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押寶“大物流”,真的碰到對手了。
18年來“絕緣媒體”的順豐快遞總裁王衛,破天荒地走到臺前,放言“在物流業做大之后,順豐將在電子商務和金融業務上開疆辟壤。”而其出手之快更是令人咋舌:日前上線的“順豐E商圈”網站上,“順豐速運”LOGO被擺在頁眉這一顯眼位置,支付工具“順豐寶”也放到“支付寶”之前。
與此同時,京東商城CEO劉強東也使出狠招:繼砸15億美元重金明修“物流”棧道之后,劉強東近期又在微博上公然挑釁稱“支付寶費用貴”,并向媒體證實“正在與銀聯合作,籌建一種全新的京東專有支付工具”。
明眼人可以看出,阿里巴巴、順豐快遞、京東商城相互“死磕”,不僅僅是為了“求生機”,更是為了“爭蜂蜜”。而且,支付工具、電子商城和物流體系都只是戰斗的武器,沒有好的武器,怎么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只是,這場戰爭的主題是什么“三足鼎立”又會給亂得不能再亂的“電子商務”帶來怎樣的變局?
“搶別人的山頭當大王”?
據說,王衛在私人場合跟朋友說起過做電子商城的誘因,“順豐現在做電商物流是個死。順豐現在不做電商物流,將來可能也是個死。”
這話的潛臺詞是,2010年,順豐和EMS加在一起,平均一天的包裹量約為400萬單。但是,單單淘寶一家電商,一天的包裹量就達到了七八百萬單。而中國電子商務已連續五年增速超過300%,按照這種態勢發展,馬云預測:“十年以后,中國快遞一定有100億包裹。”
另外,按照馬云此前公布的“大物流”計劃,阿里巴巴將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物流中央處理系統,繼而做“推薦配送”,還提供銀行保險之外的第三方服務,一旦讓馬云成事,被“收編”似乎就是民營快遞唯一的出路。
而劉強東發動的“物流攻擊戰”更是炮火兇猛,繼2009年將融資的70%資金用于物流體系建設之后,其又計劃將新的15億美元融資,幾乎全部投入到物流和技術研發的建設項目中。
不過,“電商巨頭自建物流體系的火爆還不至于燒到王衛的眉毛。順豐做的現金結算,倒過來說就是不做‘月結回賬’,其120億的年銷售額是實實在在的,每天200多萬票的訂單大多來自散戶,每個小區甚至每棟大樓有專員跟進,整合‘碎片化’物流需求,其實是王衛的看家本領。”《物流》雜志主編廖永生告訴南都記者,王衛感受到電子商務的灼熱,已經推出“順豐E商圈”,與其說是“求生機”,不如說是“企業不上市,錢多無處花”。
從這個角度看,王衛做電子商城,劉強東自建物流,和馬云的“大物流”戰略比起來,只能是戰術,他倆都沒打算“搶別人的山頭當大王”。
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對手
在6月1日舉辦的D9數字大會上,馬云底氣十足地說,“阿里巴巴在中國并沒有強勁競爭對手!”
這里頭的精彩看點在于,京東商城剛好在5月底終止了和支付寶的合作,其“在線支付”的頁面已是“支付寶身影未現”,而劉強東還將挑釁擺到桌面上,聲稱“支付寶的費用太貴了,是快錢的4倍,在京東的在線支付中,支付寶占的比例也就是1%、2%。”同時,他透露京東正在與銀聯合作,籌建一種全新的自有支付體系。
旋即,18年來未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王衛也高調登場,放言“在物流業做大之后,順豐將在電子商務和金融業務上開疆辟壤。”而其出手之快更是令人咋舌:日前上線的“順豐E商圈”網站上,自有支付工具“順豐寶”被放到“支付寶”之前,并在頁眉位置附有“順豐寶”的導航。
一時間,微博上關于“馬云、劉強東、王衛將成為‘電商物流’時代戰國三雄”的論調,日漸盛囂。而這場頂級爭霸戰無一不是沿著“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主線來推進。只是,沒有好的武器,怎么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于是,“三雄”都把支付工具、電子商城和物流體系視作戰斗的武器。他們的戰略遠景更是驚人的一致:爭奪“三流合一”的美好盛景。
誰會是“流量經濟”的贏家?
