付寶的股權轉移只需要經過支付寶公司董事會批準并告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即可。由于支付寶董事會成員僅包括支付寶的高管和阿里巴巴集團中方高管,并沒有外資代表的席位。因此股權變更順利完成。
2009年7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形成了一個會議紀要,授權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去完成股權結構調整事宜,并獲取支付牌照。而且,楊致遠還在這次的董事會上表示,支付寶股權要轉移,必須是由管理層進行控制。
但在這次會議紀要中,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在支付寶股權調整和獲取牌照上被授予的權力范圍有多大,是否可以讓馬云在雅虎和軟銀反對的情況下完成協議控制的解除?溝通會上,這些問題馬云并沒有給出答案。
按照馬云的說法,由于管理層獲得了授權,2010年8月份,支付寶剩下的30%股權很順利地被轉讓給了浙江阿里巴巴這個內資企業。
而雅虎和軟銀這兩大股東放任支付寶兩次轉讓的原因在于,受讓支付寶股權的浙江阿里巴巴依然跟阿里巴巴集團簽有控制協議,軟銀和雅虎依然通過阿里巴巴集團間接控制支付寶。協議控制方式,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了契合監管與上市的要求而采用的一種普遍的制度安排,最出名的代表者便是新浪。
但到了2011年3月31日,這個協議控制的關系被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終止。這等于切斷了軟銀和雅虎對支付寶的實際控制權,矛盾開始激化。
至于馬云為何單方面取消協議控制,他給出的解釋是為了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拿牌照一定要中資身份?
這好比給了兩條路讓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選擇。一條明路,游戲規則清晰,另一條暗路,規定模糊,甚至連走不走得通都不知道。
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管理辦法》(簡稱“二號令”),其中第九條規定了有外商投資背景的支付機構管理辦法——包括業務范圍,出資人的條件和比例由人民銀行另行規定,報國務院批準。
這就好比給了兩條路讓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選擇。一條明路,游戲規則明顯,有詳細的拿牌照的規定。另一條暗路,“另行規定”很模糊,沒有具體要求,甚至將被允許什么業務都不得而知,“報國務院批準”更是讓人望而生畏。明路是屬于內資的,“有外資背景”的只能走暗路。
按照馬云的說法,前面一條路等了5年,第二條路等待時間可能更長,甚至通不通都根本不知道。
于是,支付寶得出了政策解讀的結果:走明路,以百分之百的內資,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
按照支付寶CFO井賢棟的說法,二號令出臺以后,支付寶于2010年年底之前提交了牌照申請。在資料審查的過程中,2011年1月,央行發給支付寶一個征詢函。這個函談到兩點。第一,浙江阿里巴巴背后有沒有外資背景,如果有,請申報;第二,如果沒有任何外資關聯,請公開聲明。這其實是讓浙江阿里巴巴承諾,該公司是支付寶唯一實際控制權人,沒有境外投資人通過類似協議控制的方式在背后實際控制支付寶。
同樣的征詢函被下發到其他跟外資有染的正在排隊申請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按照支付寶CEO彭蕾的說法,很多企業都收到這個函,而且都聲明公司沒有外資直接控制或協議控制。
接受征詢的公司,只需要寫上以上情況屬實,然后蓋上章即可。這種判斷已經被媒體廣為報道:目前確實有一些獲得牌照的公司,不排除存在協議控制的假內資情況。
支付寶CEO彭蕾也間接承認了這點。至于為什么別人可以支付寶不可以,她說:“支付寶這樣一家市場份額第一的大公司,而且對央行有承諾,我們要去獲得牌照這件事情上,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僥幸心理。”
這個問題也是軟銀和雅虎反復問及馬云的。孫正義曾直截了當地質詢馬云,為什么他的很多朋友在中國都可以協議控制的方式獲取牌照,而支付寶就不可以。被逼急了之后,馬云說:“我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就這么簡單。”
對于馬云來說,支付寶是一塊不容有任何閃失的戰略資產。支付寶對于整個阿里巴巴的意義,用馬云反復強調的話來說就是“支付寶癱瘓掉,淘寶就癱瘓掉,阿里巴巴肯定也癱瘓掉”。
支付寶對于阿里巴巴的意義,可見一斑;而牌照對于支付寶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在牌照問題上,馬云保持著200%的小心,尤其是,這是一塊國家一直極為謹慎在意的金融資產。
但雅虎和軟銀顯然并非如此在意。馬云說,他拿著這個征詢函去找過雅虎和孫正義,但他們不太理睬,認為政策是可以繞開的。每次董事會談論支付寶的事情,孫正義經常以“我還有一分鐘要走了”來回避討論。
“當時在牌照分分鐘就要發的情況下,有一個監管機構溝通的函件,告訴我要做個決定。”馬云說。按照他的說法,在監管機構給出的時間的最后一天,3月31日,馬云在未經另兩位股東同意的情況下作出了決定,終止協議控制。他說,終止協議是告知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的。而且,他認為終止控制協議的決定,在當時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對于阿里巴巴是在用支付寶事件當做回購雅虎和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票籌碼的說法,馬云說這是劇作家的劇本。“回購的事,對方賣不賣,自己買不買的起,都還是在空中飄著的事。我的態度是,能夠談就談,不能談,我們這輩子認了。”馬云說。
不得已的談判
"馬云說,現在的談判,雅虎好談,軟銀不好談。因為雅虎已經很清楚形勢,談判是利益問題。"
多年的討論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對于支付寶的態度變化比較大。比如雅虎,在2008年楊致遠就提到希望早點處理掉支付寶,因為當時誰都不看好支付寶會做成功,當時的支付寶每天都在虧損,如果沒有淘寶的需求,支付寶很可能就被賣掉或者關閉了。
如今,支付寶的規模超出包括馬云在內的很多人的想象。特別是沉淀資金這塊,有巨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雅虎和軟銀越來越重視支付寶的原因。
在馬云轉移支付寶股權至浙江阿里巴巴之后,雅虎、軟銀抗議未果,不得不與馬云展開談判。而馬云則認為,支付寶股權轉讓之所以引發了這么大的輿論風波,無非是雅虎軟銀所欲獲得的談判籌碼。但他并沒有提及,正是他自己制造了這起事件。
馬云在溝通會上表示:“楊致遠現在很清楚,支付寶拿牌照必須合法,只是人家想增加談判籌碼而已,后來捅成這么大,變成媒體的大事件,聽起來像國際事端一樣了,這是談判的籌碼。”楊致遠是雅虎前CEO,目前依然是阿里巴巴集團四個董事會成員之一,另外三個為軟銀負責人孫正義、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CFO蔡崇信。
對于目前阿里巴巴在支付寶股權轉移后對雅虎和軟銀的補償談判進展,馬云透露已經進入到細節談判階段。馬云說,現在的談判,雅虎好談,軟銀不好談。因為雅虎已經很清楚形勢,談判是利益問題。而且楊致遠是華人,對中國國情了解得很透徹。但孫正義則是“我見過最會談判的,這哥們談判是天下獨步”。
馬云說,孫正義在談判過程中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技巧,他也強勢地跟孫正義挑明:“你別跟我來玩技巧,你要玩技巧,你跟別人玩去。”
推薦閱讀
當當網和天梭表之間的品牌授權糾紛不斷升級。昨天,就在當當網向消費者承諾當當網賣的天梭表不僅是正品,而且參加全國聯保時,天梭及天梭在國內的授權服務中心將不會為當當網所銷售的產品提供任何保質服務。 當當網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南方周末:探究支付寶股權轉讓的真相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