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陳靜)所謂"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而國內混亂電商市場的這把"火",已經逐漸殃及各家物流市場的各條"池魚"。
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大電商網購平臺均紛紛布局區域倉儲。從當當網宣布啟動"大商戰略",到今年初的阿里巴巴布局"大物流",建立"物流寶"平臺。到凡客誠品、京東商城也都將推動融資,并將其大部分投入到倉儲和物流建設上,而這一系列的物流投入,都是以"億"來計算的。
不久前,"絕緣媒體"18年的順豐快遞總裁王衛,破天荒放言"在物流業做大之后,順豐將在電子商務和金融業務上開疆辟壤。"而其出手之快更是令人咋舌:一周前上線的"順豐E商圈"網站上,"順豐速運"被擺在頁眉這一顯眼位置,支付工具"順豐寶"也放到"支付寶"之前。
一時間,微博上關于"馬云、劉強東、王衛將成為'電商物流'時代戰國三雄"的論調,日漸囂盛。而這場面向物流產業的狙擊戰,無一不是沿著"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主線來推進。只是,沒有好的武器,怎么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于是,"三雄"都把支付工具、電子商城和物流體系視作戰斗的武器。他們的戰略遠景更是驚人的一致:爭奪"三流合一"。
對于電子商務這盤已經亂得不能再亂的棋局而言,阿里巴巴、順豐快遞、京東商城相互"死磕",影響是深遠的。
圓通、韻達、申通等速遞公司紛紛坐不住了,陸續透露各自公司都將與部分政府工商機構合作,搭建自有的電子商務平臺。
而被眾多物流商們所忽略的是:在電商中排名前十的各大網站,作為這場混戰的另一大陣營,95%都自建物流倉儲,而50%都有自己的配送隊伍。
對此,廣東省物流協會秘書長馬仁洪認為,物流企業做電子商務應該是被氣的,電子商務的輸贏拼的就是"最后一公里",但"吃肉"的是電商,分給物流商的卻是"剩菜"。互相爭奪地盤的結果必然是,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推高物價。
推薦閱讀
當當網今日宣布,公司董事長俞渝和CEO李國慶將利用個人基金合計回購200萬美元的公司美國存托股。該股票回購計劃將依照適用法律和其他因素而進行,并符合當當網的證券交易政策和適用的證券法規定。 6月17日晚間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群雄逐鹿電商物流 一盤“剩菜”能喂飽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