事實上,著眼于“流量經濟”的競爭,阿里、京東、順豐三家都輸不起。
對于馬云而言,龐大的信息流和支付寶是其最大的本錢,但是,“淘寶把易趣擊敗的同時,也把C2C市場做爛了,隨之而來的淘寶上市就日益成為‘樹梢上的果實”,欲摘不能,欲退不得。在風險資本助推乏力的情況下,‘大物流’更像是‘無利不起早的吆喝’,建設后勁難免不足。”資深電子商務分析師、《eBay中國實踐之啟示》作者胡軍給南都記者分析,即便馬云最終成事,其整合過來的中小快遞大多采用“加盟”形式,“最后一公里”的商品信息流仍然很容易斷裂。
可能,劉強東正是看穿了阿里巴巴背水一戰的困境,以為壓的錢多就可以獲勝。事實上,“當年宅急送就是因為網點擴張太快,才導致兵敗。這個領域所耗的資產規模之大超出業外人士想象。”廣州一家知名城市配送公司總經理曾軍(化名)告訴南都記者,一名業務員的薪水福利投入約為4萬元/年,而且用工成本還會上漲。像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幾百號人的隊伍砸下去,就像石沉大海,了無蹤跡。再加上拿地建倉,拿物業建分站點,購買車輛,后臺信息系統建設等等,完全覆蓋全國市場的物流系統投資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值得玩味的是,“京東自建物流的初衷很可能是為了快速回收貨款,盡快走出盈利困境。”
延續這個邏輯,王衛完全有理由相信,“相比物流疆域,電子商務絕對是個花錢少、見效快的行當。”明眼人都能看出,王衛的最終目的必然是借助“順豐E商圈”這一平臺,做網購配送的生意。問題是,沒有信息流量,哪來的配送訂單呢?
公開資料顯示,“順豐E商圈”采取的是零庫存的模式,用戶下單之后,順豐E商圈會聯系合作商家,把貨物發給順豐后再發給消費者。順豐方面還表示,其已經和國內多個電子商務平臺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這意味著,“順豐可能想將中小型網購平臺‘收編’進來,快速做大電商規模。”高級物流分析師王若愚說,這就繞到原點,以戰術目標應對勁敵的戰略目標,始終會覺得,怎么對手老是站在我的前面阻擋我呢?
業界觀點
廣東省物流協會秘書長馬仁洪
電子商務企業自建物流應該是被逼的,除了順豐、EMS之外,絕大多數民營快遞在節假日是不接單的,而網購的高峰期又恰好是在節假日。物流企業做電子商務應該是被氣的,電子商務的輸贏拼的就是“最后一公里”,但是“吃肉”的是電商,分給物流商的卻是“剩菜”。
互相爭奪地盤的結果必然是,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推高物價。
高級物流分析師王若愚
馬云的競爭對手不是騰訊QQ、當當網,反而是順豐和將來的京東。他們代表市場交易的兩個終端,從兩級向中間邁進,短期內不用擔心誰能勝過誰。他們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內,進行各有極致的資源發揮,模式不是簡單復制就能實現,也不是壓的錢多就可以制勝,而是看誰計算更精確,出牌更合理,資源配置更佳才可以得勝。
視點
物流群雄相繼進攻電子商務
對于電子商務這盤已經亂得不能再亂的棋局而言,阿里巴巴、順豐快遞、京東商城相互“死磕”,影響是深遠的。
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急了,透露他們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全聯網”是與全國工商聯合作,可能在今年9月上線。
韻達貨運董事長聶騰云坐不住了,表示正在構建的立體倉庫高密度機房建成后,將在此基礎上搭建電商平臺。而知情人還透露,韻達也準備開發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合作單位是郵儲銀行。
還有,申通市場總監夏祖彬也表示,公司目前在杭州籌劃搭建的電子商務平臺最快會在今年10月亮相。
而這場混戰的另一大陣營,電子商務網站現在排名前十的,95%都自建物流倉儲,50%都有自己的配送隊伍。
推薦閱讀
“‘大阿里’將和所有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團的所有資源——包括我們所服務的消費者群體、商戶、制造產業鏈,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無線以及提供數據分享為中心的云計算服務等,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馬云押寶物流遇勁敵 流量經濟下鹿死誰手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364.html